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中国旅游形势分析与判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汶川论文,中国旅游论文,形势分析论文,震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汶川地震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给2008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地震给旅游业造成的影响以及之后中国旅游的形势是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魏小安,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的曾博伟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遭遇的七次冲击,对中国的旅游形势做出了判断,为科学分析这次地震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把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经历的七次冲击与2008年中国旅游业所受到的冲击进行了对比。在总结前七次旅游受冲击因素的基础上,作者对2008年中国的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含括了两个市场的基本分析、具体分析和结构分析,同时对影响因素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作者判断了中国旅游业的未来走势。作者认为,2008年的中国旅游业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是从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态势看,战胜灾害,早日实现旅游业的恢复与振兴也存在许多积极的因素。由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如果2008年下半年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不再遭遇大的自然灾害,中国旅游业的增速尽管放缓,但仍然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如果负面因素不断恶化,或者出现重大的不利因素,2008年的中国旅游业将出现1982年和2003年之后又一次负增长。具体来看:1、入境旅游受到的冲击会比国内旅游更大;2、在入境旅游方面,外国市场受到的冲击会比港澳台市场更大,特别是远程外国客源市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3、在国内旅游方面,居民很可能采取短途的方式来替代长途方式;4、在旅游企业方面,旅行社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作者认为,2008年旅游业危机四伏,到2009年旅游发展的困难依然会很大。但借助于奥运会树立起的新形象,借助于整个灾后重建工作,借助于上海的世博会,旅游基本上可以谋求一个新的发展。如果措施得当,应对得体,这段艰难的时期也会相应缩短,而由于中国旅游长期向好的趋势依然存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刘丽敏摘自《旅游学刊》(京),2008.8.13~18
标签:旅游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