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评析论文_沈黎俊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 841000

【摘 要】目的:探究并评价抗感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感染性休克的80例患者,以实施的不同治疗方法作为依据进行分组:40例患者作常规治疗,全部收入对照组,40例患者作集束化治疗,全部收入研究组。为两组患者对比其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初步确诊时间、血清乳酸测定率、1小时内抗生素使用率、6小时达标率、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死亡率、机械通气与ICU入住时间上全部远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应以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用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集束化治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260-01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因全身感染而导致器官功能受到损害的综合性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比较高,我国一直面临着防治感染性休克的严峻形势。一般而言,患者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便可以大大降低其死亡率,而在首诊中急诊便可在6小时至年内实现有效的集束化治疗[1]。本文选择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为其使用常规疗法与集束化疗法,试对比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感染性休克的80例患者,以实施的不同治疗方法作为依据进行分组:40例患者作常规治疗,全部收入对照组,40例患者作集束化治疗,全部收入研究组。列举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体如下: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6岁,平均(43.88±8.6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7岁,平均(43.36±8.88)岁。将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其病因,确诊后为其纠正紊乱的水电解质,给予营养支持,作充分的抗感染治疗,为相关脏器提供功能保护。

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6小时集束化治疗与24小时集束化治疗。患者入院后首先取得其病原学标本,为其实施病原学检测,随后在1小时内为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作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为患者动态监测乳酸清除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指标。随后,按照20.0mL/kg的标准为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治疗,控制患者动脉压使其不低于65mmHg,同时为患者使用浓缩红细胞进行注射治疗,确保其红细胞比容不低于30%。当然,也可以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等增加血管活性的药物。若患者血压持续上升,可选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应用,一般每日不要超过300mg,血糖则控制在8.3mmol/L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①初步确诊时间;②血清乳酸测定率;③1小时内抗生素使用率;④6小时达标率;⑤死亡率;⑥机械通气时间;⑦ICU入住时间;⑧小剂量GC使用率。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本实验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要使用统计学软件加以检验。其中,若有计数资料,则要使用(n,%)来表示,使用卡方值来检验。而计量资料则可以选择()形式表示,以t值进行检验。若对比结果为P<0.05,则意味着分组效果存在差异。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在初步确诊、入住ICU以及机械通气上所占用的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在死亡率、血清乳酸测定率上低于对照组,在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达标率上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ICU病房与感染性疾病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因全身严重感染而出现微循环障碍,机体失去正常循环供血,其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均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可以说,感染性休克会使机体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问题,而为了确保重要脏器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必须对血流进行再次分配,以确保重要器官等到足够的血氧供应,但是如果病情不断恶化、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心脏等重要器官将会发生功能衰竭,机体失去代偿功能的患者将会遭遇生命威胁。

对于感染性休克,临床一般使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这类药物大多为儿茶酚胺类物质,作为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血管阻力,使动脉压明显升高,不仅可以增加脏器血液的回流,还能增加心输出量,对于保证患者生存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2]。在抗感染治疗中,为患者使用疗效强大的广谱抗生素,用以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恢复患者的机体循环;在6小时、24小时集束化治疗中,为患者使用复苏液体则可以纠正患者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状况,有效遏制脏器功能衰竭的继续加重[3]。见表1,研究组在死亡率、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达标率等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便是因为抗感染治疗比常规治疗更具临床应用效果。

结语:

感染性休克可引发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可以通过集束化治疗等抗感染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傅伟强,陈亚想,谭志雄,等.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03):355-358.

[2]王珊珊,崔巍.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02):157-160.

[3]高洪媛,屈峰,董伟,等.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01):64-66.

论文作者:沈黎俊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  ;  ;  ;  ;  ;  ;  ;  

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评析论文_沈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