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筑设计必须将气候考虑在内,结合不同区域的光照、气温、湿度、风力等开展设计,以便实现气候与建筑的协调发展。现如今,社会经济深入发展,广大群众对居住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类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新理念,建立宜居环境,建筑设计必须树立新思想,结合气候特征开展建筑设计。
关键词:适应气候;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施工的核心,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的舒适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筑设计必须将气候考虑在内,结合不同区域的光照、气温、湿度、风力等开展设计,以便实现气候与建筑的协调发展。现如今,社会经济深入发展,广大群众对居住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类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新理念,建立宜居环境,建筑设计必须树立新思想,结合气候特征开展建筑设计。
1 建筑设计适应气候的重要性
设计师结合当地气候设计的的建筑物不仅影响建筑物使用的适宜度,节约能源,而且通过气候与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对调节气候环境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建筑设计达到室内四季如春的效果,置身建筑物中人们能够体会到充足的阳光和自然风。足够的光照,通风的结构设计能够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2.1建筑的朝向设计策略
建筑朝向的选择是施工的重点,具体朝向看似无所谓,实则最容易被一些设计人员忽视。其实建筑朝向直接影响通风、光照、采光等各类因素,居住者会明显感受到不同朝向带来的不同舒适感。例如,当太阳直射在南方,建筑物朝向却与其相反,屋内的采光和光照都会较差,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季,这种不舒适感会非常明显。所以,建筑朝向要结合气候条件加以选择,在确定方向之前对施工地的地形、风向、光照等方面进行通盘调查,得出最准确的结果,然后有针对性的确定朝向。例如,广东地区日照较为充足,其在设计过程中就结合地理位置,以风向为主要设计依据。通常情况下,建筑朝向多为坐北朝南,且应与夏季风的风向呈45度角,这能够保证最佳通风,提高居住舒适性。
2.2注意通风和防潮设计策略
我国各地区气候差异明显,温差较大,就导致人们对通风和防潮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闷热干燥的地区,通风就是建筑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它能够保证空气的畅通和流动,给人们居住带去舒适感。所以,在通风和防潮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气候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出设计。我国广东省地处南方,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但风力较小。在该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房屋互型要以南北通透为前提,尽可能的保证屋内空气的流动,以便在夏季降低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3建筑设计与气候相适应策略
所谓气候适应性策略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并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考虑在内,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方法选择上要以此为核心,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如太阳能技术、夜间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等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降低建筑的通风能耗、温度调节能耗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适应性策略的制定中将其与采光、光照、通风融合考量,以便满足设计需求。
3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以上的建筑设计策略,要想更好的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居住要求,还必须掌握设计的最佳方法,为科学设计提供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切薄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对于切薄建筑来说,这一方法本身属于通风策略的实际应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建筑物本身的环保性能、舒适度都将由此得到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国微型城市般的高层建筑在各地大量涌现,而这类建筑往往会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资源消耗带来较为负面影响,但切薄建筑设计方法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相关负面影响消除。
提到切薄建筑设计方法,就不得不提到应用这一设计方法的典型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该建筑在设计之初便确定了切薄建筑的方法,而实际应用中建筑师通过街道将建筑一分为二,实现了建筑的切薄,由此实现的与外界接触面扩大、自然通风实现,使得该建筑的能耗实现了 30% 的降低,这本质上也属于一种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变种。相较于国外应用的切薄建筑设计方法,我国在这一设计方法上也有着大量成功案例,深圳建科大楼便是其中的典型,而这一大楼在切薄建筑设计方法的支持下,实现了中央空调全年使用时 3 个月的缩短,由此我们也能够更为深入了解这一适应气候的设计方法。
3.2做好气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建设设计要满足环保要求,对气候特点加以考量,且具有一定的美观度,这并非一件易事。在设计开始前,必须对地区情况进行详细的盘查,全面了解气候特征,如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等等,然后绘制一个精准的分析图,尽可能的反映出有关气候的变化情况。这样一来,设计过程才能有据可循,才能因地制宜达到最佳状态。
3.3制定模式语言
在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将气候因
子向建筑设计因子转译,使建筑的结构布局设计、空间设计、场地设计等均与当地气候建立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与气候之间形成一定的因果关系,使最终的设计在模式语言中得到全面、精准的体现,这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各项设计与建筑所处地域的气候特征有机结合,进而使建筑设计过程贯穿气候因子,保证建筑设计的气候适应性,
3.4气候适应性策略的制定
所谓气候适应性策略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并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考虑在内,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方法选择上要以此为核心,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如太阳能技术、夜间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等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降低建筑的通风能耗、温度调节能耗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适应性策略的制定中将其与采光、光照、通风融合考量,以便满足设计需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及百姓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必须以满足居住的舒适度为基础,实现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针对于此,建筑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要基于气候适应情况加以思考,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分析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因素,从而保证设计出的建筑在朝向、通风等方面更加科学,契合我国建立环境节约和友好型社会的诉求。
参考文献:
[1]谢倩.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新探索——以广州许地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3):218-220.
[2]王明帆.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6):89-90.
[3]张险峰.寒地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以沈阳某办公楼设计为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5:5.
[4]张会.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0):68.
论文作者:沈俊平,沈辛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气候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方法论文; 策略论文; 朝向论文; 适应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