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论文_孟雪梅

浅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论文_孟雪梅

孟雪梅(黑龙江省嘉荫农场医院15322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腹产手术中的出血原因以及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产妇在进行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状况的发生几率。方法:选择在2012 年04 月至2013 年10 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6 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这些患者在剖腹产手术中均有出血状况发生。

医务人员根据每一名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于术后展开通论,分析并总结产妇在剖腹产手术中诱发出血的因素,从而得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结果:所有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出血状况的产妇经医务人员采取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其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稳定,且胎儿也都较为安全。结论:在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过程中诱发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如胎盘影响宫缩乏力、子宫病变、子宫切口撕裂以及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异常等,且医务人员在对症治疗时应当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根据其症状表现分析原因并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剖腹产手术;出血;诱发因素;预防处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11-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孕妇对于剖宫产手术的认识逐渐加深,因此主动选择剖宫产手术的人也增多;另一方面,考虑到产妇及胎儿的综合情况,被动选择实行剖宫产手术,这都使得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意义逐渐凸现出来。但与此同时,该生产方式的并发症也较为严重,对于产妇的生命健康具有相当大的威胁 [1]。因此对于剖腹产手术的产妇的出血的治疗的研究便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下为我院对于76 名发生有出血状况的剖腹产产妇的具体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76 名于2012 年04 月至2013 年10 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腹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且这些患者在剖腹产手术中均有出血状况发生。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目测、称重等方法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测定,且其手术中的出血量均在500ml 以上。患者年龄为22 至36 岁,平均年龄为26.4 岁。其中初产妇有45 人,占59.2%,经产妇31 人,占40.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其中发生单胎妊娠的产妇68 人,占89.5%,发生双胎妊娠的产妇8 人,占10.5%。这76 名孕妇均是处于育龄期内的孕妇,且其孕期均在39周以上。

1.2 方法1.2.1 止血方法76 名产妇在接受剖腹产手术中,都先经过腰- 硬联合麻醉处理,并采取仰卧位,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如腹部正中切口、腹部横切口。此后切开产妇腹部各层次,医务人员借助钳夹将产妇的子宫圆韧带、阔韧带、骶韧带、主韧带以及产妇的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脉及子宫静脉切断,随后根据宫颈位置切除产妇子宫,并于消毒处理后将术后断端缝合,并将产妇腹壁各层次逐次缝合关闭。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借助于药物,创伤缝扎或是结扎产妇子宫动脉上行支以及纱条填塞子宫、行子宫切除手术等方法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1.2.2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更具数据反映的情况理性评估。p<0.05 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所有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出血状况的产妇经医务人员采取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其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稳定,且胎儿也都较为安全。

同时医务人员都依据产妇发病情况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有6 名产妇实行子宫切除手术,有12 名产妇则主要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有19 名产妇主要通过缝扎进行止血,有21 名产妇实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有18 名产妇实行纱条填塞子宫。

3 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出血状况,且导致出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子宫创伤撕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影响、子宫病变、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异常等。此次研究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23 人,占30.3%;由于胎盘影响而发生出血的产妇18 人,占23.7%;发生有子宫肌瘤病变的产妇11 人,占14.5%;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14 人,占18.4%;发生有子宫创伤撕裂的产妇15 人,占19.7%。同时在产妇产生出血后,医务人员需抓紧时间予以抢救,且其在对产妇进行对症治疗时应当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根据其症状表现分析原因并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借助于药物、创伤缝扎或是结扎产妇子宫动脉上行支以及纱条填塞子宫、行子宫切除手术等方法。术前对产妇进行影像学检查,若其为前置胎盘,则需注意对产妇进行子宫体部位的剖腹产手术,如若术中发生出血,则采取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较为有效;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常表现为创伤部位出血凝固情况差,此时应予以对症治疗,处理产妇原发创伤并输入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物质,才外还可搭配使用宫缩药物,或是通过结扎子宫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目的;若产前检查发现产妇发生有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由于其子宫腔体积增大,子宫内膜表面积也有所增大,因此其子宫内膜则很容易发生组织坏死,故也较易在剖腹产手术中发生出血;此外,若是由于诸多因素如胎儿过大导致的产程增长,则极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继而引发子宫收缩不全。且临床上常通过催产素和促进宫缩药物的运用并配合热敷子宫切口来促进宫缩,减少出血。综上所述,剖腹产手术中诱发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医务人员需根据产妇症状表现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急救处理,即时止血,以确保产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1] 程锦. 高龄孕妇剖腹产术中出血20 例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99.[2] 邱元华.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腹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306.[3] 李仲廉.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剖腹产术中出血量之监测[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1):15-16.[4] 苏枫,杨贺来,李仲廉. 对剖腹产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16(1):89-91.[5] 尹志芳.32 例产妇产后出血分析[J]. 当代医学,2009,15(24):66-67.

论文作者:孟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浅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论文_孟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