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梦雅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 江苏常州 2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绞痛型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综合诊断为心绞痛型冠心病,将其作为观察组,而同期接待的非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测定两组患者ST-T段改变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将其作为判断标准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
冠心病属于我国成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他们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目前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为冠脉造影,但因这种技术需要较高的价格,而且属于有创性操作,并非所有疑似冠心病者均愿意接受该种诊断技术[1]。随着心电图技术不断成熟,动态心电图在本病诊断中逐渐开展起来,其作为现代临床心电图学重要发展与分支,因其可长时间心电监测,能发现常规心电图无法发现的一过性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可为冠心病提供更有力的依据[2]。为了探讨心绞痛型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针对收治的98例心绞痛型冠心病与100例非心绞痛型心绞痛实施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综合诊断为心绞痛型冠心病,将其作为观察组,而同期接待的非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3],愿意配合研究,同时排除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56.8±6.5岁(33-81岁);病程2.8±0.5年(3个月-5年)。观察组:男性63例、女性35例;年龄56.3±6.7岁(31-83岁);病程2.3±0.6年(2个月-5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模式为24h不间断监测,监测前3d停止影响ST段改变的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患者可正常的工作或生活,使得他们接受多体位的监测,减少体位变换影响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监测前每个患者均实施同步12导联心电图监测,以此辨别电极放置的位置与体位变化影响心电图的情况,同时监测ST-T段变化期间有无心绞痛,以及心绞痛和生活状态是否有关联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ST-T段改变结果,并对比分析。
1.4 ST-T段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心绞痛型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判断标准为ST段下垂或者水平下移幅度不低于0.1mV,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分钟,持续发作间隔时间不低于1分钟[4]。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分析本次数据,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以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几年有升高趋势,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往往较差,甚至会死亡。基于此,针对冠心病患者尽早诊断与治疗十分关键。临床常用的冠心病诊断方式较多,比如观察基本的症状与体征,以及超声、CT、心电图、冠脉造影等,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冠脉造影诊断准确率最高,被认为是金标准诊断技术,但其作为有创性操作,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且在基层医院推广难度较大,费用昂贵,一些患者无法接受,使得其应用受限。心电图属于最为简单与方便的诊断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也有不错的价值,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的发展与成熟,其ST-T段改变可作为诊断的标志性特征。
我院将收治的确诊为心绞痛型冠心病98例与非心绞痛型冠心病100例对照研究,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阳性率高达95.92%,对照组仅为44.00%,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冠脉因多种原因变窄而造成心肌缺血,从而会有ST段压低现象,同时以胸痛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若心肌缺血时ST段改变的机制可能在于:心肌受损后,细胞膜表面的极化有所下降,仅有部分极化继续维持,极化完成后,使得正常的心肌与损伤的心肌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舒张期损伤电流,也就是心肌复极后会出现ST段偏移,而损伤心肌维持部分极化,值得激动传入受阻。相比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24h不间断多次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可有效与准确地测定冠心病的症状何时发生及其持续的情况,在冠心病诊断中有着不错的价值,尤其是非持续性冠心病。从有关研究报道中看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绞痛型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但也存在一定的检出差异,最高可达到90%以上,最低也可达到50%左右,因为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5]。比如患者自身的因素,自主神经紊乱、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炎、脑血管疾病、心动过速、体位变化,以及食物生冷、药物影响、冷饮及饱餐等都会影响心电图ST段改变,为此在诊断时应对这些因素尽量控制,而且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辅助诊断,无法完全将其作为诊断根据,需结合其他情况一起综合诊断才能明确疾病情况。
综上所述,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将其作为判断标准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聪聪.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在心绞痛型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56-57.
[2]陈昕.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15(6):116-116.
[3]傅慧卿.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0):262-263.
[4]常小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和碎裂QRS波特征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25-27.
[5]史松,王艳红,易金玲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1867.
论文作者:贺梦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心电图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 患者论文; 动态论文; 心肌论文; 价值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