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文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 365413
【摘要】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通过解决问题的求解过程,能使各部分零散知识相联系,在一道试题中得以体现,达到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搞好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41-01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跨年级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中,新旧知识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简单的几句话可以组合成为不同的条件和问题要求,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算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掌握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设置解题情境,带动学生思考
一直以来,解决问题部分的学习都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已知条件多,涉及知识杂,问题易变换,给学生学习造成不小的困扰,学生对解解决问题的兴趣也不高,往往还没有认真读懂题目就觉得自己不会,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轻易放弃,在考试时也是丢分最多的一块。为了改善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去,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解决问题的信心,加强解决问题目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使解决问题不再是书本上的“陌生人”和试卷上的“丢分点”,而是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锻炼思维方式的“好伙伴”。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思考,可以通过创设与解决问题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解题情境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求解方法和规律,循序渐进的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节奏,增强自信心。例如,“买5支铅笔要3元钱,买同样的铅笔8支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光靠动脑想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组织学生模拟买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题干过程,很快,学生们就想到应该先算出一支铅笔多少钱,再将一支铅笔的单价乘8,就是8支笔的价钱,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题先读题,找准突破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常会有学生读不懂题、忽略重要已知条件、不知道问题要问什么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学生在读题时过于匆忙,没有认真审题,导致抓不住已知条件,难以建立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因而无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一道解决问题在学生手里成了“难题”、“死题”。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做题时不要着急下笔计算求解,要先认真读题,明白解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方法,“题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读一百遍是夸张的说法,但认认真真地读几遍题干内容,仔细分析题中交代了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是学生解题前必不可少的步骤。例如,有一道题目是“一个书法兴趣小组共有23名同学,今天来了15人,其中女生有6人,问还有几人没来?”这是一年级典型的一步求解问题,但在题目中包含多余条件“其中女生有6人”,刚刚接触解决问题的学生不少都在这犯了糊涂,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认真,没有排除掉多余条件,解出了“15-6=9(人)”这样的结果,显然忽略了题干中“总人数—来的人数=没来人数”的关系,可见,多读题读懂题的重要性。我们在引导学生读题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找到已知条件,建立条件之间的联系,再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排除干扰,提高解题效率。
三、组织多样化练习形式
学习数学解决问题除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熟悉各类题型,做到心中有数,举一反三。多做练习不是要搞“题海战术”,总有无穷无尽的题等着学生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失去解题的兴趣和动力,练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精选习题,分层次练习。首先,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新知识后,教师可以选择基础性题目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适应解题的思维,训练做题的速度,在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或者加入综合性试题,新旧知识相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跳跃性。其次,注意组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单纯的文字形式的应用练习题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厌倦的感觉,可以尝试变换习题的形式,如简单的口答问题,实际情境模拟操作,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解决问题练习等形式都是不错的方法。第三,注意练习题的层次,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练习题的布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梯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以全面掌握解题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掌握课标和大纲要求的程度为宜;对于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基本练习后,可适当布置一定的开放性习题,促进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要紧紧围绕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本身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开展,做到“读”、“思”、“记”、“解”相结合,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高效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6(95).
[2]保玉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论文作者:张天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学生论文; 条件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题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