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任帅帅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 葛兰西以“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为主线,构建了一套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主导权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率先控制文化领域的制高点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前提和保障,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对我国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建设、夺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仍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新时代;文化建设
葛兰西是“近50年来最具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1],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极大地促进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逐渐走向低潮,葛兰西分析认为这与资产阶级进行的意识形态灌输有紧密关系,他指出了统治阶级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即国家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广泛渗透,在人们自觉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统治的合法性建构。因此,无产阶级要想在资本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培养有机知识分子,并在市民社会中宣传他们的观点,通过阵地战建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高地,实现革命的最终成功。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述
(一)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起点——对“市民社会”的解读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国家是政治社会,前者决定后者。而葛兰西则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并置,将它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他还认为,国家是两者的结合,市民社会主要是发挥文化和思想领导力,而政治社会通过国家和司法政府直接行使统治或管辖职能[2]。20世纪末以来,市民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趋势必然延续下去。
葛兰西指出:“在俄国,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化;在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有着良好的关系,国家一旦动摇,稳定的市民社会结构立即就会显露。国家不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防御工事。”[2]他认为,无产阶级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夺得并稳固政权,单纯依靠暴力手段是不行的,还必须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市民社会全方位开花结果,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已渗透到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社会被牢牢掌控在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同时占据领导地位。与尚未建立市民社会的东方国家不同,西方的无产阶级如果仅依靠速战速决的暴力革命取得政权,道路凶险且政权不稳,而科学的道路是用比资产阶级更先进的文化冲破封锁市民社会的牢笼,把本阶级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植入,获得市民社会普遍的“认同”、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占领文化主导地位,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以政权的合法性稳固统治地位。
(二)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内容——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是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在市民社会广泛传播其特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而控制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它使人民能够自愿承认和支持无产阶级政权的统治。人民大众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阶级对他们社会生活的指导,标志着该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葛兰西强调,意识形态的获得依靠政治权威或暴力说教是不可行的,必须要经历一个理解、吸引、同化、维护的过程。葛兰西认为,“第二国际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工人阶级运动无法抵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这种方式,领导权的概念解开了资本主义何以能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下继续存在之链”[2]。在西方国家里,市民社会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牢牢掌控,这决定了西方的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仅仅依靠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进行一场循序渐进式的“阵地战”。
在20世纪,各国政府为年轻人建立了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在21世纪,他们将需要为成年人建立大规模的再教育体系。但这就足够了吗?变化总是充满压力的,21世纪初繁忙的世界已经产生了全球性的压力流行病。随着工作波动的增加,人们是否有能力应付?到2050年,可能会出现一个无用阶级,这不仅是因为缺乏就业机会或缺乏相关教育,而且也是因为缺乏继续学习新技能的精神毅力。
在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上,如何形成“集体意志”呢?首先,充分发挥政党的领导作用。“现代君主是国家人民意志的组织者。”[2]“现代君主”指的就是政党。政党起着组织力量、凝聚人心的作用,没有政党的指挥,群众只会是一盘散沙。其次,鼓动人民群众投身政治领域,培育其政治意识。“如果广大的农民不能同时涌入政治生活,任何民族人民意志都不可能形成。”[2]葛兰西指出,人民群众之所以表现出对政治的淡漠,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造成自身悲惨状况的根源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必须让民众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束缚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起来进行政治革命。总之,要通过政党的聚合作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普遍意志,最后转化为具体政治行动。
本文的学术贡献有3点:第一,研究视角上,专门论证了签证政策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从而为签证政策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研究内容上,对过境免签政策进行梳理并进行有效性论证,分析过境免签政策的动态效应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第三,研究方法上,首次将更为前沿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引入旅游政策的论证中,有助于推进旅游管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概述过境免签政策并确定研究对象;第三部分进行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
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呢?首先,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给予人民群众一定的物质福利,并赋予其基本权利。“毫无疑问,考虑被领导集团的利益和倾向是获得领导地位的先决条件。”[2]为获得人民的支持,首先要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如食物、衣服、住房、就业、医疗等,其次要保护其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投票权、发言权、出版权、集会权、结社权、信仰自由权。此外,还要重视发展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完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这样,人民群众才可能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向领导集团靠拢。
(三)文化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开展“阵地战”
无产阶级要开展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必然需要一批能担负起这一任务的宣传者,即知识分子。葛兰西将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是旧生产关系的代表,落后于历史和社会的潮流,“超然物外”,固步自封。有机知识分子是新兴生产关系的产物,代表着新兴阶级的利益,维护其政治统治,并传播其意识形态。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新的阶级所彰显的新型社会中部分基本活动的“专业人员”,[2]起着协调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作用。葛兰西提出:有机知识分子的形成不是靠侃侃而谈,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去,不仅仅是做一个雄辩者,还要做一个建设者、组织者和“坚持不懈的劝说者”、专家和政治家,[2]知识分子肩负着及时向无产阶级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责任。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果实,必须发展、壮大有机知识分子队伍,运用有机知识分子的力量在市民社会中撒播本阶级意识形态的种子,逐步将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从而夺取文化领导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根基,文化兴旺发达是经济蒸蒸日上的本源。借古鉴今,文化领域的繁荣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正如礼制之于西周,法家之于秦帝国,儒家之于汉王朝。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而如何实现文化的复兴,巩固文化的领导权,其根本途径在于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中华文明是多基因文明,兼容并蓄、融合各家之长是古代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一大原因。新文化建设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同时虚心学习以西方主流文化为代表的一切优秀外国文化,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建设性作用。葛兰西极其欣赏知识分子的才华和能力,并高度重视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引领性作用,认为他们不仅具有渊博的专业学识和娴熟的组织能力,而且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善于深入实际生活与人们侃侃而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当代知识分子作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其建设作用举足轻重,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传播中,知识分子应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在知识和专业上的优势,参与到对国内时政的分析中来,运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和辩证的逻辑真实地做出评论,并尽可能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只停留于事实表面妄下定论,甚至是心怀不轨地恶意谩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逃避问题和限制学术自由,也不是要粉饰太平。为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知识分子要时刻秉持学者的良知和责任,敢于揭露问题和批判现实,输出内容丰富深刻、形式大众通俗的价值观念,发挥模范、引领和指导的建设性作用。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二)技术角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要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智慧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同时,要将信息技术广泛有效地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全面实现提升城市、企业与人之间信息化智慧化交流沟通的水平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各智慧功能区建设与智慧应用发展,在满足公众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创新公共服务模式,逐步提高城市智慧化发展水平,使公众享受更优越更高端的城市智能化服务,从而改善公众对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总体满意率。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如何塑造、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呢?途径有二。一是挖掘人民群众中具有社会批判精神的优秀知识分子;二是改造、吸收具有开拓精神、易于同化的传统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使其加入有机知识分子行列。要培养有机知识分子,必须坚定地依靠无产阶级政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和哲学领域而非生产技术领域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的一种特定方式。[2]有机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是在普遍认可的基础上组织和领导人民,通过教育和启蒙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使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同时在与群众联系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除了主要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外,有机知识分子还要勇于并善于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斗争。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任重而道远,重新审视和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涌入国内,这是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巨大挑战,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人民的思想,并使其深入人心已刻不容缓。世界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手中,虽然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所以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任重而道远。
有机知识分子队伍建立起来后如何为夺取文化领导权而攻城拔寨呢?策略因国而异。在已经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统治依然稳固的国家,有效策略是“阵地战”。“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如此,因为这些国家的‘市民社会’已经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结构,可以抵御直接经济因素(如危机、萧条等等)‘入侵’的灾难性后果。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像现代战争的战壕体系。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是损坏了他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的时候,才发觉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2]阵地战相对于依靠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运动战而言,它是一种依靠思想革命的洗礼和渗透,步步为营,最终占领文化制高点的策略。葛兰西认为,在市民社会尚未开化的东方国家,如苏俄或中国可以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来控制整个国家,但欧洲工人罢工的相继失败证明了俄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不可复制,有必要根据当地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实现目标。有机知识分子首先要了解、掌握资产阶级宣传的工具、方法,然后找到敌人的薄弱点和突破口,逐渐建立自己的宣传组织和机构,在市民社会中广泛扩散本阶级的文化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分别作为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的代表,其精神内核有着质的区别,那么在交流融合时必然会产生碰撞和冲突。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避免此消彼长的博弈思维和你主我客的狭隘眼界,要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粹,果断摒弃其中的渣滓,除了传承、传播、弘扬传统之外,还要秉持“文化无国界”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广阔的胸怀、明慧的眼光取得“外来之经”。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全球一体化、各国竞争日益转向文化领域的新时代占据主动位置。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袭扰时,才能不迷茫、不困惑、不动摇。
此外,还要注意弘扬价值观的方式。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如果无产阶级想成为一个政治统治阶级,它必须首先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阶级[2]。意识形态的培育要以人民大众的内心认同为基础,采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此外,列宁的灌输论不能完全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的培育要以宣传、灌输为主,辅之以民主的方式,在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拥护的基础上,凝聚社会共识,形成“集体意志”,使之在潜移默化中被认可、接受,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基础,构建无产阶级的政权合法性。
(三)防范西方文化殖民主义
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了一整套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在全球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借古鉴今,苏联在20世纪末亡党亡国的一大重要原因即是其领导人放任西方思潮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侵蚀,这为我国敲响了警钟。时至今日,美国仍未停止在全球推行霸权的行径,其用“普世价值观”对中国“和平演变”和文化殖民的企图从未停止,在其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持下,其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这些文化产品涉及饮食、影视娱乐、节日等文化领域,它们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势崛起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转变策略,妄图通过非暴力的文化渗透方式,达到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那么,能否夺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是对我国今后文化建设的巨大考验。我国应当居安思危,构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防止和平演变。其有效的途径是继续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把是否实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当作检验工作成败的首要标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调动亿万人民投身到伟大事业中来。
静下来,又在想魏昌龙。表里如一的人迟恒见过,康复医院的精神病人、疯子里面有,正常人没有,只有反差的大小,自己不也言不由衷、装腔作势。尾砂库治理工程存在偷工减料,魏昌龙既然清楚,就肯定卷进去了,库有险,他会不会不顾一切拚命捂住?他的任务是来搞人物专访,他可以在芳草丛中采撷花朵拚出一盘供人观赏的锦盘,可现在,魏不为人知的一面已与一个潜在的巨大危险紧联在一起,他想决定件事,但一张面具,他说不清是珍惜还是顾忌,又很犹豫。
三、结语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诞生虽是西方资本主义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产物,但其理论前提的“市民社会”在我国已经具备——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其强调运用“知识分子”的力量开展“阵地战”以获取广大民众支持的方式在我国的时机已然成熟,要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就必须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把“市民社会”打造成无懈可击的铜墙铁壁。
在文化领域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夺取并巩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已刻不容缓。根据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党的文化领导职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打造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丰富的宣传实践经验的队伍,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即实地深入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传播快、受众广、内容鲜明的优势,给人民群众提供一种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主流文化环境,让人们在便捷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时,也能潜移默化、自觉地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最终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发芽,在新时代成长为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让无形的精神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3版.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葛兰西.狱中札记(中译本)[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刘欣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5-36.
[5] 刘丹凤,吕青.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新时代提高文化安全的启示[J].法制博览,2018(32):37-38.
[6] 陈玉斌,刘友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新时代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18(7):78-82.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65( 2019) 01-0016-04
收稿日期: 2018-10-04
作者简介: 任帅帅(1993—),男,山西翼城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邓婕]
标签:葛兰西论文; 文化领导权理论论文; 新时代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