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平乐镇初级中学廖贵铁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新兴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门新兴学科非常重要,必须负责任地上好每一堂课。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的第二个春天的到来,信息技术课与其他会考科目不同,它自始至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了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去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呢?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素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创造性工具,对海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让理论与实践结合,但以学生实践为重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对初学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人,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是由实践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我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上机时间占70%以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毕竟信息技术最终还是以实践为主。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环节,理论传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其他时间应当给学生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才能发挥计算机这个工具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操作就可以了,你如果给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理论,显得多余,也显得枯燥。其实学习电脑就是学会操作,至于综合的工作原理,只有研究人员才会有兴趣。
二、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指不拘泥于定理和公式,不被形式所束缚、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上升到哲学理念,那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全局观。我们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按照知识结构严格分块学习和训练,循序渐进,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比如在知识点和联系上做得就不够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从多角度思考,比如,Flash动画制作,程序设计等。在Flash设计中,一样的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达到,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程序设计也一样,在编写VB程序的时候,要实现循环语句,就可以用IF语句,也可以用FOR循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可以永远用同一个方法去实现。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后,组织学生习惯性地分析评价每一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发散思维的价值,从而既弥补单一角度的片面性,又从中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规律。
三、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首先改进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四、让课堂更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关注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在我的某节课中,我提前了解到多数学生都有在网上建自己的博客和免费网站的经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建立自己的生活主题网站,学生们通过分组后,都形成了自己的网站主题,有“英语学习”,“我爱看奥运”,“美丽的校园”等,都是我们身边的素材,课后学生们努力地去拍照片、采访,等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手段。
五、利用内、外部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道德素质包括中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信息观,等等,在信息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量快速增长,虽然这些信息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计算机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使用不干净的词汇、阅读一些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总之,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论文作者:廖贵铁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