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数字化扫描流程规范探讨论文_马宁泉

对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数字化扫描流程规范探讨论文_马宁泉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 武汉市 430071)

摘要:文章基于对大数据时代的简单介绍,结合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进一步阐述档案数字化扫描流程,同时以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扫描为例,从明确数字化范围、做好前期准备等方面,对此详细说明。依照目前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中的弊端,重点指出优化扫描流程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数字化扫描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各行业均带来了较大改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任务量大、强度高的特点,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其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保证传统载体档案的安全性,适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档案自动化管理,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做到良好的信息对接。

1.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概念来源于麦肯锡公司,其声称:数据,已经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关键性生产因素。公众对于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在某种层面上表示生产率增长基消费者盈余的盛况即将到来。大数据的存在已有一段时日,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更是引起了公众的高度重视。

大数据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一大产物,在云时代背景下,占领领域明显扩大,所包含数据组极其庞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互联网中在一天之内,产生的所有内容能够刻满1.7亿DVD,网上邮件可达两千多亿[1]。大数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数据信息系统庞大、种类繁多;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思维变革。

2.档案数字化扫描流程

2.1明确数字化范围

档案数字化管理实施前提为档案信息资源准确可信,实施目的为便于后期人员调用与查看,提升工作效率,最终确保各档公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据此更好的满足档案利用实际需求。管理人员针对各类需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遵循特定原则与方式反复确认,档案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对其数字化处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遵循国家法律规定,同时兼顾价值性原则,数字化档案在归档范畴内且能够长时间保留、利用价值与使用率高,换句话说就是应结合本馆特色、实际利用情况全面考虑,一般包括四种:其一为便于选择咨询、高利用率;其二为与人民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其三为珍贵高价值档案;其四为具有保存价值。

2.2前期准备

2.2.1工作要点

档案实体有序整理、分类,重点查看文件质量,例如签名、图片、签章等,如若不合格立即通知归档部门处理,从根本上保障档案数字化质量。将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导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数字化目录与实体目录始终保持一致,便于后期扫描。科学估算数字化专项经费,包括各类软硬件设施费用、档案数字化数量、年度档案管理经费。

2.2.2具体流程

相关工作全部准备完成后,首先规范各项扫描参数,包括色彩模式、存储格式、分辨率等,而后设置扫描登记制度,这也是整个档案数字化扫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为数字化质量提供坚实保障。仔细核对原件与数字化文件的一致性,重点查看数字化文件质量,例如文件清晰度、完整程度、命名格式等,必要情况下还需二次扫描。为了实现档案数字化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工作人员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详细登记相应信息。

经过扫描后的数字化文件确认无误后,将其连接至档案系统中相关条目上,利用批量上传功能将所有文件全部上传,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意设置电子文件上传命名标准,各档案管理系统对应的命名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别,以文书归档为例,2002年之前的档案命名格式需为“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卷内顺序号”,在此之后的档案命名格式为“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分类号-件号”。

3.优化流程的具体措施

3.1保证档案精准性

档案数字化扫描期间,扫描对象不同,所选用的扫描方式与设备也不尽相同,方可从整体上提升档案数字化扫描质量与效率。针对部分较大的档案资源,可采用分块扫描的方式,借助后期处理的方式将图像合并至一处。全面考虑到原件各要素,如纸质、书写方式、墨水等,以此为前提,合理设置各项参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全面提升档案精准性,促使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顺利开展,还需要全面了解txt、doc、html、pdf等储存格式,以便提升扫描工作效率。此外,应该重视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出现漏扫、错扫、重复性扫描等情况,有必要在扫描开始前,准备好所需档案资料。工作内容细化分解,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头上,如若发现问题可直接找到对应负责人。在此之前,面向档案管理人员与数字化扫描人员,以强化档案数字化扫描质量为基本目标,展开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务必保证档案精准性,以取得更好的档案数字化扫描效果。

以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扫描为例,工作人员可借助系统中统计功能,获得准确的文件数量值,进一步拟定数字化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开始时间、不同阶段内的具体操作。某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学籍档案分为两类,以2006年为临界点,分别为自建校以来至2006年的学籍档案、2006年至今的学籍档案,前者为每四人一条目,后者为一人一条目。据统计,该校现需实施数字化处理的学籍卡、成绩单等共为17万张。

3.2创新数字化形式

各单位情况有所不同,可结合自身统计数据经费确定数字化方式,当前常见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包数字化公司、外聘合同人员或实习生、组织单位内部人员共同完成。上述几种方式中,外包数字化公司负责此事显然效率最高,但必须考虑到单位档案安全、耗费成本等;外聘合同人员或实习生的方式对资金需求也相对较大,常用于单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上;组织单位内部人员共同完成的方式支出成本较低,但时间与人员稳定性较差,无法确保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行完成也不失为一种长期方式,但单位工作量大,因而并不常见,几种方法可以组合利用,将其作用最大化。

确定数字化形式后,工作人员适时开展后期处理工作,为档案数字化扫描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认真比对各项扫描信息,围绕文件清晰度有效设置分辨率,扫描过程中严禁产生文件歪斜的问题。处理后期合成图像期间,着眼于档案内容完整性,扫描环节全部结束后仔细检查档案原件,装订时依照原定序号进行,防止造成纸张损坏,影响档案美观性。

3.3增设相应配置

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适宜的扫描设备、先进的扫描技术及专业人员,其中,扫描设备即为扫描仪,基本上包括高速与平板。前者使用优势为可提供自动进纸服务,高效快捷,但图像、照片容易出现反光情况,总体效果并不高,且对纸张要求高。后者使用优势为无需拆卷,但工作效率较低[2]。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工作开展的主体,单位需将档案数字化扫描重点放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引导其不断拓宽档案信息管理新思路,强化服务意识,优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单位培训与自学等方式,提升个人工作技能。

结论: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档案管理势必会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如何更好的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值得思考。档案管理人员需形成正确认知,赋予档案管理以系统性、精准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红.如何做好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中的扫描工作[J].城建档案,2018(04):22-24

[2]邓嘉墚.纸质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与管理[D].苏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马宁泉(1986-),男,湖北省武汉市人,职称:助理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论文作者:马宁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对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数字化扫描流程规范探讨论文_马宁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