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论文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论文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

朱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居民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加向往乡村生活,在周末和节假日选择到城镇周边的乡村旅游点进行休闲旅游,特别是随着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私家车的逐步普及,进一步带动了休闲旅游的发展,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单纯的乡村观光游览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他们开始注重观光的质量和内容,积极参与农作物生产,感受乡土民俗,休闲农业旅游由此应运而生并获得了长足发展。文章拟对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当前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开发;策略

休闲农业旅游是典型的绿色生态产业,其在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带动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县域休闲农业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特色不明显等突出的共性问题,如何有效地对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开发,有效带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是摆在许多县级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实践,必然需要突破旧理念和旧习惯的藩篱和禁锢。当前,基层监狱在践行“五大改造”新格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涵及发展

休闲农业旅游是休闲旅游与农业、农村的结合物,是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人群,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乡村文化资源等为主要载体,以满足城镇居民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乡村产业和旅游模式。应该说,休闲农业旅游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很好地融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现代休闲旅游业的内涵。随着当前旅游业与农业农村的不断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政府有效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满足新型消费群体需要的现代朝阳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尤其是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获得了长足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 年—2018 年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15 年—2017 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游人数的比重超过50%,到2018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了30 亿人,占到了国内游客数量的48.39%。《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 年上半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已经突破15 亿人次,达到了15.1 亿人,同比增加了10.2%;总收入达到了8600 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 年6 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2]。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中,休闲农业旅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高层次、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修建麻石水电站扩建工程可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并有利于与上游洋溪、草头坪水电站联合协调运行,可增加电站的有效电量及有效容量,同时扩建工程还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因此,麻石水电站扩建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

二、当前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在具体师资培训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经验。欧洲、澳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以建立ESP专业相关的全日制学习、业余学习和远程教育。其中,在非英语国家菲律宾在ESP教师培训上较具借鉴意义,菲律宾马尼拉德拉萨大学与英国政务委员会以及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启动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项目,为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ESP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ESP专业知识和某学科领域知识。(高战荣,2012)。

(一)县域财政能力有限

休闲农业旅游是休闲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因此其天然地具有休闲旅游和农业的共性特征,这就要求从事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的从业人员必须是具备休闲旅游和农业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县域来说,这类专业人才还十分匮乏,直接影响到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良性开发。

(二)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需要政府部门有效解决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而为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切实以规划为引领,积极从实际出发,围绕当地区位、交通、产业、文化、农业等有利资源来加强全县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积极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纳入县重点项目建设中,并在土地政策、相关的配套设施予以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通过县级财政资金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所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金融风险,这导致部分县域财政欠账较多,财政压力较大,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需要进行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所能投入的专项资金不多[3]。目前,全国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景区停车场、卫生间、游客接待中心等一般由政府负责。因此,如何在大部分县财政紧张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就成为当前许多地方在发展这一产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之一。

三、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分析

当前,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面临的基础、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针对当前我国县域层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来说,笔者以为,下一步应持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大力推动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获得长足发展。

近几年,全国各地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快速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内涵和方式不断多样化、个性化,但同时,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规划引导,发挥政府财政引领作用

近几年,随着全国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各地休闲农业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普遍也是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问题突出,许多县域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农业特色等来做到“因地制宜”发展,缺少特色和精品,许多地方在休闲农业资源产品方面要么是农家乐,要么是垂钓,缺乏对农村当地资源和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和加工,产品特色不明显,经营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和简朴的旅游追求。

(二)坚持主题挖掘,打造县域特色休闲旅游资源

在当前旅游产业逐渐市场化的今天,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要想做到持续发展,逐渐做大做强,就必须摒弃盲目跟风的无序化竞争状态,避免同质化,要坚持立足于当地实际,深挖当地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将当地的农耕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要素贯穿于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全过程中,如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习俗文化等等,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4]。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来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产品,当前,许多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过程中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了,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消费人群来设置不同的旅游产品,有效满足不同游客的而需啊哟,这就要求县域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精准原则,要能够尽可能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突出“乡味”“野味”,要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打造特色的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聚集地。

1.教师要充分体会、明确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重要性,并正确对待、处理,不去忽视也不去刻意打断、压制一些同伴交往策略的运行,让幼儿充分理解好的交往策略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不同的同伴交往策略,感知、捕捉典型的交往策略,并生成教育课程,提高幼儿的交往策略的水平。同时,也可把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等各个方面,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三)坚持人才培养,吸收农民积极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在发展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引进和培养既懂休闲旅游又熟悉农村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让专业型人才成为推动县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在这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努力让农民参与进来。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行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休闲农业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思路,首先在广大村民中进行宣传,动员一部分农民参与进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着办一些乡村旅游专题的培训班,让村民学懂照做,帮助一批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参与进来,然后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有效助力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四、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县域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从加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加强规划以及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链等方面积极入手,努力推动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2]郑嫣然,斯震.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以天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7(1):83.

[3]王洋.基于资源评价的区域农业旅游开发——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18):294.

[4]秦俊丽.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9(2):82-90.

标签:;  ;  ;  ;  ;  

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