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对乌克兰争夺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态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俄罗斯与西欧之间一度出现了“三道防线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进一步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和分化瓦解俄的势力范围,扩大其战 略纵深,在首轮东扩将俄的“第一道防线”——中东欧国家相继冲垮后,即将在第二轮 东扩中拿下波罗的海国家,攻破原苏联地区范围,即俄罗斯的“第二道防线”。紧接着 将实施第三轮东扩,向俄的“第三道防线”,也即俄最后一道势力范围防线——独联体 地区国家进军,而乌克兰是其中的主要目标。由于乌是俄与西欧之间最后一道“缓冲线 ”,且长期是其势力范围,乃至是俄本土之一部分,俄不会轻易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收 入囊中。为此,俄美对乌展开激烈争夺,乌与俄美关系呈现微妙、复杂的状态。
(一)美乌关系。冷战后,美国为推行全球战略,一直在分化和瓦解前苏联的势力。由 于乌位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十分重要和敏感的地区,又在以俄为主导的独联体中占 有突出的地位,对美挤压俄的战略空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利用乌立国后“一边倒 ”的西倾政策,迎合乌的需求,在政治上支持乌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经济上向乌提供销 核补偿援助和大量贷款,使美乌关系逐步升温。为达控乌、抑俄“东山再起”的目的, 美还煞费苦心借助北约和欧盟不断对乌施加影响。在美推动下,乌在独联体中率先被北 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和欧洲委员会接纳为成员,并同北约签定了《北约——乌克兰 特殊伙伴国关系宪章》。美国防部2000年12月公布的《21世纪的美国战略》报告强调, “在安全领域,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帮助乌克兰改革其部队,以使他们能够越来越多地与 北约和其他伙伴国有效协作”;“这些改革包括文官对军队的控制制度化”。这表明美 在按“北约候选国”标准改革乌的军队,使其符合北约的要求。为最终拉乌“入约”做 铺垫。
由于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没有达到西方的预期目的,加之乌对全面西倾政策开始反思 ,出现摇摆,进而于1999年下半年,俄乌关系又日渐转暖,致使西方一些国家对乌十分 恼火和不满,随之以乌使用西方贷款不当,贪污腐败严重为由,对乌开始大加指责。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26亿美元援乌计划也随之搁浅。美等西方社会的“重压”并没有达到使 乌“归顺”西方的目的,恰恰相反,此举引起乌社会舆论及民众失望和不满,最终导致 乌同美乃至整个西方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美乌关系开始下滑。
随后,在乌独立以来爆发的最大的一场“政治危机”,即因库奇马总统涉嫌一名反对 派记者被杀事件,而引发的全国性“倒库风波”中,美等西方社会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意欲将倒向俄,已不太亲西方的库奇马赶下台,扶上有西方背景的尤先科总理,使美 乌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之再度宣布搁置对乌的计划贷款。由于美 等西方国家错估了形势,对乌施压,非但于事无补,反倒使乌在美“强权”政治下出现 强烈反弹。最终使这场具有西方背景的“倒库风波”阴谋彻底破产,使乌开始倒向俄。 至此,美乌关系最终跌入低谷。去年3月,美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在美参院军事委员 会作证时无不感慨地表示,“普京总统抑制了美国在前苏联各国的影响力,试图使俄罗 斯成为主要力量”。(注:参见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6月2日《俄罗斯正在建立 “势力”圈》。)在“倒库风波”接近尾声时,美驻乌大使帕斯库阿尔也不得不承认, “乌克兰正在投入俄罗斯的怀抱”。
今年3月底,在乌议会选举前,乌总理基纳赫甚至开始公开抱怨,美国对乌克兰要求多 ,回报却很少。由于应美国要求,乌停止了向伊朗出售核反应堆的计划,遭受了“重大 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针对乌议会选举,美国会通过决议,要求乌“要进行自由公正的 选举”,这一“在美国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的决议在乌克兰引起广泛反对”,(注:参 见德新社基辅2002年3月29日电。)使美乌原本冷淡的关系更显惨淡与扑朔迷离。
(二)俄乌关系。俄独立伊始,为加快融入西方社会进程,一方面想急于“甩”掉乌等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穷弟兄”轻装前进;另一方面忙于应付国内“百废待兴”的局面 ,对美仍会弱俄、遏俄、挤压俄的战略空间的意图缺乏足够认识,将乌也作为“包袱” 甩了出去。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俄在黑海舰队划分、前苏联财产和债务分摊等一系 列问题上,与乌斤斤计较,一直以其固有的“强硬”立场处理与乌关系,以致龃龉不断 ,分歧难以弥合。此外,俄在苏联和后苏联时期推行“大俄罗斯主义”,轻视其他加盟 共和国的利益,致使乌想尽早摆脱俄的控制,也是俄乌间长期存有芥蒂的一个不可忽视 的因素。乌前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曾回忆说,叶利钦一直以“主人”的姿态对待 独联体各国。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允许加入独联体的国家哪怕是形式上的平等。叶 利钦自始至终追求的是主导、影响、控制。他根本不想去解决各个共和国的众多经济问 题。”(注:参见乌克兰《明镜周报》2001年8月23日乌克兰前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 克回忆录《埋葬帝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所致,两国关系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当 时,叶利钦对乌在克里米亚归属及黑海舰队划分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不妥协的立场十分恼 火,声称,俄乌友好合作条约必须明确塞瓦斯托波尔是俄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不然, 他是决不会去乌签约的。1996年叶利钦拟对乌进行的首度国事访问也一拖再拖,竟拖 了一年之久,以此来要挟乌,引起乌的强烈不满。
随着美国推动北约东扩进程的不断深入,乌在地缘上成了俄与北约的“中间地带”。 美利用独联体内部离心倾向日益增大趋势,从西顺势对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加大拉拢 力度,从南染指格鲁吉亚,使俄西部和南部同时受压。这才使俄对乌克兰的重要性有了 清醒的认识。在叶利钦执政后期开始调整对乌政策,努力发展与乌关系,两国元首和政 府首脑相互往来频繁。
普京出任总统后,一改以往俄“老大”派头,凭借《乌克兰与俄罗斯友好合作与伙伴 关系条约》,积极修复和加强与乌的传统关系,使一系列长期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相 继得到解决。同时,采取“恩威并重”等手段,加大拉乌力度,不断遏制乌西倾趋势。 普京认为,俄乌关系的基础首先是“经贸关系”。俄只有通过经济影响,才能达到对乌 施加政治影响的目的。为此,普京上台伊始,首访乌克兰时,最先解决的就是乌迫切需 求的恢复对乌的石油供应、对乌所欠俄债务重组等问题。
此外,俄借乌美关系暗淡之机,特别是在库奇马因“政治危机”,地位岌岌可危的关 键时刻,果断邀请库访俄,并超规格接待,凸显俄乌“兄弟手足”之情。随之又解乌燃 眉之急,与乌签署重新统一电网的协议,继而又向乌派去了具有丰富经贸经验的前总理 切尔诺梅尔金出任驻乌大使,令乌民众深刻感到了“俄罗斯将经济与政治揉到一块的分 量”,从而极大地拉近了与乌的距离,使两国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由于历史原因,乌俄在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等方面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 着根深蒂固的矛盾,从而决定了乌对俄政策的两面性:乌在制定对俄政策时,一方面要 考虑抵制俄“帝国野心”的再现,对乌重新控制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要与俄建 立一种平等、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需求。为此,乌总统库奇马也曾多次表示,要坚定不 移地发展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乌俄应在“伙伴、平等与开放经济”的原则下建立和发 展关系,认为“没有俄,就不会有乌的未来”,俄现在、将来都是乌的战略伙伴,但“ 回到联盟是不可能的”。(注:参见《世界知识年鉴》2000/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第773 页。)
去年8月24日,普京再度赴乌,出席了乌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庆阅兵式。此间,普京 强调,“今天的俄乌关系是稳定的,可预见的。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对两国人民,而 且对整个独联体,对统一的欧洲和世界都是一个良好的征兆”。(注:参见乌克兰国际 文传电讯社2001年8月24日电《普京基辅谈俄乌关系》。)12月10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 会见全俄乌克兰移民大会代表时再次重申,俄乌关系一定要有所突破。同时,宣布2002 年为俄罗斯的“乌克兰年”。稍后,库奇马也表示,在乌也要开展“俄罗斯年”活动。 由此,两国首脑将俄乌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
俄美在争夺乌克兰的较量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其中乌的政策取向对俄美争夺的成败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优势主要是:
1.自身实力雄厚。冷战后,美国成了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连续10年的经济强势扩张 ,已使美达到了其独超强势鼎盛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在世界上 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在国际舞台上更是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通过强化和扩张北约, 加强了对欧洲的政治控制和安全主导。“西瓜偎大边”效应同样对乌克兰的国家产生影 响。在中、东欧国家纷纷靠拢美国的浪潮驱动下,乌为了自身国家利益,靠拢美国的趋 势将会逐渐增强。
2.乌国内排俄西倾势力活跃。由于苏联不成功的民族政策的影响和“大俄罗斯主义” 的阴影短时期难以消除,致使乌立国后,内部排俄西倾势力甚盛,并十分活跃。为了尽 快摆脱曾受苏联压抑的阴影和今后俄罗斯的控制,乌从冲破苏联“桎梏”的那一刻起, 就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本能地对俄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方针,从而为美等西方国家就 势拉乌抑俄提供了可能。
3.以经援打开美乌关系渠道。为了迎合乌的需求,达到控制乌的目的,美等西方国家 和国际金融机构向乌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0年以来,乌仅从 美就得到20亿美元双边援助。乌是独联体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欧盟的一半对外援助 也都给了乌克兰。(注:参见法国《人道报》2001年6月23-24日《基辅为何转向莫斯科 》。)经援的诱惑不能不使乌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然而,应当指出的是,迄今美对乌政策并不成功,“收服”乌克兰的目标远未达到。 其主要原因是:
1.霸主心态和行为受到反弹。美以维护人权、自由等为借口,干涉乌内政,使乌对其 日渐产生反感和防备心理。尤其是借记者被杀案,“倒库”未果,最终导致乌在美“重 压”下出现反弹。
2.政策脱离乌的客观实际。美和西方“傲慢地要求乌克兰在许多领域跟上欧洲的步伐 ”,(注:参见法国《人道报》2001年6月23-24日《基辅为何转向莫斯科》。)致使乌长 期“疲惫不堪”,产生了厌倦和逆反心理。
3.经援附加条件过高,且有时不兑现。欧美的经援大都附带较高的“政治条件”,要 求乌必须按照西方的模式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加速推行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使 乌对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真实用意产生反感;在西方的压力下,乌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后,造成了相关产业人员的大量失业和电力供应的急剧下降。而西方国家承诺的补偿 金却未能及时兑现,致使乌国内民众对西方的援助表现出强烈不满和失望,给乌政府“ 西靠”形成了巨大压力,进而导致对全面西倾的政策也产生动摇。
4.对经援使用缺乏监督指导。由于各种原因,美等西方国家对乌的援助资金和贷款使 用和流向缺乏足够的监督和指导,致使资金严重流失,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从而 使援助效果大打折扣。
俄罗斯的优势主要是:
1.地缘因素。俄乌都属斯拉夫民族,地缘紧挨,两国间有近350多年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的传统联系,历史上乌还曾是俄国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俄乌两个民族,上到高官, 下到百姓通婚现象十分普遍,这是俄乌建立亲密关系得天独厚的条件。
2.乌国内亲俄势力强大。乌国内有1200万俄族人,约占乌人口的22%。近年来乌国内亲 俄势力有所增强,特别是乌东部地区居民亲俄倾向大。有80%的克里米亚俄族不断提出 要回归俄罗斯。今年上半年,德国研究员赖纳·蒙茨夫妇在乌做了调查,在大部分地区 赞成和反对同俄结成新联盟的分别占受访者的47%和35%。尽管在乌西部地区赞成与俄结 成联盟的只有17%,但在东部地区却有65%。而在克里米亚半岛,支持的人数竟高达92% 。(注:参见法国《人道报》2001年6月23-24日《基辅为何转向莫斯科》。)
3.控制着乌的经济命脉。乌克兰能源短缺,经济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乌 所需天然气的84%和石油的90%左右及相当数量的电力要依赖俄的供应。俄在乌外贸中所 占比重接近一半。乌经济上无法脱离俄。有人甚至认为乌已“无法抵抗普京想收回这个 东西方交界处的战略国家的愿望”。(注:参见法国《人道报》2001年6月23-24日《基 辅为何转向莫斯科》。)
4.乌拖欠俄大量债务。由于乌长期拖欠俄天然气债务,去年初,俄竟一度中断对乌的 供暖和发电用燃料,以迫使乌偿还欠款,(注:参见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6月2 日《俄罗斯正在建立“势力”圈》。)不大不小的给了乌克兰点“颜色”看。一时间造 成乌社会动荡不安。“债权”已成为俄控制乌的一张“王牌”。
尽管俄发展对乌关系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俄乌关系却长期不畅。其主要原因是:
1.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叶利钦的“惟我独尊”作风,促使乌增大对俄离心倾向。
2.俄立国初期对美遏俄、弱俄战略缺乏足够认识和防范。俄立国伊始,外交上一味推 行向西方“一边倒”方针,误以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会接纳一个“民主的俄罗斯”融入西 方社会。对美等西方国家分化瓦解原苏联势力,今后仍要挤压俄的战略空间缺乏警惕和 应对措施。此外,在独联体中采取“甩包袱”的政策也给乌投靠西方提供了条件。
3.轻视乌的利益。在对前苏联财产、债务继承、黑海舰队划分、克里米亚归属等涉及 俄乌根本利益问题上,俄一直采取强硬立场,甚至施以“高压”手段。后来,有些问题 虽得以解决,但为时过晚,业已造成的隔阂和阴影难以完全消除,从而影响了两国关系 的正常发展。
三
俄美对乌的争夺态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国内制约因素的消涨,在不断发生 变化。
(一)美不会放弃对乌争夺,甘心让俄从乌打开美战略合围俄的缺口
“9·11”后,突发的恐怖袭击纽约事件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瞬间打恐成了美 国内外一切工作的重点。但由于乌对美抑俄、遏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并没 有从根本上放弃对乌的争夺和控制企图。目前,美正忙于驻军中亚、蚕食高加索,又在 紧锣密鼓地做军事打击伊拉克,进行打恐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在这“非常时期”,美 一时还来不及下大功夫找到即刻能奏效,将乌马上拉回的良策,所以,暂时无暇与俄在 夺乌上一决高低。但是,由于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俄的挤压、遏制政策,随着美打 恐行动转入正轨,其全球战略再次强化,美仍会加大对乌的“投入”,决不会甘心让乌 这只“煮熟的鸭子”轻易倒向俄,让俄从乌克兰打开美战略合围俄的缺口。美还会继续 利用北约、国际金融机构等组织,采取政治和经济等手段,不断对乌施压,扶植乌国内 亲西方势力,伺机将乌重新拉回西方。今年初,为了补偿乌应美要求停止向伊朗出售核 反应堆计划的损失,美承诺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市的一个高科技园区投资,以解决乌 资金不足问题。另外,美对被撤职的亲西方前总理尤先科仍寄予厚望。今年3月,在作 为下届总统选举序幕的乌议会选举前夕,美一直在为其复出大造声势,并要求乌要进行 “自由公正”的选举。
最近,美俄关系有重大调整,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仍 未放松与俄对乌的争夺。就在北约与俄签署《罗马宣言》,启动“20国”新机制不久, 北约领导人随即访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特殊关系”达成共识,还探讨了乌加入北约 的问题。看来,乌进一步向美靠拢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乌投入以美为首的北约和西方怀 抱只是个时间问题。
(二)俄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但相互关系的发展仍有限度
普京上台后,俄吸取经验教训,调整了对乌政策,又相继解决了不少俄乌间的“老大 难”问题。如,前不久,俄乌双方就久拖不决的陆上划界问题终达谅解,并签署了勘界 协议。同时,还确定了两国在亚速海、黑海和刻赤海峡划界的原则办法,为两国关系的 深入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使乌对俄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去年11月,乌总理阿 纳托利·基纳赫在接受俄《独立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严格遵守以下原则:欧盟和 北约不应靠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扩大”,“欧洲机构的扩大,也不应为乌克兰、俄罗 斯和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一体化造成障碍”。(注:参见俄罗斯《独立报》2001年11 月28日《乌克兰总理不认为乌克兰经济陷入危机》。)显而易见,乌已开始在政治上维 护俄的利益了。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但是,由于乌处在东西方争夺的夹缝中,不愿 完全倒向俄,俄乌关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1.乌的政治“西倾”并未根本改变。乌对北约始终“含情脉脉”,“加盟入约”始终 是乌的最终宿愿。但基于怕得罪俄的缘故,乌对申请入约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直不敢大大方方地正式提出。继今年初乌上层有人放风说,希望借“9·11”后俄与 美国和北约关系的“日趋密切”之机,“乌克兰也许将在北约11月会议上宣布它愿意加 入北约”,正式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以“减轻西方对乌克兰外交政策走向的忧虑”之 后(注:参见英国《简氏情报文摘》周刊2002年3月1日《北约的新成员》。),5月23日 乌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马尔丘克已开始对外宣布,乌将开始加入北约的进程,并 说,这是在当天库奇马总统主持召开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他称 乌克兰“必须制定一项长期战略,其目的是最终加入由北约构筑的集体安全体系。”( 注: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5月24日新华社基辅5月23日专电《乌克兰将开始 入北约的进程》。)这立即就遭到了俄的“谴责”。俄议会防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尼 古拉耶夫称,“在美国总统的飞机来到俄罗斯首都之际,宣布这一声明就像是个典型的 阴谋。”(注:美联社莫斯科2002年5月24日电。)尽管俄自身一直在努力拉近与北约的 关系,但并不允许,也不愿意看到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与北约和美国搞的太近乎 ,尤其不能容忍这些国家加入北约,起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能加入。
2.乌的经济“西依”并不小于对俄的依赖。去年,乌的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基纳赫 总理承认,由于乌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只要石油价格和国际市场的钢铁行情发 生波动,乌“马上就会出问题”。因为乌的支柱产业冶金生产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 %,占外汇收入的47%。(注:参见俄罗斯《独立报》2001年11月28日《乌克兰总理不认 为乌克兰经济陷入危机》。)所以,眼下乌在政治上“受恩”于俄,在经济上“受制” 于俄的时候,表示“乌俄关系一定要好于同西方的关系”,“要首先考虑俄罗斯的利益 ”。但是,乌要振兴经济,仍期望得到西方更多的经济援助。而这是俄无法给予的。今 后乌在向俄进一步靠拢时,不能不顾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眼色,不能不考虑乌俄关系过 于拉近会最终影响乌美关系,特别是担心会影响乌从西方得到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实惠。
3.乌俄在“截留”与“反截留”俄天然气问题上矛盾一直不断。俄输往西欧的天然气 必须经过乌克兰,每年乌“私下”截留的天然气,使俄每年至少蒙受150亿立方米天然 气的巨大损失。乌俄在“截留”和“反截留”的问题上一直矛盾不断。乌为了扭转俄因 天然气在乌长期被截留,俄欲“改道”的被动局面,已向俄承诺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并邀请俄及西方企业家参与乌的天然气运输体系改革,使之更加安全、稳定、高效。 由于“截留”问题由来已久,彻底解决难度甚大,所以,乌如何履行其杜绝截留天然气 的承诺,也是俄乌能否加强合作和深化关系发展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三)乌的“夹缝”处境决定了乌对俄美的政策只能是“注重实用性”
由于俄美乌三方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今后乌能否更靠近俄美哪一方,既取 决于俄美两国的实力和彼此对乌的政策,同时,乌本身的主观“倾向”也很关键。乌处 于俄与美等西方国家争夺夹缝之间,如何摆平相互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乌的生存和发 展。乌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充分利用自己这张“牌”,游刃于俄美之间,从中获得更大 的益处。库奇马总统在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初期,一直坚持把发展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 作为乌对外工作的重点。1999年11月30日,库奇马在连任就职仪式上称,乌克兰外交三 优先方向是欧洲、俄罗斯和美国。但着重强调乌美战略关系是乌外交的关键问题之一。 乌将加深与世界领袖国家——美国的关系。只是在经历了一段政治上疏远俄罗斯,经济 上排斥与俄罗斯联系的挫折后,特别是经过了那场“政治危机”,乌才开始对美开始产 生芥蒂和防范之意。进而使乌对俄美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见俄美对乌的政策及经 济因素对乌的影响因素之大。根据乌国内外的这些实际情况,库奇马总统曾多次强调, 乌克兰的“坐标十分复杂,它的外交注重实用性”。
尽管俄美在争夺乌的较量中各有其优势,但处于争夺“夹缝”中的关键因素——乌克 兰,今后既不会像独立之初那样轻易地完全倒向美国,也不会彻底倒向俄罗斯。过去乌 不愿听凭俄的说教和摆布,今后也不可能完全听从美的指挥和干涉。当美等西方国家对 乌开始减少干涉,加大对乌援助时,乌仍会向西方作出倾斜的表示,但决不会以牺牲乌 俄关系的代价来取悦于西方;而当美等西方国家对乌忽视或援助不利,俄的传统影响和 经济制约因素增大时,乌则会不断深化与俄的传统关系。今年上半年,乌议会选举投票 ,库奇马没有达到修宪、确保再次连任总统的目的。但不管库奇马之后是由亲俄,还是 亲西方的人来执掌总统大权,乌对俄美的基本政策都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应当指出的是,俄美在夺乌过程中,无论哪一方处于优势,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不会用 手中的制约“因素”去强行要挟乌完全倒向自己,以致使乌出现“反弹”。这是一个根 本的前提。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美两国都不太可能将乌克兰完全拉到自己这一边,而乌 也只能是在俄美之间摇摆和保持适当平衡。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乌克兰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