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就是教学材料,对于教材的处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是使用教材的决策者,并非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一个凭借。因此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在对教材的内涵与意图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追求、预期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活教材,活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关键词:语文教材;例子;使用;创造性;灵活驾驭
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找准起点,让教材“近”起来 尽管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但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城乡差别等,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及生活经验,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准每一节课中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寻找学习的最佳起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适应“学”,使教学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对教材进行创造,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在语文和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重视过程,让教材“活”起来
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接触知识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要对学生经验做充分估计,摆脱教材的束缚,尊重并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创造。
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我们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探索材料及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使教材不断充实、完善和拓展,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鸟的天堂》原教材是为了传授写作技巧,但我们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先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然后“换位整合”,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使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真正做到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适时补充,让教材“厚”起来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材的原有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知识的教学也远远不能体现社会对人们掌握知识的要求,更多更好的是需要人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超越一点岂不更妙!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但在实践中非常实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予补充。例如,看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参观游览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渠道;给亲友写信写日记、讲故事、和别人交谈等都是锻炼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出板报,监督社会用字规范化,参加词语接龙、演讲等都是运用语文、增长语文才能的好途径。在语文课中,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大胆地摒除,或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快速带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辩论思考的材料,使学生从课堂模拟现实性的思考中,掌握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四、合理重组,让教材“立”起来
由于教材在一定范围内是通用的,考虑到大局,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结构或安排顺序有可能不适合教学实际。为了使学生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应在整体把握教材系统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再创造。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改变呈现方式,激活教材,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
现有教材只适应学生接受性学习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一些教材做适当调整,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内容变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的绘画基础好,画出了让其他同学羡慕的赵州桥图形。他在画画时对课文也熟悉、掌握了。课后,笔者让学生们观察学校附近的石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做了认真观察,交来了满意的答卷。
五、适当拓展,让教材“宽”起来
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和发展。如果能让学生依据教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探究,就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教材的开发。比如语文教学中有些上下册或前后单元的课文题材相关或结构类似,将他们按相似、对比、联系进行组合,同一题目的课文,可抓住课文的“全信息元”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比较、研究,使课堂变成“研究室”。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受教材束缚,仅局限于拓宽教材提供的素材,可视学生实际,适当地将教材进行拓宽和延伸,给学生一片崭新的天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如教学《我的母亲》一文,先让学生从一件件小事中体会母亲的爱,了解这位坚强、无私的母亲,体验到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后,笔者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怀念母亲的文章、表现母爱的诗词或名言,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母亲的伟大,同时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迁移运用的训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为了让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契机,立足教材,举一反三;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准绳,丢开教参,确立教学目标;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机动灵活地整合教材。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复应有的生气。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050400)
论文作者:赵彦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教材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创造性论文; 母亲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