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有2/3的在校时间生活或学习在社区,学生社区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自2003年以来,就不少高校同地方基层社区街道合作,实现党团委共建的模式,并且高校选拔优秀大学生深入基层挂职助理,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高校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组织上、内容上、形式上、制度上以及活动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党团组织
一、基本情况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是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表现最真实、最活跃的场所,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层。近几年,高校学生社区通过学校投资、后勤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社区的住宿条件、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社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投入的有限、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社区的建设发展只考虑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特别是社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滞后。如何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加强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党团建设工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塑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流育人环境,从而在社区建立强有力的党支部。
二、在高校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区的重要意义
1、党团组织进社区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社区作为班级课堂之外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学生之家”,具有“育人”的特殊功能。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电脑,学生在公寓内已经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现代化设备接触广阔的文化和更多的信息,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党团组织为依托,在学生社区中及时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占领学生社区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阵地。
2、党团组织进社区是促进社区团结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的大学生社区除了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之外,还承担着促进团结教育的重要功能。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居住在一个社区内,如何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增进了解,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以党团组织进社区为纽带,组织各民族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共同生活活动中培养感情,增进了解是非常有效的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手段。
3、党团组织进社区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团组织进社区,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促进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同学联合开展活动,文理渗透,以老带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了学生全面素质。社区党团组织通过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灵活多样和品位高雅的文体活动,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率,增强了党团组织的凝聚力,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存在问题
1、大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平时上课的时间冲突。大学生到基层街道社区挂职锻炼的时间主要都安排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平时时间主要在学校上课,而基层社区开展工作也往往在非节假日里进行,所以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基层社区进行挂职锻炼时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因素。
2、学校提供的大学生人数和社区提供职位数之间的矛盾。高校挑选深入基层的大学生党员团员在基层服务工作无法完全的满足街道社区的需求,因而锻炼的效果的得到了一些影响。这个方面的原因有基层所需处理事情多且杂乱,因此基层工作人员无固定岗位。因此,大学生挂职的岗位也导致职责混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服务对象,长久如此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此外,另一个原因是高校在选拔优秀大学生进行挂职过程中一味追求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而忽略了人才和工作岗位匹配。
3、高校党团建设与街道社区党团建设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区在利用高校人才资源来促进自身党团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基层社区与高校的当团建工作在工作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校是以教育为主体,对人才的培养高校主要强调的侧重点是对优秀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而基层社区则更加主张的是学生挂职党团员怎样更好的服务社区建设。甚至还有一部分提供挂职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挂职锻炼的模式并不了解,不能从自身角度真正的支持,接受学生党团员地方挂职纯属为完成上一级政府的工作。因此,他们对挂职学生没有太大热情,在很多方面没有表示支持,对挂职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在基层挂职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四、高校党团组织进社区工作的方法和路径选择
1、以党建带团建工作为基础,找准党团组织进社区的抓手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校团委成立社区团组织建设办公室,校团委书记兼任主任,负责统一协调学生社区 团组织建设。每栋宿舍楼建立团总支,每个楼层建立团支部,领导机构由辅导员组成,同时吸纳学生自治组织的骨干进入团总支,由优秀学生担任不同层次团干部,形成精干高效的学生社区团干部队伍体系。同时,加强与后勤管理部门的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的相关情况。
(2)把社区党团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突出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考察中的重要地位,把学生在社区内的表现纳入到学生党员发展的指标体系重点考察,通过党建带团建,提升社区党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2、以队伍建设为纽带,夯实党团组织进社区工作基础
(1)开展辅导员及青年教师进社区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直接的接触,准确及时地了解党员、团员的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指导并积极参加他们组织开展的各类党团活动,在基层融入学生生活,增进党团组织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发挥大学生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理念,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成为学生党团组织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要注重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在大学生社区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3)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素质。通过组织培训考核,促进社区工作人员不断转换角色,社区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大学生对社区工作的整体认同度和满意度。
3、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为党团组织进社区注入活力。
(1)通过利用社区条件开展党团组织生活活动,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主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2)将学生社团活动与社区党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专业性社团,开展社团活动进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建设深层次多样性的宿舍文化。
(3)通过支持和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学习和研究小组,处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读书社、各种小型学术竞赛,并把各项活动统筹安排,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童要组成部分。
结语:通过对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最终实现高校党建工作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充分彰显出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雨健,朱大明.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究[J].价值工程,2017,36(12)
[2]贾委.独立学院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
[3]杨应慧,余斌,蔡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社区化模式探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01)
论文作者:肖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党团论文; 社区论文; 大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组织论文; 高校论文; 基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