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冷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讲话论文,副主任论文,重要思想论文,研究室论文,认真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动员令。本刊记者就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走访了中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冷溶研究员。
记者:去年在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今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还召开了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作了多方面的新的深刻阐发。围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一主题,我们有一系列问题想请您谈谈看法。首先,请您谈谈兴起这样一个新高潮的重大意义何在?
冷溶: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对这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党中央十分重视。从今年3月到5月,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召开了几次会议,认真地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主要有5项:一是审定和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二是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三是召开全国理论研讨会,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四是组织中央宣讲团到各地宣讲;五是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班。胡锦涛同志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是兴起新高潮的总动员和纲领性文件。这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多方面的新的深刻阐发。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意义重大。中央要求,这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讲话精神。
为什么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我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对全党进行理论武装的需要,二是把十六大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
首先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对全党进行理论武装的需要。
关于这个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得十分清楚。他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很清楚,之所以要兴起新高潮,之所以在学习和贯彻上提出新要求,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及新确立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我们知道,经过三年来的学习,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在形势发展这么快,情况变化这样大,我们党的理论一刻也不能停滞,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十分正确的。全党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思想认识越来越统一。这确实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我们党在新世纪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所要承担的任务又十分繁重,这对我们党各方面工作都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全党在思想上理论上高度统一,十分坚定,这样在我们面对任何严峻挑战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尽管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与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贯彻,还要不断加强和深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每实现一次与时俱进,都必然伴随着一场学习运动的广泛开展。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全党来掌握这一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再好,但如果把它束之高阁,不被群众所掌握,不进而付诸实践,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有使全党真正掌握了科学理论,并使之按照这一理论的要求行动起来,才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延安整风开始,全党对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展了一场普遍的学习运动,保证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打败了蒋介石八百万军队,成功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的历史时期,正是因为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和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工作的卓有成效,我们才能够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现在,我们也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打牢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在新世纪里取得新的成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总之,正像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锦涛同志的这些话,已经把兴起新高潮的重大意义,说得十分清楚了。
第二个原因,是把十六大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主线和灵魂。把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关键是要进一步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中央作出了今年上半年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党章,下半年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决策。
十六大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有许多新的阐发,又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新认识,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我们这次学习就是要掌握好这些新的认识。要在十六大的高度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重要思想。
比如,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十六大提出找准“历史方位”的问题,这是新的内容。我们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理解它的重大意义,要从这一点入手。十六大提出找准历史方位,就是突出地强调这一点,这就抓住了认识的关键。所谓把握历史方位,就是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党所处的位置。从纵向看,可以看到我们党有两大历史性变化,即: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横向看,就是要看到我们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样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找准坐标,就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党的地位和面临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样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因为十六大报告回顾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实践过程,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并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得出来的结论。这次学习,就是要联系这一实践过程来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也是对这一伟大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样产生的。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十六大报告归纳了十条基本经验,指出十条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这就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这次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和学习《纲要》都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包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一个新的认识。学习这些丰富的内涵,是我们这次新高潮学习的重要任务。我们过去的学习,主要是着眼于理解这三句话本身,而这次学习则是要系统地学习我们党十三年来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全部经验总结。这样的学习,十分必要,可以使全党明确我们的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成功在哪里,还有什么要注意改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前进。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即经过若干年就要总结一次经验,并用之教育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从党的历史上看,翻开《毛泽东选集》,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就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并及时教育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我们也是不断总结和学习实践经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作出和学习,就是系统总结和学习建国以来经验的典范。全党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统一了思想,迈开改革开放步伐的。1992年十四大后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就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系统总结和学习新时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全党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统一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进程的。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我们知道,十六大报告对此有重要的精辟的论述。比如,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提出“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并分别加以阐发,提出许多新观点;提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等等。这些都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的新阐发和新认识。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就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报告对这一历史地位进行了阐发。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还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等等。
总之,十六大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许多新的阐发和新的认识,而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又进一步作了新的阐发。在这次新高潮的学习中,我们就是要着重学习和掌握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形成的这些新的认识,在这样的新高度上,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学习。
记者: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此,人们常把这次大会与我们党历史上的一大、七大、十五大相比较。请您具体谈谈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冷溶:确立这一指导思想,首先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自他们二人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引用了这段话。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每一次与时俱进中,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践的需要。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产生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实践的产物。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实践又一次对我们党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这一新的实践要求提出来的。对此,胡锦涛同志说得很清楚,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这是对这一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概括。
记者:在新世纪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怎样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从而给我们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的?请您更具体地谈一谈。
冷溶: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党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国际上的课题,就是怎样正确判断和成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使我们能够把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继续赢得有利于我们搞现代化建设的好的国际环境。二是国内建设的课题,就是怎样根据基本国情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继续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是党的建设的课题,就是准确把握我们党的历史方位,针对党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搞好党的各方面的建设,使之能够承担起历史重任。这三个课题非同小可。胡锦涛同志说,能否回答好、解决好这些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那么,回答和解决这三大课题靠什么?当然要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的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是我们回答和解决新世纪新问题的钥匙。
比如,在外交和国际战略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新世纪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在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首先,是对当前国际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肯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也看到,冷战结束后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比如,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明显发展;国际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非传统安全因素增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增多;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现在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处在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新的国际形势和时代背景下的,有新的特点。特别是“9·11”事件,“标志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变化”。所以,党中央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而是根据新的情况对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作出正确判断,并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比如,提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的判断,指出“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宗旨就是“高举和平和发展的旗帜”,强调在新世纪,世界和平虽然可以继续保持,但要全力维护才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局面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要努力促进才行。强调“促进共同发展”,是着眼于坚持反霸的立场不动摇,同时寻求与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利益的结合点,通过促进共同发展来达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此外,我们还提出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提出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观点,等等。上述这些,都是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来的,对指导我国在新世纪赢得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国内建设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这样一些重要内容,如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的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形成发达生产力为核心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形成了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提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思想;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强调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理论,并指出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提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思想,并强调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提出新世纪我国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的理论。由于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但过去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各个原有社会阶层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依靠力量在哪里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作出这样的判断至关重要。因为,进一步明确我们党的依靠力量,建立我们党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来就决定着我们党事业的成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与农民这个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同盟军关系,才找到了我们党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依靠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在抗日战争中,正是由于我们党提出和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才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统一战线为什么能够成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三大法宝之一,我们党为什么这么重视?就是因为这个依靠力量和群众基础问题至关重要。而在今天的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加以解决。只有科学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凝聚起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更是根据新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突出的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两个转变”的思想,就是上面说到的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到领导建设的党,从相对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的党转变到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的党。这样就科学回答了党的历史方位问题。
二是“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就是我们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党的性质的新内涵的科学概括。这里要反对两个片面性:一是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变化,二是讲两个先锋队就是全民党。我们首先强调党的工人阶级性质,是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前提下,提出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
三是“两个纲领”的思想,就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这就科学回答了党的奋斗目标问题。
四是“两个基础”的思想,就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就科学回答了党的力量来源问题。
五是关于“两大课题”的思想,就是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问题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问题。
新世纪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党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如,过去党的方针政策是通过文件层层传达,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党的领导方式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还比如,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党怎样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影响?怎样使党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仍然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上面所说的这四点,就是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阐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都很有针对性,抓住了解决我们党在新世纪所面对的主要问题的关键。这些足以说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党新世纪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我们党的根本指针,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记者:大家在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纲要》后已经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仅是三句话,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请您谈谈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冷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包括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三年来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关于这一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做了完整准确的反映。我认为,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应该包括理论主题、基本内容、核心观点、精神实质四个要素。
首先是理论主题。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又是什么呢?我们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对这个问题有各种说法,不很一致。其实,我们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过的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两本书的书名,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在十四大后,经中央批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一本书,叫《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十六大召开之前,经中央批准,同样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叫《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可见,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这一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实践基础。
这次的《纲要》也是这样来阐述的。《纲要》的十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主标题,一个副标题,副标题是进一步说明主标题的,这些副标题大都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个部分所讲的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来阐述的,这一主题从《纲要》的编辑形式上就体现出来了。
记者:那么,我们在学习中应怎样看待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一主题这个问题呢?
冷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他是在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不同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新道路。这是他建立的伟大的历史功绩。邓小平理论就是这一新道路的理论总结,为我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向前迈进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要看到,这条道路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是很漫长的,要一代一代人走下去。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很长历史阶段的初始阶段。可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很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代人都可能而且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同志的继承和发展正是这样。正如《纲要》的绪论最后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段话准确地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说明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关系。
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会使广大干部群众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坚定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很不容易,很不简单。核心问题就是,既实现了市场取向改革的突破,又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现在国外很多人都问,你们经济建设搞得这样快这样好,诀窍是什么?就是找到了这条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这一点,如果从国际的比较中,比如同俄罗斯、印度、拉美国家的比较中,更能充分认识到。
在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进程中,后来的人不会仅仅是对前人的重复,甚至也不会仅仅是对前人的补充,有时也会产生认识的飞跃。特别是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理论发展的力度会很大。后人可能会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会用新的思路来思考问题,会以新的理论形态来加以概括和阐发,会有重大理论创新。只要这种创新是实事求是的,就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当然也是必然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个意义上的创新。它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进程中产生的又一科学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把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说明这一发展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指导思想意义上的重大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记者:请您再具体地谈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冷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开了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也就是治国和治党两个方面的问题。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又展开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理论观点。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国际战略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这些内容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包括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三年来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是我们这次学习的重要任务。
记者: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
冷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就是“三个代表”这三句话本身。这三句话是整个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全部内容的集中概括,是它的最高范畴。
每一个理论体系,都会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它的核心观点和最高范畴。比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共产主义就是它的核心观点和最高范畴。对一个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有的是以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有的则以核心观点来命名,如系统论、相对论就是以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命名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以其核心观点命名的。
这三句话之所以是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它所反映的是所有现实问题中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现阶段我们党理论和实践的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抓住了这三个问题,就抓住了所有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它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感,反映了今天现实生活的本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反映了我们党的责任和任务,甚至反映了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危机和我们党的忧患意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三句话的重大意义。
记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冷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即它的精髓,核心,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三个贯彻始终、贯穿全部内容的东西。一个是它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它的核心,即保持党的先进性。一个是它的本质,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三条就是它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就是指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核心;所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而所谓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体现和必然要求。做到了与时俱进和执政为民,也就保持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记者: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一个有着深刻涵义的新观点新认识,就是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指出它不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而且“赋予它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怎样理解和把握胡锦涛同志讲话的这一精神?请您详细地谈一谈。
冷溶: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阐发,精辟地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实际上是提出了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不会改变的。但是它可以而且应该和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并通过这种新的概括和阐发,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曾经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而贯穿这一系统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同样也有一个活的灵魂,这个活的灵魂,总的来说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基本方面说,就是“三个代表”这三句话本身。
那么,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呢?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和关于中国发展的思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起来最重要的,就是‘三个代表’”。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江泽民同志这些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从具体问题上而是从一般规律上提出问题的,是一种高度科学抽象的“总结论”,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概括。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角度出发,着重从三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概括和阐发,并赋予了新的涵义。
我们具体看一下。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观点、方法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观点、方法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立场和观点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阐发,而不是重复马克思的原话,是因为只有这样的阐发,才能抓住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才能更为鲜明、集中地反映这一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要求。正像胡锦涛同志所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很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阐发,是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把生产力标准、社会全面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统一起来。这样的阐发,精辟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新的认识角度、认识工具。我们说,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些话都精辟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突出特色。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在历史上,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并且以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释着和阐发着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不仅是在个别方面而且是在根本问题上作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当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符合实际的新的解释,它特别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当代的涵义。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实践和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的新内涵。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以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来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的发展事业,更加符合实际,更能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想,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其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从总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理论,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一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实践,这样才能把这一重要思想真正学到手。
记者: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为什么呢?
冷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个问题很值得专门谈谈。
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广大干部心里时刻想着人民群众,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办具体事,以继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这样才能保持党的执政地位不丧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学习贯彻这一思想的全部落脚点。
具体地说,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来自理论上的,一个是来自历史经验上的,一个是来自国际上的教训。
从理论上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观点,关系到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从党的历史经验上说,它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弱小,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为什么叫血肉联系、鱼水关系?这些话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生死与共的关系。这是我们党独有的经验和感受。建国后我们遇到很多次的巨大困难,但是都能战胜它们,就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再从许多国外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看。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下台、垮台的情况。这些党有的是共产党,有的是资产阶级的竞选党。其下台、垮台的原因主要是脱离群众。我前一阵刚去过奥地利,与他们的社会党领袖进行了会谈。他们的党是战后几十年长期执政的党,但是现在下台了,为什么?就是他们的主张不被大多数人支持了。
现在,对我们党来说,继续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在党的历史上,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紧迫性和严重性。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特别是在全面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面对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党与群众的关系上更是面对许多新问题。我们党仍然存在一个“感动上帝”的问题。我们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就要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讲了三条,就是“三个落实”。我感到这三条讲得很准确,很重要。如果真正做到这三条,我们就能真正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就是说,群众观点首先要体现在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因为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第二,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我理解,这主要是反映在各级干部和党员的作用上,反映在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上。第三,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我想,这三条中,第一条,我们党的大政方针很正确,这是有保证的。我们出台的许多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而实行的农村费改税政策;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等等。特别是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党中央、国务院把防治工作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并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治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从而夺取了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这场斗争,深刻展示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刻展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我们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但是,还要看到,我们的后两条,就是在党员干部的作风上,在关心群众疾苦方面,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感动上帝”要靠这三条,但后面两条老百姓看得更直接,更深切。我们能“感动上帝”,主要就是靠共产党员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愚公移山的意义不是愚公自己真能搬走大山,而是通过自己的奉献精神感动人民这个“上帝”来共同挖。困难的时候,危险的时候,党员干部要冲在前面。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定地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人民群众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们的广大干部和党员,特别是医务人员中的党员干部,在最危险的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坚持战斗,起到了表率作用,是非常让人感动的。这次斗争中不幸牺牲的医务人员中许多都是党员,有一些还是基层党组织的书记。所以,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遇到这样突然的灾难,我们的物质条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占优势,靠什么战胜困难?就是靠党的领导,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靠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靠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所有这些,只有我们党才能够做得到。正是靠了这些,这些年我们战胜了金融危机,战胜了“九八”特大洪水灾害,这次又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作风,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为老百姓办事上,落实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办具体事上,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月作了一篇著名的讲话,叫《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其中举了两个相反的事例说明这个问题。一是汀州市政府的例子。那里的干部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对于群众生活的实际困难一点也不讨论,不帮助他们去解决,结果,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也就极少有成绩。另一个例子是江西的长冈乡和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工作做得很好,青年壮年男子80%都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很多,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什么原因呢?就在于这两个乡的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如: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马上捐米救济他们。夏荒时,乡政府从二百多里的公略县办了米来救济群众。
通过这两个例子,毛泽东同志说:我郑重地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现在,我们要在新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作伟大而艰巨,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大政方针的正确,不能只管发展经济而忽视群众的具体生产和生活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也才能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和可能发生的严峻挑战中,坚定地与我们党站在一起。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请您再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意义。
冷溶: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达到两个目的,或者说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在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就是要教育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最主要的是建立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它的理论意义。另一个是在贯彻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教育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老老实实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既保持党不变色,又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丧失。这是它的实践意义。有了这两点,思想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行动上做到执政为民,也就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