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到了提升,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将很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以此来来提升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后浇带技术就是近年来建筑工程经常使用到的技术之一,它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后浇带技术在使用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施工人员加以重视,为建筑工程安全和施工人员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就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 后浇带;技术; 注意事项
建筑领域在国家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对社会经济建设也有重要影响。由于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质量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因此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团队,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建筑施工相融合,同时还会引进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建筑领域中,对建筑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因为这项技术使用时比较繁琐,所以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功能和作用
从实际效果来看,通常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都是与裙房相互连接在一起,但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先将它们进行分离,待建筑工程沉降基本成型后才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来将其连接在一起。而后浇带施工设计正是起到了暂时分离裙房与基础部分的作用。在后浇带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除了要对高层建筑不同阶段的力学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外,还需要开展不同阶段中建筑强度的校核工作,并全面掌握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完成后沉降差所产生的结构内力等相关内容,通过对压力差、时间差、标高差等影响因素的控制和调整,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沉降差,从而更好提升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1、后浇带浇筑前准备工作
为了可以有效避免后浇带浇筑过程出现漏浆的情况,必须确保后浇带附近混凝土浇注的质量,并采用钢筋支架来进行后浇带两侧的隔挡工作,同时还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区域的清理工作,为后浇带施工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对一些防水性能较高的施工区域的后浇带施工应该避免采用直槎方式,例如:地下室底板等。只有做好后浇带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才可以更好提升后浇带的整体施工质量。
2、封闭浇注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后浇带设计是专门用来避免在混凝土凝结收缩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的,应该在其浇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后再进行后浇带封闭浇注施工,这个时候混凝土收缩基本成型。有时为了更准确的掌握不同建筑间的沉降情况,可以采用专门的沉降测量方法去进行沉降量测量,在沉降量到达施工所允许的范围时,才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封闭浇注施工。
3、底板后浇带施工
在建筑工程底板后浇带施工中,通常都需要铺设三层钢丝网来进行侧模支护,同时还要以钢筋来作为混凝土楼板的骨架。部分房屋施工,也会采用快易收口网来代替钢丝网去进行侧模支护,但都必须防止浇筑过程中漏浆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保障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为了能更好提升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该禁止后浇带中的钢筋骨架与底板钢筋焊接,并通过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钢筋骨架长期与水接触,防止污水、废弃物等进入到后浇带的施工区域。
4、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处理
在地下室的后浇带施工中,防水处理是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的重点内容。通常外墙和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都是通过设置钢板止水带手段进行防水处理。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钢板止水带的厚度应该在3毫米左右,而宽度应该控制在300毫米左右,并将150毫米预留在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
三、建筑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1、强化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的防护
第一,在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防护工作中,应该重点进行内侧混凝土部分的养护工作。因为这些位置上的温度差通常都比较大,如果养护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影响到后浇带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通过预留进入孔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养护和清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覆盖薄膜方式来降低后浇带的温度差,有时为了起到更好减小温度差的效果,还可使用钨灯照射的方法来有效提升后浇带两侧温度,并将其养护温度控制在25℃以内。
第二,在后浇带施工中,两侧混凝土浇注过程应该预留出一个5到10厘米的企口,同时还要利用塑料布等相关材料将其覆盖,并采用1:3的水泥砂浆对其进行压缝找平。为了可以有效防止污水、废弃物等进入后浇带,应该设置宽度和高度都在120毫米以上的防护堤。
第三,在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端头与外墙竖向后浇带施工中,可以通过设置砖墙封堵方式来提高其防水效果,并在防水砂浆表层进行相应粉刷工作。砌砖墙不仅可起到良好防水效果,还起到了挡土墙的作用,更好的避免基坑回填过程中对其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2、注重后浇带混凝土养护的工作
不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其他工程项目,施工后的养护工作对工程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后浇带施工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当建筑工程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施工后混凝土构造的养护工作,主要体现在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养护人员要对混凝土构造的表面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尤其要注重混凝土构造表面的温度,并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在混凝土构造便面上覆盖一层草席,以此来保持混凝土构造表面的温度。二是,在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使用到微膨胀混凝土这种材料,所在当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养护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蓄水护养,而且养护周期要控制在三天至七天内。同时,养护人员还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膨胀率有所掌控,不要让膨胀率处于超负荷状态,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不受膨胀混凝土影响。
3、注重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浇捣的工作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应用时,还要注重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浇捣工作。搅拌混凝土的时间,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搅拌的时候,要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而且搅拌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流程进行工作,且不可盲目的进行浇筑。浇筑时还可以通过分层斜面赶进的方式进行,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浇筑物与混凝土有效的结合,还能防止一些细小缝隙的出现,大大的提升了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如今,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改进和提升,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工程团队都对这项技术表示高度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工程团队不能很好的掌握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技巧,从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先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后,在将其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的效果,为建筑物的整体力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刍议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J]. 白进. 门窗. 2017(07)
[2]关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J]. 赵欣. 民营科技. 2017(05)
[3]浅析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J]. 何继升. 建材与装饰. 2016(50)
论文作者:张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底板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