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198-01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快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实施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法律意识,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往教学活动开展中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并没有对学生开展相应的道德法治教育,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全面健康成长。道德法治教育的开展是对以往教学活动的完善和补充,通过道德法治教育可以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道德法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地方十大人物”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中的好人好事,发现社会上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做好相应的笔记记录,课下进行知识的回顾反思,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情景创设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应用得比较少,教学效果比较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知识比较难懂,课堂气氛不活跃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评价方式滞后
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进行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活动的质量,对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评价方式滞后的问题,主要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越突出,知识掌握越充分,教学质量越高。学习成绩固然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单一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成绩进行评价容易导致学生盲目地追求学习成绩,忽略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若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就容易消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践活动数量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并没有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业余时间教师并没有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活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主要通过课堂,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数量少使学生只是理解知识的基本含义,无法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内容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活动开展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法、情景创设法等方法,分组合作法指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如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老人扶不扶”进行讨论,将班级成员分成“支持扶老人”和“不支持扶老人”两个小组,由小组成员罗列材料及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发言,表达观点,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学生接触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拓展思维,提高道德水平。在情境创设法方面,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演绎传授知识。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教学方面,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和生活场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创新评价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与其他知识教学不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相关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深刻理解了法律的含义及道德的准则,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如果采用以往的评价方式势必无法有效发现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分析能力和学习成绩,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提升结果的参考价值。学习积极性越高,对学习充满兴趣则说明课堂与法治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则说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不足,此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案例分析能力指的是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切入点,能够利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入手分析问题,那么即使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也无法自如应用,这是衡量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重视分析能力,了解学生是否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打扫打扫卫生,与敬老院的老人进行交谈,既可以缓解老人的寂寞心理,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又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关心老人的优秀品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普法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前往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对社区百姓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普法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加强社会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强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法律意识,这就需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落后和实践活动数量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快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2]黄艳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育观察,2018,7(10):111-112.
[3]杨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才智,2018(14):33.
论文作者:赵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初中论文; 课堂论文; 评价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