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定位与定位_知识经济论文

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定位与定位_知识经济论文

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定位及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取向论文,民族地区论文,西部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与文化意义的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紧随社会前进的步伐。旅游者的价值取向、旅游行为、旅游需求也随着他们的知识素养、经济收入而不断变化。21世纪,人类前进的步伐迈向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以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它将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分配方式、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产业的旅游业,在知识经济下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就需要从旅游资源的重组和配置、旅游迅道的拓展和畅通等方面,根据知识经济运行的方式,提高旅游产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自我适应和调整能力,推动旅游产业的改造,实现与知识经济的良好接轨与自然过渡,达到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旅游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现代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支住产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复杂多样、再加上历史悠久,孕育了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然而,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与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因此,我们要从西部民族地区区情出发,努力探索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旅游大系统可持续发展新路,揭开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大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如何利用知识经济的思想改造和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就成为重要的命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一个良好的旅游产业的形成,需要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行超前的分析和研究,准确地把握旅游市场的趋势,进行超前的分析和研究,准确地把握旅游市场的动态,给旅游资源一个独到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资源优势本身获得高度发展,通过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重组、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使西部民族地区传统的资源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获得顺利并轨,这是知识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知识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西部民族地区拥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规格、数量、名位及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规格和水平。自然生态景观、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资源定位。那里民族种类繁多、生物类别多样、生态环境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珍贵的文物古迹相结合,形成了充满神秘色彩和强烈吸引力的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构成了发展民族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山脉纵横、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又是众多河流发源地,形成了许多旖旎的自然风光,因而是全国自然旅游资源规模宏大、数量较多,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的区域。1995年西部地区已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个,占全国的34.3%,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0个,占全国的27%。此外,尚有大量省、地、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其中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开发和利用这些天然旅游资源对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古文化遗存丰厚深邃。西部民族地区与我国其它地区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因而积淀了丰厚的古文化遗存。众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宗教胜地,又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有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英国著名地理美学家纽拜说过:“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交接面上”。一处风景的魅力长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丰厚文化底蕴的维系,没有文化赋存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业是一项文化型的经济产业,旅游文化是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三)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我国西部地区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居住着2/3的少数民族人口,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多数分布于西部地区。众多兄弟民族交错居住,长期和睦相处,且又都保持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由此而形成的民俗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及民族文化等,使西部地区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二、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定位与条件支撑

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定位,突显和服务旅游定位的各种人工努力就构成了旅游发展的条件支撑。根据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生产、分配、共享等产生过程,对旅游产业进行客观合理的定位,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支撑条件、使旅游产业在知识经济的轨道上顺利地过渡并健康地运作,是目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旅游业是民族地区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最能找到共振点的一种产业。保持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易于获得广泛认同和有重大发展潜力的两上基本内容。

(一)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社会运行的是资源经济模式。资源经济时代里,人们所关注的是如何最大可能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为此相关的技术发明也是围绕挖掘、争夺自然而进行的,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资源=财富=经济发展。但很快这种肆虐的掠夺方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日益枯竭,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日渐深入人心。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程度不再取决于厂房、资本和有形资源的多寡,而是知识与信息的拥有量。如果从知识经济的高度看待旅游业,旅游资源如名川大山、民族文化、人物风情本身蕴藏着有别于其它区域的知识内涵。不同的人,其民族、宗教、文化、受教育水平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对蕴藏在旅游资源中的知识和信息的理解互有差异,就使得旅游资源具有的知识信息得以放大和加工,众多不同旅游情趣的人群的旅游体验的整合就形成了无以替代的知识和信息体系。因此,旅游资源本身就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旅游资源内涵越丰富,资源中携带的知识和信息量就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复制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旅游资源,原初程度越高,其所含的知识和信息才具有长久不衰的价值。所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之成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本身就是在建造旅游资源,而且这种旅游资源的建设永远不会落伍。当一个区域多种旅游资源共存时,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共振,不同层次的信息之间发生整合、放大,使该地区成为信息密集区,民族文化丰富,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民族文化构成信息密集区,具有自然的生态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综合放大作用,可以成为强大的信息源,它产生的丰富信息与知识自然吸引人们前来分享。

特色独具、规模效益、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必须树立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有机统一。

(二)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其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据目前趋势来看,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文化旅游的许多特征与知识经济暗合的状况决定了文化旅游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热点。据资源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在1996年,有5400万美国人进行了至少一次161KM的旅游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景点。有3300万人专门为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节而旅游。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英国著名学者Wood曾指出民族旅游主要是注重“那些决定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活动”,或者是“关注古雅的土著民族及其习俗”。文化本身就是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体,特有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是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主要渠道。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国际性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标准。因此,民族文化具有原初性和不可替代性,孕育民族文化的地区自然就是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制造和加工地,这类地区往往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生产,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就是在保护知识和信息的“发生器”,而知识和信息的密集程度又是旅游经济深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因此这方面的旅游建设,将具有持续不断的增值效应。与其它旅游形式相比,文化旅游对已有资源的破坏力较小,一定程度上反而更利于现有资源的传播和保存。人们吸收了文化旅游产品的丰富内涵,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成更加丰润的形式传承于后人,因此可以满足一代又一代人的旅游需求,进行持续性开发利用。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极为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对孕育了多彩多姿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弘扬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民族文化,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旅游经济获得发展的基石。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和丰富内涵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的富矿产业。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优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都是我们对知识经济的顺利过渡进行修正改造的基本条件。在这方面获得共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是我国旅游业迈步进入知识经济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三、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取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与广阔前景,同时也要求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化与需求,推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项高档次的消费行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据1996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1.9%,且与往年相比,大专以上人员出游的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身阅历与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而对旅游内容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自然造型的美丑,而希望能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大量知识性素材和思维性启迪。因此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这也是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径。

(二)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旅游业中的高科技产业,实现信息管理和多渠道销售,为旅游者提供敏捷、有效、高质服务。知识经济时代一些高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得产品销售模式、社会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对旅游者而言,他们开始追求便捷、有效、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尤其希望旅游经营者提供各种精细、翔实的旅游咨讯,为此,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应加强信息管理,经营管理应趋向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销售模式的要求。旅游业是一门高关联性产业,21世纪的旅游业将会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而显现其无比精彩的魅力。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将会与金融保险业、商品流通业、交通通信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建立紧密的联系,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等三大高科技产业都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派上用场,因而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又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就与旅游业中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了不可分解的联系。同时,旅游业是信息时代的高成长性产业,以跨州、跨国、跨区流动为产业基础,因而在很大功能上与国际互联网相融性很好。网络销售将使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在知识经济时代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三)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

1.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改变。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高价值文物古迹较多,易造成盲目开发的局面,最终非但没有利润可言,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开发应尊重现在,尊重未来,立足于既有技术条件、消费水平、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由“多”的数量型开发向“精”的质量型开发改变,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永续利用;要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十分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率,建立起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集约化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

2.在宣传教育上,做到寓教于游。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举措,要实现旅游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求公众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动者,本质上需要通过人们素质的提高,自觉的行为作保证。所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重视宣传教育的作用,将道德规范、保护意识合理地融入旅游活动之中,提高游客思想觉悟,培养全体民众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倡导合理的旅游消费方式,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在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采取自律行动,建立全社会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监督机制,以形成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社会综合基础。

3.在经济效益上,避免唯利是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业不仅要追求经济益,更要重视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发展为核心的战略,任何时候都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同时,绝不放松提高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其成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也就是说,既不能为了扩大旅游规模而片面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去人为地破坏环境,在旅游资源利用上“竭泽而渔”;也不能为了片面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抑制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在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努力探索一条既能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的社会发展水平,又有发展清洁生产、培植绿色产业、综合治理环境、优化生产力布局、美化城乡等新的“立体型”发展模式。

(四)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

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业操作与运行需要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及管理才能的人才。文化是没有时空界线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均是息息相通、血脉相连的。因此,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类知识体系。良好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行是任何时代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在这方面,西部民族地区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建设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高等学历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岗位培训需要的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多样化的开放式旅游业教育体系,大量引进国内外旅游业各种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加大旅游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注重引进旅游业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造就更多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知名企业家。

(五)强化管理,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建立适合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并实施较为完善的、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并实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在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同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信息交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旅游业的各种法规和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走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共同实施之路,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有着雄厚的智力资源与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西部辉煌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腾飞的现代科学技术都给这一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旅游财富,结合新型经济时代的需求,将旅游业推向新的层次与高度。

标签:;  ;  ;  ;  ;  ;  ;  

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定位与定位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