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大制度的危机与对策_大学论文

中国电大系统的危机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危机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006)05-0019-05

电大系统面临的危机

危机一:生存危机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面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危机,说得严重些即是系统的崩溃。而这种危机感主要产生于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省级电大是国家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被国家赋予了高等学历教育独立的招生、办学、颁发毕业证书的权利。但是在前不久,省级电大被国家停止招收普通专科生,而免试入学的“开放教育”只有中央电大可以试点,省级电大没有独立试点权。至此,省级电大在发展了20多年后,几乎丧失了独立的高等学历教育的所有办学权,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央电大的校外支持服务中心,而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高等学校。当省级电大作为一所独立的高等学校的独立办学权被剥夺后,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省级电大生存危机的进一步放大,就演变为市、县级电大的危机。当各级电大在系统内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不能够解决生存问题,必然要向系统外寻找出路。因此可以认为,整个中国电大系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电大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办学,学历与非学历并举。这是电大的特色和优势。王一兵(2006)认为,建立一个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所谓“顶天立地”的多元、多层、互通、开放、立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中国电大教育的特色之一。但是,近年来,电大的非学历教育逐渐萎缩,其他学历教育形式被排斥在电大办学形式之外,今年被停止招收普通专科生之后,除个别地方有少量的成人高等教育(通过成人高考招生)外,以电大名义招收的学历教育只剩下“开放教育”一种,办学功能趋于单一化。2005年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注册学生183.04万人,占电大系统所有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216.57万人的85%(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6)。今年停招普通专科生以后,这一比例可能还会上升近10个百分点。毋庸置疑,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对电大系统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是如果全国2,927个省、市、县级电大都只能跟着中央电大举办纯而又纯的开放教育试点(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这种单一的办学形式和功能,将使省级电大及其基层电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这是因为:

1.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经济上难以维持。许多基层电大没有或很少能获得政府拨款,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收入。据对江苏电大的调研,开放教育的注册学生数占各个电大办学规模的70%左右,但开放教育的学费收入,在层层上缴以后,一般仅占基层电大办学经费来源的30~ 40%,60~70%的经费要靠其他办学收入。因此,如果只承办开放教育试点,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和上缴比例,基层电大要么关门,要么另谋出路。

2.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多数基层电大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校园、校舍、图书、设备、师资和管理人员。开放教育主要是业余教育,如果基层电大只举办开放教育试点,那么教育资源在白天闲置,就会造成极大浪费。

3.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师资队伍难以稳定。如果电大教师仅承担开放教育的辅导任务,各级电大尤其省级电大的教师数量会过剩。他们没有教学科研任务,不仅待遇下降,稳定也成了问题,大批教师将会流失。

4,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的优势和功能难以发挥。电大长期以来坚持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如果仅举办开放教育,电大办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就得不到发挥,就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公民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5.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的长远发展难以规划。电大的“开放教育”仍处于“试点”阶段,专业有限,法律保护缺乏。省级电大及其基层电大没有开放教育的办学自主权,难以对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建设、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作出长期规划。

6.仅仅举办开放教育试点,电大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电大创办近30年,办学层次一直得不到提升。王一兵通过对中国电大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有影响力的开放大学的比较发现:中国电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却最低。除中国电大外,其他开放大学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8所开放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电大尚没有独立的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即国际上一般认为能号称“大学”的起码资格(王一兵,2006)。中央电大没有学位授予权,基层电大的发展空间更难以拓展。

危机二:边缘化危机

边缘化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体制和制度上的边缘化。电大缺少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受人为因素影响非常大,长期生存于体制的边缘,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第二个层面:机构的边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地方高等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各地加快了高等教育机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电大机构在重新“洗牌”过程中被弱化和边缘化;另一方面,生存危机导致基层电大机构向系统外寻求出路,出现易帜、合并、增挂校牌等现象。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于云秀在接受《中国远程教育》访谈时指出,中央电大调研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761所地市级电大中,50.2%的电大和当地的高职、师范院校合并,其中35%以上的电大合并后成为新校的内设机构;在被调查的1,728所县级电大中,64.7%被合并,其中43.2%成为了内设机构(邓幸涛、冯琳,2006)。电大成为其他教育机构的内设机构后,地位被边缘化。

危机三:异化危机

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在“200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的发言中指出,尽管很多人早就意识到,而且不断有高层人士反复强调,电大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要向普通高校看齐,但是多年来,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外部、内部拉着电大归正。从许多新的迹象来看,电大现在面临的所谓异化以及被传统学校同化的现实压力和潜在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被边缘化是一种危机,因为急于摆脱边缘化而迷失自我,同样是一种危机,也许后者对电大才是真正的危机。如果那些导致电大长期以来在相当程度上被边缘化的深层次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这种危机即使暂时有所抑制,电大被同化以及异化的压力不可能真正得到消除,甚至反而会持续增强(严冰,2005)。

危机四:僵化危机

电大系统的僵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办学体制的僵化。电大是自上而下供给导向型的办学体制,它在资源紧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高等教育从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时,电大很难适应这种转变,很难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作出反应。比如基层电大掌握着当地的供求信息,但是他们没有办学自主权,不是独立的办学主体,无权设置专业,无权按需办学,因此自上而下的集权制的电大办学体制,难以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活反应,错失许多发展良机,丧失原有的优势。基层电大由于长期不能应变当地需求,特别是对政府的要求作出反应,也渐渐地失去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电大系统僵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结构的僵化。自创办之日起,电大逐步形成了与我国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结构形态、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变成了政府的附属物,体制机制僵化,机制缺少动态更新,绩效不佳的系统分支不能淘汰,有志于从事电大事业的新鲜血液不能进来,系统自我封闭十分严重,导致系统越来越缺少活力。

危机五:品牌危机

电大的品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局部对整体的伤害。“酒水桶定律”显示,一点污水倒入一桶酒,一桶酒就变成污水。一所试点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不过关,会导致整个电大系统的声誉受损。以经济学理性主体人的假设观察,各成员都会存在减少教育支出降低教育成本的倾向。因此,电大系统本身逻辑地包含着成员单位降低教育质量的经济激励。(张创伟,2006)二是“四上三下”的改革探索,对电大品牌造成伤害。单科生、注册视听生、大学基础段试点下马影响了电大的声誉,今年停招普通专科生,也对电大品牌产生了伤害。这些不成功的探索给人们的印象是电大很乱。三是电大办学20多年,特别是省级电大作为独立设置的地方高校,办学权的丧失,层次提不高,相比较于专科院校纷纷升格为高等院校的现实,电大却总也长不大,总也成熟不了,连中央电大都没有学位授予权。这对电大的品牌建设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中国电大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中国电大名为大学,实乃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教育学院(王一兵,2006)。

电大系统危机的原因分析

电大系统危机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电大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既有系统上层结构的因素,也有系统下层结构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王一兵认为中国电大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主要原因有:(1)号称大学而并未真正取得大学的定位。中国电大名为大学,实乃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教育学院。(2)终身、开放或“有教无类”的理念,是开放大学最核心的理念和生命力所在,是区别于传统教育体制和高校的最本质特征。可惜的是,电大成立后按照这一理念所进行的探索,不久即遭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更确切地说,遭到传统办学理念和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无情扼杀。(3)缺乏法律规定的办学自主权,很难比传统院校更加灵活地应对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更谈不上办出特色、办出声誉,逐步改变社会的偏见。(4)领导层不仅缺少有威望的领军人物,不少电大反而甚至成为干部升迁的去处(王一兵,2006)。除此之外,其他一些重要原因也不容忽视:

1.建设目标和思路模糊 第一,中国电大走哪种模式的发展道路?世界远程教育一般有三种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模式(双重模式)、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模式(单一模式)、法国学习资源统一平台模式。中国电大是借鉴英国开放大学模式创办的,但却没有按照英国开放大学的模式发展。电大政校合一、职能分离,既不像开放大学,也不像资源平台,更不像普通高校,是一个“四不像”的模式。中国电大系统究竟是朝着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还是向着远程教育的公共资源平台和公共支持服务体系的方向发展,或兼而有之……发展思路模糊不清。

第二,中国电大是办成一所开放大学还是办成若干所开放大学?事实上,中国电大是一个超级大学集团,除中央电大外,全国还有44所独立设置的省级电大,中国电大是由45所大学组成的集团军,其中不少省级电大达到了巨型大学的规模。一直以来,中国电大是建成一所开放大学还是建成若干所开放大学?思路一直不清楚。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地区、城乡差异之悬殊,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之大,产业结构差异之巨,建设一所开放大学是不现实的,应该建成由若干所开放大学组成的开放大学集团。以江苏为例,江苏人口7400多万,比全英国的人口还多1400多万,江苏电大的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20万人,与英国开放大学的注册人数相当,已经是一所巨型大学。江苏虽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各地级市都有若干所普通高校,经济发达的一些县级市甚至也有若干所高校。但是,江苏要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至少要建立一所开放大学。

第三,中国电大是坚持一种办学模式还是多种办学模式并存?王一兵认为高等学校“双模制”(Dual Mode)的发展和混合式学习的兴起,给开放远程教育带来了机遇。中国电大在向传统高校办学模式“看齐”的窘境中,很多省级电大都招收了一批住校、同时接受面授和远程教育的学生,但他们的办学似乎有点理不直气不壮。如果条件许可,保质、保量办好这部分的教育,让中国的“双模制”办学始于电大,成为探索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也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2.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 体制已经成为电大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严冰和徐皓认为,电大办学长期受到教育发展内部、外部环境的多重制约,中国社会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始终没有准备好接纳这种与传统封闭式学校教育迥异的开放教育模式。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所谓的“体制性障碍”或者说“制度障碍”,而且这些障碍至今都难以完全消除,事实上,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反而正日趋凸显。从宏观上看,电大被归属于成人高校,电大教育被归属于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被边缘化(蒋立文、经贵宝,2005),电大被边缘化也就在所难免。成人高校在经费投入、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文凭注册、学位授予等方面难以享受普通高校的同等待遇,政策供给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方面,办学权与管理权分离,人财物归地方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归上一级电大管理,当地的政府和电大都不拥有完全的教学管理权,电大难以履行一个学校的完整职能。这就引起管理上的缺位和真空,比如下级电大的人、财、物,总校不能统筹,上级电大对下级电大的合并、联合、易帜等没有调控能力;基层电大承担着学校的职能,但享受不了学校的待遇——文件看不到,会议不能参加,这种边缘化的窘况十分严重。

3.优质资源建设滞后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从一般资源的不足转变为优质资源的不足。但是,中国电大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少,支持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质量、社会声誉下滑;一些地方政府不再重视对电大的投入,甚至把电大完全推向市场;个别地方政府不仅不给电大财政拨款,反而要求电大将部分学费收入统筹上缴政府。由于投入不足,电大系统人力资源的建设不如其他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电大在各类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

4.内部结构失衡 第一,层级太多。世界没有哪一所开放大学有中国电大系统这么多层次。层次多,信息衰减,对社会需求反应不灵敏;层次多,层层收费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层次多,职能划分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低下;层次多,上级电大与下级电大同城竞争,矛盾很多。据调研,县级电大普遍要求管理扁平化,由省级电大直接管理,使省电大能够对学习中心(县级电大)的要求灵敏地作出反应,为各个学习中心提供量身定制的资源和支持服务。

第二,本位主义。各级电大职能划分不清,相互争利,存在着本体性与系统性的矛盾。电大办学系统的每一级、每一所电大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系统的一个节点,离开系统,它就没有生存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级、每一所电大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都想把自己做大,尤其是上一级电大,过分注重发展自己,弱化了其应有的组织、指导、服务功能,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将精力都投入到自身的办学和教学之中,投入到系统建设中的精力相对减少,上一级电大又收取了相当数量的管理费,使得基层电大,尤其是县级电大,对系统的离心力、对抗力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减弱。

第三,凝聚力下降。电大系统靠什么维系?靠什么凝聚?靠什么机制运行?过去靠政策、靠计划、靠“五统一”,现在靠什么?除靠政策、靠计划,还要靠利益、靠市场。电大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政策支持和招生指标在维系电大中的作用越来越微弱,资源共享和经济利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资源共享和经济利益主要靠市场调节。郭加畏认为,电大系统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计划控制以及下级对上级的利益分成之外,系统结构日渐松散和脆弱,由此而引起的各自为政、各谋其利、上下易位、互不负责的现象时有发生(郭加畏,2006)。

第四,会员终身制。1979年后,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完全是政府行为,内部和外部都缺乏竞争机制。1999年网络远程教育出现之后,我国远程教育形成了多元系统并存的局面,外部竞争的加剧,必然推动内部运行机制的变革:系统内部成员身份的终身制会被打破;当招生办学特许权不再是稀缺资源时,特许和被特许之间会出现双向选择。每个远程教育系统需要加大内部组织机构的开放性,吸纳社会资源实现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罗义、施志毅,2005)。系统只有打破与行政对应的会员终身制,实行淘汰和更新,才能激发出活力。

解决电大系统危机的对策

1.将开放大学建设列入规划,制订开放大学设置标准 把建设中国开放大学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总结我国电大办学经验、特色和规律及吸收国外远程教育经验教训(蔡建中、丁新,2006;程星,2005;张伟远,2005)的基础上,组织制订中国开放大学的设置标准。开放大学应按本科院校建制,享有独立的本科教育办学权,颁发学士学位。中国开放大学应由若干所开放大学组成,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一所开放大学。按照国家制定的开放大学设置标准,现有的省级电大经评估后符合开放大学设置标准的更名为开放大学,并依法落实开放大学应有的自主权。

2.加快优质资源建设,打造品牌 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获准试点的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已达67所,改变了中国远程教育由电大一枝独秀的局面,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群雄角逐的“春秋时代”,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品牌也将在竞争中产生。开放大学应以一流的资源、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确立自身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

3.扩大办学功能,激发电大办学活力 坚持功能的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是中国电大的特色(王一兵,2006)。在上海峰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服务于各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植根于城市和社区,是开放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中国,今天的开放大学,必须满足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快速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需求。这是开放大学的活力之源,也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动力之源。”(转引自:严冰、徐皓,2006)。电大教育功能必须迅速拓展、延伸。第一,从狭义的教育功能向社会功能延伸;第二,电大教育必须向“三农”延伸,以远程教育缩小城乡差别;第三,向社区延伸;第四,向行业延伸。电大系统的办学功能应该包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见左图)。

4.扩大系统开放性,创新系统建设机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低级的有序到高级的有序,都必须首先使系统开放,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对外开放,从外界吸收负熵流抵消自身的熵产生,才能使系统的总熵逐步减少,从而维持其有序或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参照这一原理,电大系统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性。中国电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基础构架是各级电大组成的办学系统,这是一个硬件系统;基于这个办学系统之上是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网络系统、资源配置系统等,它们是电大办学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必须依托电大办学的硬件系统而存在。因此,扩大电大办学系统的开放性,打破电大办学系统的封闭性,将电大的办学系统向社会、向一切有条件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开放,鼓励合作,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系统的活力,是电大系统建设的关键。

另外,天网、地网、人网的结合是远程教育的最好形式。其中,与人网的结合,即与当地教育机构的结合,是很重要的方面。远程教育要有教师队伍的网络以开展当地的辅导和组织工作,不能仅仅依赖“虚拟世界”(顾明远,2005)。要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市场运作机制,扩大电大的开放性,创新系统建设的机制,探索以需求为导向,按市场规律合理调整和分配系统内各级电大的职责、权力和利益,以协议 (合同)、资本为纽带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动态调整的利益共享机制,责任共担、合作共赢,提升各级电大的办学实力,增强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习中心与开放大学本部的关系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紧密型是指学习中心的人财物隶属于开放大学校本部,实行人财物一体化(开放大学校本部可以收购部分优质的市县电大);学习中心与开放大学校本部的关系也可以是股份制的关系(省电大控股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与开放大学校本部的关系也可以是现有体制的延续,或以项目为纽带,靠市场来调节。在教学资源传输方面,要加强与教育电视台、电信、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在课件制作方面,要加强与媒体制作公司、出版、报纸、杂志等传媒机构的合作。

5.坚持分类指导,加大投入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的系统。任何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的社会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的系统。为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电大系统结构要由集中的、等级式的结构逐步演变到分散的、网络式的结构。各级政府和上级电大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创新,鼓励差别竞争,鼓励办出特色;要强化对基层电大的服务,视基层为上帝,变管理为服务,急基层电大所急,想基层电大所想;及时有效地帮助基层电大办学,尤其在提供信息资料、开展教学指导、招生、注册、组考、颁证等方面,要在坚持系统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基层电大排忧解难;及时有效地为基层电大的模式探索、资源开放利用、信息化设施建设等提供指导。

电大教育本质是公益性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大系统建设的投入,尤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电大的资源建设应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由中央或省级电大将资源免费或低廉地提供给基层电大和社区学习中心,由他们以运行成本的收费提供给学习者。政府支持基层电大建设,还要在经费投入和管理收费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电大倾斜,让电大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文凭学历管理、人头经费、贫困生助学等方面享受高校的同等待遇。

【收稿日期】 2006-06-30

【收稿日期】 2006-08-25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电大制度的危机与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