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我们都知道,阅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一种技巧和方法。虽然这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获得巨大成就,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虽然不少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变化,以分数为标杆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成为考试的工具,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发挥不了学生应有的作用,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不够,不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分析,无法领略文学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等等。本文作者针对以上问题谈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调动阅读兴趣
教师上课伊始能不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中来,导入语是关键。教师可以使用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设计导入语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努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另外,教师设计的导入语要语言简洁、中心明确。
例如,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向大家介绍过诗人李白了,大家回忆一下都学过哪些诗歌呢?等学生回答完了以后,教师接着说:嗯,今天我们就再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例如,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这样介绍: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一百多年前的丹麦,国王和民众在举行游行大典,但是奇怪的是国王浑身上下赤裸裸的,大臣和老百姓假装皇帝穿了衣服一样,而皇帝被周围的人兴高采烈地簇拥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生处在少年期到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阶段的学生处在叛逆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自尊心重,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说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追求新奇,重视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对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跳出传统教学方法的窠臼,采用全新教学方法,开展探究阅读和创新阅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阅读方法不局限于一种,教师经常用到的有续写、情境法和小组讨论等。
例如,在学习完《故乡》这篇文章后,针对作者设定的开放性的结局,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情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将学生续写的文章在班上进行点评。例如,在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片段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中刘姥姥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将影视人物和文本描写进行比照着阅读,从而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提高对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教师可以开展以“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什么”为主题的小组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跳出课文的窠臼,得出更宽泛的答案。
三、深入阅读文本,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最终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阅读文本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渗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例如,《雨的四季》的语言特别优美,而且通俗、动人。作者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雨的不同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每个季节所特有的雨的动人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虽然学生不如作者观察得那么仔细,这时也仿佛看到了夏天池塘里的荷花鲜艳地开放着,到处一片炎热干燥等待雨水滋润的景象。
总之,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门对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然而,就像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是如此,在改革中必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因此,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上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曹招生.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34-36.
[2]李睿.关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36):174-179.
论文作者:姜晓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刘姥姥论文; 素养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