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筑友房屋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就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而言,装配式建筑技术及预制工艺都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实现建筑工业化,建筑现代化指日可待。虽然装配式建筑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建筑的设计、施工的工艺要求较高,此外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若存在一个环节的丝毫偏差将导致预制构件无法完成安装使用,对于原材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发展该项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序都在缜密的设计中进行。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应用
在现有的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下,通过利用合理的竖井布置及管线排布,降低管线占用空间高度,最大限度地在满足管线可维修和更新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机电设计的关键;配合做好预制构件预留预埋是机电设计师的责任,如何在设计方法上引导大众使用习惯,是广大设计师的奋斗目标。
1预制装配式建筑简述
一般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说,就是在建筑住宅的时候搭配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那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则就是将混凝土构件通过工厂生产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工业化的加工与制作,在这个环节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于混凝土的主体结构中的一部分的梁、板、柱等进行生产与制造,尽可能地可以直接预制装配好其阳台或楼梯等一部分的结构;在运用专业的运输装备来进行运输,把这些部件直接送到通相应的建筑施工的现场来进行吊装与施工;再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送至到指定好的位置通过初始留下的插筋以及预留孔等配置组合,再开始进行灌浆浇筑等工作,最后的工作就是将单独使用的构件进行对应的组合连接,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构件,通过这些步骤来进一步达到这些建筑所应有的结构强度。对于这样的一种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来说,不仅仅可以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来进一步提升建筑建造的效率,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建筑实现工厂化的生产,而且还能够提高其综合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装配式住宅土建的施工顺序是:吊装墙板→吊装平台板→浇注平台现浇层→吊装上一层墙板,所以电气管线从本层板墙内往上引入到顶板的平台现浇层内进行连接时,即使预制墙内管线有误差,也可以通过现场移动尚未浇筑的现浇层内水平管线保证连接。而向下接时,现浇层内水平管线与预制墙内竖直管线均已固定位置,要求定位必须精确,否则无法相接。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连接而不至于返工,多数项目宁愿浪费一些线管,均采用了预制墙内管线与现浇层内管线上接的方法。装配式住宅户内配电箱、弱电箱是每户电源信号的源头,集中大量的电气进出管线,宜尽可能避免安装在预制墙体上。
2机电系统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采用标准化设计部品化建造的思路是改变装配式机电系统技术现状的途径。需要运用成套技术集成体系进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与社会化供应的住宅机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有4 个方面。第一是,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标准化设计为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批量定型产品的先决条件,运用模块化来实现建筑、结构、机电设计之间的协调,提供多样化选择。第二是,工厂化预制。降低耗能、耗材,保障装配式住宅安全、环保、节能的品质。第三是,通用化住宅部品的供应。机电系统装修一体化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只需将通用部品组合。第四是,现场装配的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尽可能装配集成作业,以干式装配作业代替现场湿式作业方式,以不动火代替动火作业,利于建筑质量的精确控制,利于现场的清洁无扬尘,利于现场的防火安全及环保。
3装配式机电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电气管线
电线管的预留预埋在机电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对于毛坯交房的住宅,电线管基本上是浇筑在结构体内的:预制墙体内的电线管及线盒,是随结构体在工厂内一次性浇筑成型的;当采用叠合楼板时,水平电线管,是敷设在楼板的现浇叠合层内,仍需要在现场湿作业完成。叠合板现浇层厚度的确定除考虑结构安全外,还要考虑走线的要求,若管线敷设出现交叉的情况,现浇层的厚度至少需要80mm。进行管线优化布置,减少管线交叉是电气设计的关键,合理的设计可减小结构层厚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2预埋线管、孔洞并对防雷接地进行焊接
在楼层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求电机工程和土建合理的进行配合施工,并根据将要安装的设备类型和参数进行预留设计,做好预留工作。为工程后期的过线、所需孔洞、照明以及智能化系统的埋线和埋管做出预留,并根据防雷技术的对防雷接地焊接部位进行预留。在施工前,确保工程的专业管线图纸的标准尺度同实际的尺度相符合,对出现预留尺寸差别和预留纰漏的工程项目即是的进行修正,在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如果施工中预留出现尺寸差错将会对施工后期的工程造成难以估摸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重视一些浅埋的线管,并为预留工程作出标记,避免在施工中对管线造成损失。
3.3楼板暗敷管线
在楼板的两层钢筋网中间一般都会铺设电气管线,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做好铺设电气管线的预留工作,而预留工作需要在楼板的第一层钢筋网完毕后进行。把握好最佳的管线铺设时间,做好铺设前的准备工作,保证铺设材料和铺设的技术人员能够到位,同时能够跟上施工进度,从而促进楼板间的管线高效的完成。
4装配式住宅机电设计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直接入住的高品质精装修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内装工业化体系中的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架空地板技术等也在一些示范项目中得到了应用。2010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部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为我国建筑明确了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之一即为“所有机电管线应与结构体分离”。这样不仅省去了在结构体内预留预埋设备管线的过程,主要使设备管线具有了可维修性和可更替性,从而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借鉴日本KSI 住宅经验,可采用的机电技术主要有:一是电线管及通风管在吊顶内安装,给排水及采暖干管敷设在架空地板内。二是贴面墙技术。隔墙内部空间敷设机电管线,即所谓的双层贴面墙;外墙与室内装饰面层间作为机电管线敷设的空间。三是采用排水集合器的技术。在公共空间管道井设置公用立管,室内各卫生器具排水横管以一定坡度接至排水集合器再与公用立管相接;室内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四是施工现场拼装的整体浴室技术。五是采用预制模块化供暖板直接铺设于架空地板上,供暖干管敷设于架空地板下方的干式地暖技术。除了标准化设计及通用性部品工作滞后的原因外,还有经济的原因、结构体系不同的原因等。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近期可实现的装配式建筑机电技术体系。
结束语
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装配式机电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对于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改善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对建筑行业中的资源进行优化分配、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58-63.
[2]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3]李荷花.探讨装配式建筑在住房建筑中的应用[J].居业,2016,08:134+136.
[4]文栋峰,温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45:24-25.
论文作者:周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管线论文; 机电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住宅论文; 楼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