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论文_曾勇

曾勇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 514400)

【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 年9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

【关键词】替米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69-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生活习惯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趋于年轻化。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需使用二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联合应用不同类型降压药可以实现降压的协同作用,延长血压控制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血压有效方法。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使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 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55.3±5.3 岁;病程1~32 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饮食指导治疗,并且给予适量的运动锻炼等干预治疗,对于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采取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开始本次研究之前均停用降压药物1周,一周后每日遵医嘱服药。观察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每次口服氨氯地平5mg替米沙坦40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每次口服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治疗期间由专业医师进行随访,每周随访1 次,测定记录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范围或未达正常范围但降低>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未达正常范围但降低10~19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2.1 两组降压疗效情况比较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单用氨氯地平疗效比较,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单用氨氯地平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更佳,见表1。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患者服药后,观察组1例出现轻度头痛,头晕,恶心;2例出现轻度腹痛,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而对照组有7 例出现头晕、恶心、腹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但患者均可以耐受,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两组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严重者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所以要积极的治疗。从安全性和疗效更佳的角度出发,联合用药可以发挥每种药物的最大降压作用,减少不良反应,而且两者联合的降压效果比单用更为明显。

替米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快速起效、强效的ATⅡ受体拮抗药,可抑制ATⅡ与多种组织中的(包括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等) ATⅡ受体的结合。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及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促进醛固酮的释放,增加压力受体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中枢、周围交感神经系统的加压作用,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调控的心血管重构效应[3-4]。可直接对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扩张外周血管[5]。替米沙坦作用时间可持续24h,生物利用率达65%~95%,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应用剂量小、耐受性好,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抗高血压药物。替米沙坦对各种程度高血压患者都有临床效应,近年来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也是一种外周动脉扩张剂,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降低血管壁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阻碍血管的兴奋-收缩偶联,保持血管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其有吸收慢、生效慢、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给药后6h~12h浓度达到高峰,血浆半衰期为35h~50h;生物利用度高,约为64%~80%,血药浓度峰值波动少,因此可以24h平稳降压。同时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肌代谢的耗氧量减少。

由此可见,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而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 1064.

[2] Sehrader J,Ixtders S,Kttlsehewski A,et al.The ACCESS study:e.valuation of acute candesartan eilexetil therapy in stroke sarvirom [J].Stroke,2003,34(7):1699-1703.

[3] 胡碧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83.

[4] 王国刚.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1878-1880.

[5] 张石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学进展和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37-138.

论文作者:曾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7

标签:;  ;  ;  ;  ;  ;  ;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论文_曾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