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创新:中国出版业的必然选择_创新管理论文

出版创新:中国出版业的必然选择_创新管理论文

出版创新:中国出版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出版业如何迎接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如何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深化出版改革,选择出版创新这一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已为业内人士所共识,亦为时代发展所必然。

一、出版观念创新

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创新就是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要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唯有如此,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当前,在出版观念创新问题上,应努力做到“八破八立”:一是破除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的束缚,树立市场意识,加快出版工作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坚定不移地走出版产业化道路;二是破除依赖行业垄断,不思进取,不愿开拓,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思想的束缚,树立竞争意识,加快出版工作走向市场的步伐;三是破除旧的利益格局的束缚,树立结构意识,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努力使出版物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四是破除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开放意识,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努力做到开门办社;五是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树立发展意识,强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六是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合作意识,努力做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七是破除广种薄收,不讲核算,不计成本等粗放型经营观念的束缚,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实现出版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八是破除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束缚,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跨世纪的出版大军。

二、出版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实际上就是一种体制创新,是对旧的行政格局、产业格局及其利益格局的调整。这种调整或创新,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极为重要。

众所周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机构改革,决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也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增强国家竞争力需要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同样,出版制度创新,就是要对出版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战略性重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有资本管理的新体制,从而逐步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要通过出版制度创新,淡化行政隶属关系,使出版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以充分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而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则主要集中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出版行政法规的制定和监督实施,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建立保障市场经济运作的法律基础,维护知识产权、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保持宽松的政策环境等等。

实施出版制度创新,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规范,逐步在出版单位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所谓现代出版企业制度即指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出版物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遵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法人产权制度为主体,规范出版单位各方面基本经济关系,使产权得以高效运作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具有产权关系层次化,企业财产法人化,出资者债权有限化,企业运行市场化,管理制度科学化的属性。由于出版业是受精神产品生产规律和物质产品生产规律同时制约的特殊行业,因而,在实施出版制度创新过程中,要循序而进,逐步推开。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努力把精神产品的管理和物质产品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阵地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追求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绝不能顾此失彼。

三、出版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将带动社会的变革,社会的变革将促使技术的创新和知识的创新。出版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技术的创新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它包括硬件创新和软件创新。

一般地说,物质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经验性体力劳动为主,以实物为中心的实物性产生过程;二是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以知识和数据为中心的知识性生产过程。实物性生产过程与知识性生产过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但两种生产过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生产过程都是这两种生产过程的复合。实物性生产过程的最大问题是以消耗物质资源、污染自然环境和耗费体力劳动为特征的,而知识性生产过程则不然。显然,中国出版业进行的治散治滥以及由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型,由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正是实现以消耗物质资源的实物性生产为主向以知识性生产为主的战略性转移,这是出版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出版技术创新的目的所在。

实施出版技术创新,应该遵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在出版管理过程、出版物的生产过程及其消费过程等多个层面进行技术的转型或换代,以增加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同时提高出版物的科技附加值。

实施出版技术创新,还必须面向市场,结合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自身的创新发展战略,组织落实出版技术创新工程,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实施出版策划工作;二是实施出版工艺技术开发、交流、合作和转化工程;三是实施出版人才培养工程;四是实施出版营销工程;五是实施出版产业化工程。

四、出版市场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出版技术的创新和出版新产品的开发,必然带来出版单位对新的市场的开拓与占领。出版市场创新,就是要求出版单位从微观角度促进出版物市场构成的变动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产品市场的开拓和占领,从而满足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之需求。

“铅与火”的时代和“光与电”的时代,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变迁,亦标志着出版业发展史的变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出版市场的变化或不断创新。目前,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品种、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出版市场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不断告别传统出版,进而迈入现代出版。例如,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因特网的逐渐普及,各类网上书店层出不穷,即形成一种网上出版市场。

现代出版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培植出版市场,实施出版市场创新。实施出版市场创新,应该在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挖掘市场的深度上做文章,以逐渐形成开放的、统一的、灵活的出版大市场。要努力培植具有广泛意义的作者市场和读者市场、自然市场和社会市场、全国市场和地域市场、行业市场和专业市场。当前,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如何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这是摆在广大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农民,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出版工作为“三农”服务,实质上就是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因此,开拓农村出版市场,亦是出版市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广大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将会创造出更新的交易品种和更大范围的市场空间。我们实施出版市场创新,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出版物市场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重大变革,就是要创造出巨大的购买力,从而发展出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出版管理创新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引入一种更为有效而尚未被众多单位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行为。

五、出版管理创新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新闻出版业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总要求。其中,加强管理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实施出版管理创新。实际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出版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出版管理创新的20年。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出版业由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出版业由规模数量管理向质量效益管理转变;出版业由单一经营管理向多角化经营管理转变;出版业由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等等,都是出版管理创新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进步使然。

出版业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时代给出版管理创新提出的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实施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必须逐渐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出版生产力硬性管理为主向以出版生产力软性管理为主转变,变只重视传统的对资源、品种、数量等生产力硬性管理为既重视上述传统管理,又注意对资讯、质量、效益等生产力软性管理;二是由以物质资本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为主转变,变只重视物质资本管理为既重视物质资本管理又注意开发人力资源;三是由以产品经营管理为主向以资本经营管理为主转变,变只重视选题开发、产品制作、市场营销和一般财务管理为既重视传统的出版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又注意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进行的资本经营。

出版创新是一项系统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我们应该遵照总书记的教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出版创新的进程,为繁荣我国出版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出版创新:中国出版业的必然选择_创新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