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4100)
【摘要】目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取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进修收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14例,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髋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90.50±3.68)分高于对照组(84.71±2.57)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9%(2/14),对照组28.5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8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群体中,若未能及时控制治疗,将有患肢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情况出现,且出现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一般治疗中采用的方式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且很达到改善髋关节目标,且预后极差。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进修收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62~71岁,平均(65.5±2.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坠落伤、行走摔伤各11例、10例、6例。行骨密度检查,均可发现有骨质疏松表现。纳入标准:①损伤前活动正常,髋关节无疼痛表现;②单处股骨粗隆间骨折;③闭合新鲜骨折。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开发性骨折、慢性肾病以及严重代谢疾病患者。将6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14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以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方式为主,治疗时间一般为6~8周,当骨痂形成时,指导患者穿丁字鞋,并注意辅以功能锻炼如长收缩锻炼方式等[1]。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股骨大转子部、骨折处显露后进行观察,采取复位措施。当复位结束后,需在股骨外侧面进行股骨近锁定钢板的放置,以克氏针固定。若颈干角被确定后,便可引入3个螺钉固定锁定板近端。固定结束后,对内固定位置、复位情况利用X线机进行观察。若内固定、骨折复位良好,便可止血与冲洗,将引流管放置其中并加压包扎。一般切口处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为24h。为降低感染发生可能性,也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低分子肝素[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评分范围以功能、畸形、疼痛以及运动范围为主,评分总分100分,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为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包括再骨折、膝僵硬、髋内翻、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前,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符合则采用方差后LDS-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ANONA),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由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评分,观察组(90.50±3.68)分高于对照组(84.71±2.57)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14例,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1例膝僵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4.29%%(2/14),对照组13例,再骨折、深静脉血栓、膝僵硬、髋内翻分别为1例、1例、1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28.57%(4/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作为髋关节骨折类型之一,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暴力创伤引起,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群体,本身骨脆性明显,骨强度低且不具备较好的协调性,一旦出现下肢扭转或跌倒情况,便可能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实际治疗中,一般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无需手术,是大多老年群体青睐的方式,在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相比之下,手术治疗方法下,仅保证做好内固定工作,便可使骨折愈合情况改善。如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其本身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且手术风险低等特征,完全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3]。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在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纳入病例组较少有关。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需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知识充分掌握,结合患者病情,确保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应用下达到治疗的目标[4]。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对帮助患者骨折复位、提高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髋关节功能改善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可将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关长勇,常青,彭伟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1(2):110-112.
[2]洪磊,吴克俭.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8):605+611.
[3]沈建辉,史峰军,李刚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1(4):314-316.
[4]张锦锋,周远东,龙远君.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6,1(6):743-744.
论文作者:叶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