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同向发力-宾川县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

乡风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同向发力
——宾川县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标志;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是关键。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宾川县委、县政府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群众文明程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依靠乡镇和村级组织,发挥带动和协调作用

宾川县各乡镇、村级组织积极组织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自己动手改变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乐美丽乡村。

各乡镇(社区)积极组织协调。一是调整充实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为副组长,镇各站所办和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二是落实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乡镇党委将乡风文明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村,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安排、检查、考核。三是定期分析研究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各乡镇认真学习研究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了各乡镇贯彻落实云南省纪委监委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通知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实施办法。四是挂村领导指导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全县各乡镇均由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挂钩村委会,负责指导督促该村(社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村级组织积极发挥自治作用。各乡镇带领村级组织制定“三清洁”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移风易俗、客事从俭等一批简便易行、实在管用的村规民约及各项自然村专项制度,“三清洁”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倡导客事节俭,杜绝大操大办等一系列举措,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全县每个自然村均结合村情民意,研究制定《村民理事会章程》《村民监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职责分工并制定和完善各种村民公开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广泛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针对部分群众存在迷信思想、农村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等问题,加强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法治观念不强的实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加大群众科技培训力度;抓实贫困户思想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推进“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入脑入心,有效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积极倡导文明办客习俗。全县以“破除陈规陋习、简化办客方式、减少客事活动”为主要内容。一是倡导婚礼仪式简朴大方,树立新型婚俗观。自觉抵制滥发请柬、大办宴席、低俗闹婚、婚车成串、鞭炮齐鸣、猜拳酗酒滋事扰民等陋习。二是倡导厚养薄葬,树立新型丧葬观。提倡节俭办丧事,提倡和鼓励火葬,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污染环境卫生等不良行为。三是倡导客事精简,树立新型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倡导减少客事办理,只办理结婚、丧事和自建房三类客事;公职人员严格执行《大理州国家公职人员客事办理规定》,只准办理婚事、丧事两类客事。倡导压缩办客规模,简化办客方式;倡导客事菜品安排荤素各半,不招待高档烟酒;家庭直系亲属聚会性质的喜庆活动,遵照当地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进行。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要能够根据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新的问题当中发现与旧问题的联系点,并从关联处出发,将已学的知识、方法、思维方法迁移过来。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学习思维的根本目的。

笔者相信,以村落民俗志为基础的乡村研究,在当今中国重述“亚洲”、重写“世界史”和“全球史”的学术热潮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不可或缺。毕竟,体察中国国情,理解中国道路,提炼中国话语,仍要以“在村落里研究”[注][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的乡土中国学术实践为立足点。

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乡风文明基础

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宾川县努力探索发展生产的经营方式和模式,以发展柑橘、葡萄等热区水果产业为突破口,探索了“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市场+专业村+农户、协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电商+协会+农户”等10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开辟了以公司+基地+农产品的“宾居模式”和“产业园区”模式,成为云南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最活跃、最积极的县(市)之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宾川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对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发挥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作用。

营造良好的文明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坚持用广播、专栏和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宣传活动。利用元旦、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七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采用送戏下乡、集中联欢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把农村(社区)移风易俗的要求、内容、形式作为道德讲堂的必讲内容。

衣食足,则礼仪兴。宾川县立足实际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来实现教学目标。牛津英语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所处的地区差异,都会让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文化研究在台湾的崛起,有效地介入台湾文学史书写的文化史观及其话语结构,大大拓展了其言说疆域。它带来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如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问题、殖民话语与文学史书写、后现代思维与史学思想、后现代性别与文化差异研究、民族意识与身份认同问题等。尤其是作为文化研究“铁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性别政治与国族论述,在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发展中更是得到了活跃呈现。

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风文明进步。宾川县注重引领基层干部群众树立“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思想,刻苦学习钻研农业科技。宏源合作社、红鑫党支部实现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核算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或“一对二”帮扶对子,成功发展新型葡萄产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技术方面为群众提供帮助与指导,帮助群众找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电子商务,强化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销售效益,实现惠农强农富农。白庄帽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葡萄、黑腰枣、冬早蔬菜等高效特色农业。2016年白庄帽村成立了宾川县冬廷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技术带动农户种植冬早果蔬,形成“合作社+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合体,合作社对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给群众,在保证农用物资安全的情况下,节约了群众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收入,农户的生活越过越好。

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引导干部群众自治自律

将现有允许掉头标志更换为禁止掉头标志,引导掉头车辆通过选择其他路线到达目的地,降低对杨庄东街南北向直行车辆的影响. 由南向北方向掉头车辆,引导路线.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宾川县2015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文明县城,2018年经省文明委复查继续保留云南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县创建文明村镇占比达70.8%。二是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坚持以家庭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五好文明家庭”“廉洁家庭”“最美家庭”的整体推进结合起来,共创建“平安家庭”1500户。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完善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建设。

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约束。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发挥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村情民俗,在广泛尊重干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干部群众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具体规定,并纳入村规民约,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遵照执行,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以编发短信、入户宣传、制定村规民约等多种方法,广泛宣传勤俭持家、俭约办事等文明风尚,使新风新俗家喻户晓。并通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道德讲堂活动,激发群众支持参与客事简办工作热情,掀起除陋习、树新风热潮。加强行为养成宣传教育。针对部分群众价值观念缺失、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执行《村规民约》《客事从简制度》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做到监督纵不断链、横不缺块。同时,将群众移风易俗的情况纳入村民积分制管理的范畴,作为优先享受各类惠民政策的重要依据。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宾川县制定印发了《宾川县倡导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方案》,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办法,推进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规范群众婚丧嫁娶操办酒席,引导群众养成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新风尚。

发挥关键少数骨干带头作用。坚持典型引路和创新形式为抓手,把培育群众良好生活习性与提升移风易俗成果相结合。坚持典型引路,促进以点带面。把村组干部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对象,使他们坚持带头执行《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客事从简规定》,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头自觉监督身边亲人朋友同事。实行操办红白喜事报告制度,严格登记备案,杜绝劳民伤财举办红白喜事。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设立“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弘扬时代新风”“好人好事”“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热心公益事业”等奖项,每年对管理农村客事有成效的村组干部及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简办农村客事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进行表彰奖励,激励群众向上向好,以身边的典型引领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习俗,培育群众良好生活习惯。

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营造清洁优美人居环境

近几年来,宾川县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三清洁”活动的要求,在农村建立村庄保洁体系,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办法,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村内绿化美化、室内清洁美观,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营造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狠抓州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金牛镇涌现出了柳家湾、老海田、五里头、大龙阁等一大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村组。

推行简洁易懂的垃圾分类标准。按照“好懂易记、简便易行”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大类。会烂垃圾指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食物类垃圾及果皮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沥干汤水)、菜根菜叶、果壳瓜皮、腐肉、肉碎骨、蛋壳、过期食品、残枝落叶、农作物秸秆和粪便等。不会烂垃圾指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等,主要包括废电池、温度计、废旧电子产品、过期药品、过期化妆用品、废油漆桶和粉尘、废弃农药、化肥及农药包装物等有毒有害垃圾,报纸书刊类、塑料、农用残膜、玻璃、金属和织物等可回收垃圾以及卫生间废纸、纸巾、烟灰烟蒂、贝壳等其他垃圾。

建立垃圾回收运行体制。依托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模块,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布局,制定出网格化管理体系,进行垃圾回收公司化运作。2013年7月,组建成立了宾川县金牛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化清运农村生活垃圾。由公司的环卫车辆按照固定的车辆、线路、时间,每星期到各自然村(组)收集生活垃圾2至3次,并将收集的垃圾集中填埋处理。党委、政府、回收公司与村(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村(居)委会选择出行政村级专项负责人,负责其所在区域所有业务,再挑选出其区域内小组专项负责人,确立回收地点。其次定岗定责。小组负责人负责宣传知识、更新价格、收购可回收垃圾、做好台账登记、发放积分礼品等工作;村(居)委会负责人负责传达公司政策、收集村级负责人纸质台账,并录入系统等;公司负责人负责结算、制定政策、派车收回垃圾等。

创新管理监督激励机制。宾川县以争创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为目标,按照“群众受益全面、实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常态、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作思路。乡镇党委、政府创新公司管理方式,公司董事长由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兼任,监事会主席及成员由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兼任。公司在镇党委、政府的监督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规范公司内部管理行为。镇成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工作领导组,制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案,明确责任到村、到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三元、三角、三分”工作,即巩固“三元收费制度”,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保障;发挥河长制工作网络、垃圾回收公司化运营网络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网络的“三角”支撑作用;建立农户一级初分、转运站专人二级分和填埋场、垃圾热解气化站三级分的“三级分类体系”。在“三元、三角、三分”基础上,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回收利用转运队伍和保洁员(分拣员)三支队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农村居民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投资10万余元制作安装3.5万块“门前四包”责任牌,与每户农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

(调研组成员:杨文江 何 廷 左安嵩 何守伦王晓卫 李建钰 杨金艳 王大林)

(责任编辑 李建宏)

标签:;  ;  ;  ;  ;  ;  ;  ;  

乡风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同向发力-宾川县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