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大力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9种“新常态”,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就对我国建筑业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BIM;海绵城市;综合管廊
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大力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9种“新常态”,分别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收支、产业组织、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及调控方式九种新常态。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就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是在品质保障、大规模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和快速建造方面得出了建筑业发展新趋势-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发展的成果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手段,以住宅产业化为载体,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为特征,通过对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建筑业集成率和生产效率,推进建筑节能、环保及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
因此我们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总体思路是以推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发展人文、科技、绿色、生态建筑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建筑产业集群,通过建筑产业现代化带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实现最终产品绿色化,使建筑产业现代化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我国用产业化的方式建造的工程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万平方米。住建部计划到2015年年底,全国通过产业化建设的方式,完成建筑工程力争到五千万平方米。
2建筑产业现代化
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有以下五个重点方面:一要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结构技术体系,没有技术支撑,产业化将无根无源;二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部品技术体系,没有技术体系,产业化将是一盘散沙;三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没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产业化将不可能耳聪目明;四要发展工业化生产施工工艺与装备技术,没有先进工艺和装备技术,产业化将落位掉队;五要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标准体系,没有标准规范,产业化就没有规矩方圆,难以实现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住宅产业现代化,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今天,也只能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了标准图集、标准技术、标准设计,才有了起点和开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市场上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整个建筑产业链的颠覆,以及其对创新建筑业生产方式而产生的价值;第二,市场需要理性看待建筑产业现代化存在的不足,除了关注工业化本身的建造速度以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其安全性、性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1 BIM
产业化和BIM是传统建筑领域中两项革命性的技术,是跟建筑关系密切的新生事物。从需求上讲,产业化的项目离不开BIM,因为工业化工厂制造环节要减少设计上的出错率,BIM的可视化本身是一个很直观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可以检查空缺。产业化和BIM的结合是提高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唯一手段和路径。BIM可以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图纸设计完成直接传到机器里,机器便会将每一个构件截取出来。在运维阶段BIM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工程里的所有参数和属性都是全程记录下来的。而且BIM更便于跟产业化结合,结合效果更好。BIM跟产业化之间一定是紧密结合的,符合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也符合整个社会生活习惯需求的发展方向。BIM和产业化的广泛应用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基石,将决定城市在建筑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2.2“海绵城市”的提出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在多个方面去运用。在新建、改造小区设计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强化城市渗水能力;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强化城市雨水滞留能力;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强城市蓄水能力;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开展海湾清淤,净化城市水资源;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3发展城市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电力、通讯、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管廊的意义在于充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管廊的意义还在于它的综合性,所以我们叫综合管廊。综合管廊不仅能把管线全部入廊,还可以走雨水、污水。巴黎的雨水、污水,就全在地下走管廊。综合管廊的意义还在于节省投资,综合管廊建设将拉动经济增长,将改变城市面貌,将保障城市的安全;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3结语
在我国近年的建筑业发展中,已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尽管我们每个项目在总图设计中也会进行综合管网的设计,但是如何将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个管道进行通盘设计、施工和维护,集中敷设,对我们建筑从业人员还有着很大的考验,还值得我们去积极认真地去学习和贯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建筑业的一员,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如何理解和实施、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如何去更好的实现、对综合管廊如何合理设计和使用,是我们每一位设计者都应该深刻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利用自然条件,节约能源对我们每一位设计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S]
论文作者:陈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产业论文; 建筑业论文; 海绵论文; 常态论文; 雨水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