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建设论文_李少飞

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建设论文_李少飞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近些年来批准设立的新的一批本科专业之一,其主要是将数学、信息科学和统计运筹学合并而成的新型数学专业,属于理学范畴,偏近于工科,是一个整合专业,也是部分学生和社会人士不了解的专业之一,不受重视,因此必须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提到理学院数学系的建设重点上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地位,为国家社会培养高技能的信科人才。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建设;应用数学

前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新兴本科以及研究生专业大方向,是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将数学专业分为自然数学和应用数学后划归于应用数学方向的一个与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数学体系,由于其专业方向的多样性,导致了本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专业认识的若干问题,要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数学系的改革过程中不断建设本学科,让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更多人所知所需所应用,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学科的水平和价值。

正文: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现存问题

1.1定位出现偏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就是由数学分流为成为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后出现的新学科之一,很多学校的理学院或者统计学院缺少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正确定位,许多学校在进行重大调整之前都主修计算数学。由于历史、教师等原因,他们自然保持了计算数学的方向,只增加了一些信息课程。有些学校认为这个专业是一种计算机专业,忽视数学基础的培养,过分强调社会适用性。如何将专业要求与学校的实际定位相结合,是专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专业定位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专业课的设置和培养出现问题,使学生、教师负担过重或者缺少基本的专业知识,这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目前在专业定位上遇到额定艰难瓶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简单明了的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运用结合到传统数学当中去,成为一门新的技术,帮助社会发展,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而帮助解决并克服传统计算数学中遇到的困难。本专业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不同于数学专业,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1.2办学思想和理念曲折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学科兴起的较晚,因此在目前的很多本科高校中都有所设立,而设立本专业的高校水平高低不齐,在设立这门学科的时候也缺少相关的经验的支持,因此设立仓促,办学教学思想也没有统一,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也有着很大的分歧,许多的高校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理念设计为培养数学研究型人才,而有的高校将其定位为培养信息应用型人才,水平较高的学校还将其定位为培养为综合型人才,因此造成人才水平也良莠不齐,这大大影响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数学技能方面的培养,一定不能忽视,否则会导致知识基础框架的崩塌,不利于专业发展。

1.3课程体系不够完整

正是由于定位不明,导致课程体系多样:有的采用计算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的采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的是二者叠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信息方向的课程,多种多样——有的开设软件开发课程、有的开设信息编码课程,有的开设信息安全课程、有的开设图像处理课程、有的以并行计算为主等等,各高校要注意完善自己学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后期专业知识学习需要运用到那些公共基础课的知识,合理安排,否则导致学生知识体系跟不上,教师授课有困难,学生学习情绪低,很难达到原本预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另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各高校普遍规模不是很大,学生和专业教师较少,学生如果缺乏合理的培养体系培养出高水平技能,将很难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竞争力弱。

2本学科建设应采取的方法和认识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一门课程培养方案的设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教师的教学所需前序课程以及社会、市场的需要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同于计算机、机械电气设计自动化等老牌王牌专业,有着多年充分的参考目标和经验,已经拥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作为新兴学科,培养方案从有到无的困难必须由我们信科人自行来摸索来克服,在初期设立培养方案后,必须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删除负担重且不必要的课程,对社会所需进行调研,设立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核心课程。现阶段各高校各学科都在进行改革,学分学时正在不断缩减,我们必须在教学时间不断缩减的情况下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主要必修课程为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数学分析以及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大学物理、数学建模和信息方面所必修的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另外还需要掌握MATLAB或C++编程知识等,这都是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所必修并且熟练掌握的课程知识,大约需要150学分的课程来完善培养方案,组成整个本科时期的课程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图像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培育包括场景三维重建等在现在社会的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项目;同时注重分类指导,引导在计算机方面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生,考研上多花精力,加强考研复习指导,保持考研上线率的领先地位。除了考研,更应当注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在以后就业所需的知识中是否实用,只有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符合教学要求,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要求,否则就是需要继续改进的培养方案,进行增减课程,不断进行推进课程改革,增减各种课程的比例,设立最适合学生的课程,帮助社会培养更合适的人才。这是合理的培养方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2基础为主,增加数学在教学中的比重

众所周知,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身是数学系的应用数学,现在也属于数学系的一门专门学科,其课程设计应主要以数学知识为主,除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本大学数学知识外,还要在教学中设计数学分析、高等几何、数学建模、离散函数、微分方程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进阶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这些都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所需的基本课程,是后续与信息系统结合的必要前提基础课,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设计增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加有利于其专业课的学习,增加数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例,加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培养应用能力做好铺垫。

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在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设立专业导论课程和专业分析会等,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以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就业前景,为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专业性,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凝练出自己的特色并在培养方案中加以实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工作,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应当阔步向前走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韵华,邓建松,岳兴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J].大学数学,2009,25(2):4-8.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9(1):1-4.

论文作者:李少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建设论文_李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