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情境论文,幼儿论文,美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设游戏情境,营造幼儿创作的氛围
幼儿大多还是喜欢绘画活动的,特别是对色彩画很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因而在绘画时缺乏耐心,容易厌倦。幼儿都是天性爱玩的,如果能够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玩的因素渗入到学中,视美术活动为“游戏”,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景,将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手的想象添画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小手变魔术”的游戏情境。通过玩手指游戏“变魔术”(任意摆出手型后想象,讲述),幼儿在教师营造的宽松、平等的氛围中情绪轻松愉悦、表达流畅自如,创作的火花不时闪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幼儿用多种材料尝试手指点画、印画,手印轮廓画等,幼儿凭兴趣边画边构思,画的过程是享受,同时又自我欣赏,自我满足,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情境引导,鼓励幼儿个性表达
绘画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而一般的绘画活动均以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讲评为基本模式,注重的是幼儿的表现技能和活动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活动指导(讲解示范)时,教师应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例如:在教画瓢虫时,我利用儿歌简单概括的特点帮助幼儿掌握瓢虫的画法;手指印画“小鸭子”活动中,我用拟人的口吻边进行故事讲述边操作印画步骤,幼儿听得仔细,看得认真,画得时候自然也就得心应手。另外,在示范讲解时,教师也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点拨幼儿的创作困惑。如:幼儿画人时往往形象单一且动作呆板,于是我就设计组织了《小树林中做游戏》这一活动。活动中我与幼儿讨论:你和小伙伴在玩什么游戏?玩的时候你们的身体、手和脚都是怎么动的?以此来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并将设想具体为一个个生活情节,边讲边用动作表现出来。由于是让幼儿用动作相互演示观察,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因而他们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这样一来,幼儿作画时人物不再是单一的模型,而是形态各异,动作富有变化,画中的情节也颇具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三、情境回忆,大胆想象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观察,体验生活,丰富感知。如画汽车前,我组织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布置汽车展,在游戏活动时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并且组织散步活动,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汽车,看汽车都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态的。回到活动室后,师生通过情景回忆,引导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由于画的内容都是孩子亲身经历的,此刻他们真正成了绘画的主人,体会到了其中的愉悦。又如,中班幼儿学画蜗牛时,我组织了寻找蜗牛的活动,带领幼儿去草地、花丛等地方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形态。在进行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个蜗牛头饰,用故事的形式开头:“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蜗牛躲起来了,蜗牛妈妈在哪里找到小蜗牛了呢?”幼儿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想象添画,画出了不同内容的背景,表现出极具个性的创造。这样,幼儿通过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情感,活动中思维活跃,达到了主动创造的目的。
四、情境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是一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时,我们要重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而不是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唯美的眼光来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因此,我常根据不同活动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角色和情景进行作品的评价,将评价的过程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如画花时布置“花卉展”,请幼儿充当蜜蜂、蝴蝶等昆虫去花儿家做客;装饰伞面时,请幼儿将自己设计装饰的花伞进行舞蹈表演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感性和直觉能力,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境界中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