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重庆永川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永川 402181)
【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急诊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从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分诊评估时间和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救治,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59-02
急诊科是整个医院内重症患者最多且疾病类型最复杂的科室,由于病种的复杂性,要求科室护士具有高质量的护理水平[1]。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人体心肌细胞持续缺血引起心肌出现坏死的情况,临床症状为: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2],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积极进行有效治疗。本文为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请看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23人和1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50±2.1)岁为平均年龄;25人、15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50±1.5)岁为平均年龄。在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无任何差异(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 临床诊断标准
(1)征得所有患者同意;(2)排除精患有神障碍性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等,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包括以下方面。
1.3.1优化院前急救 求救电话接收后10分钟以内,救护车必须紧急出发,在未到达事发地点前,急救医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提前询问患者有关病情状况,对于必要的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家属有效实施,包括:嘱患者家属切勿随意挪动患者、保证患者休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等,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基本护理。救护车到达事发地点后,急救护士应当立即对患者实施吸氧治疗,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必要的补液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状况。完成基本的抢救措施后,立即转运患者,将患者送至就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1.3.2优化接诊流程 在返回医院途中,急救医生要立即联系急诊科护士,为接诊患者做好准备。若发现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表现,接诊5分钟以内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检查患者心肌酶和血常规指标,明确患者疾病类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并做好PCI手术的一切准备。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作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χ2进行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的表示方法为P<0.05;(x-±s)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t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学意义明显,结果情况如表1所示。
2.2 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0例、10例、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分别为25例、7例、8例,满意度为80%,对照组(80%)比观察组(100%)低,(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心排血量骤降、粥样硬化斑块内或斑块下出血、心肌需氧量增加等[3],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急诊优质护理流程能够为抢救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在缩短转运时间的同时,能够使患者在转运途中得到安全、有效救治,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增高。同时有利于降低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纠纷事件,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环境[4]。
本文通过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100%)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5]。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较显著,在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提高,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2]赵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9-1921.
[3]张玉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66-68.
[4]王湘,王玉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8):237-238.
[5]范萍,冯娟,代月光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0):52-52,53.
论文作者:周伶俐,刘生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流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