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投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存在问题论文,我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我国科技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倡“科技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我国的科技投入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占GNP的比例是国际上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1995年我国的科技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而同时期,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在2%以上,特别是德国一度接近3%。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②投资效率低下。科技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只能表明对资源的拥有情况,拥有大量的资源或者有能力大量投资科技资源并不等于能够合理地利用资源,不等于能够使宝贵的资源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因此在重视科技投入的时候,必须重视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体制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主的三大体系,由于部门间的条块分割严重,造成重复投资严重,投资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解决我国科技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的当务之急。
2 科技投入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一提到科技投入不足,许多人就认为是国家不重视科技投入,政府投入不足,其实,这种一味靠政府多出钱支持科技活动的看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在美国也做不到,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仅占35%左右。当然,政府理所当然地应支持国家的科技活动,这是政府的职责,但科技经费的投入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企业、银行、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因此,要解决我国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决不能只靠增加政府的财政拨款,还必须依靠企业、银行等其他投入主体,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投入的实际发展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国自然科技投术领域独立科研机构的经费收入中,政府拨款所占的比例,1986年为64.43%,而1994年仅为39.03%其他收入占60.97%,已大大超过政府,因此,要解决我国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各科技投入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加大其科技投入力度。
各投入主体都是具有规范行为的经济实体,其投资行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政府除外,政府进行科技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因此,对其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极为必要。
假设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那么他们在进行科技投资时就会对进行科技投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即成本——收益分析。这里的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收益主要指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机会成本+风险成本
成本收益比=─────────────
经济收益+社会收益
成本收益比是衡量某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比值越高,说明获取既定收益的成本越高;或者说付出既定的代价,获取的收益越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各投入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我国科技投入力度,必须减小科技投入的成本收益比,从上式很容易看出,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增大各投入主体的收益;②减少各投入主体的投资成本。
2.1 增大各投入主体的收益
(1)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确保投入主体的高收益
日本“二战”失败时,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经济严政策来刺激科技投入:例如,日本积极推行加速折旧制度,特别是70年代以来,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设备使用期限缩短到4~5年,甚至3~4年,加速折旧促进了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又如,日本对新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等实行专门性税收优惠政策,如通产省将科学研究项目和新产品列出清单,清单上的各研究或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可得到其研究费用25%的税务优惠。以上这些政策极大的推进了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因此,为了推进各科技投入主体进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国家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使投资者投资科技的收益要远高于投资其他行业的收益。
(2)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专利等的保护力度,确保投资主体的合法收益。
2.2 减少各投入主体的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的风险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投资于科技活动而没有失去投资其他投资项目的机会而没有获得的收入。要降低风险成本,就要选取投资收益的投资项目,因此,降低风险成本与增大投入主体的收益是一致的。减少投资成本应主要从减少风险成本方面入手,由于科技活动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科技投入具有较高的风险,但另一方面,科技活动一旦成功,确能获得极大的超额利润,因此,科技投入还具有高收益的特点,因此,政府在致力于确保科技投入的高收益的前提下,还应采取措施,减少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以鼓励各投入主体加大科技投入。
(1)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投资主体分担风险
在这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颇具有借鉴意义。为了加大民间企业的科技投入,日本对于民间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由政府机关承担债务保证并对开发风险进行保险补偿;同时发放长期低利率贷款,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2)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风险投资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使之产业化的投资,为了加大科技投入,风险投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它不但解决了我国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风险投资的介入,分担了科技投入的风险,激发了其他科技投入主体进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开始起步,但就整体而言,风险投资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必需采取扎实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发展官民结合、以民为主的风险投资机制,繁荣风险资本市场。
(3)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为了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向社会筹集资金或基金,发行科技债券,开展科技储蓄,实现科技投入的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3 投入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在科技投入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科技体制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复投资严重
各部门间存在着部门壁垒,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科研资助计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科研资助计划,造成项目重复资助,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3.2 投资分散严重
当前我国的科技投入还存在着大面积撒网的现象,不管是国家计划,还是地方的科技计划,都普遍存在贪多的问题,资助的项目多而杂,强度小,造成后期投入不足,很难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3.3 科研资金的投入陷井
在计划经济下,对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是科技成果的多少、科技论文的篇数,而没有和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造成大量的科研成果处于礼品、样品阶段,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量成果积压,没有形成科研资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形成科研投入的资金陷井。
为了解决科技投入效率低下的状况,必须与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联系起来,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科技资金的拨款制度,继续实行拨改贷的科技投入形式,合理配置资金。在科技拨款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换原有计划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增加科技投入的回收比例,形成“投入—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2)确立统一的科研资助计划
不论是星火计划、攀登计划,还是各地政府的地方资助计划,应形成统一的有计划的组织体系,对科研项目有计划地进行资助,避免科研资金的重复投资。
(3)选择会成为今后中国技术发展基础的、对其他技术有较大波及作用的项目重点突破。
(4)调整对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进行评价的指标,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激励其将科技与经济进行有效结合,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
4 结束语
关于科技资源的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只进行了初步的、粗略的探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但我认为,重点应在于如何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能自我发展机制的体系,而不仅仅在于加大科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