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

樊烨[1]2008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长期不足,历史欠账严重;在长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建设只有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城市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低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融资机制,进行融资方式创新,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对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理论、融资相关理论和政府投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对基础设施中政府提供和市场提供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其次,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发展的国际背景、经济属性进行论述,之后,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结合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经验,研究了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几种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融资方式,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分析。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从分析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入手,提出了目前中国可以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专业银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公务局)”的建设模式,认为随着中国的投资体制改革,以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为平台的投资方式将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南云僧[2]2008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托,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与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和调整;而且,2007年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出,也使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面临着新的调整和选择。该论文立足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特点的全面把握,通过对既有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不确定性风险,提出了一些完善思路及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该论文着重分析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提出新的投融资思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还遵循理论创新的逻辑,在明确当前选择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该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论,介绍本选题的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城市基础设施既定投融资模式进行整理归类,并分析各自特点及适用性;第叁章详细探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防范进行论证,第四章明确指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取向;第五章是预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未来的理论完善方向。

崔国清[3]2009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I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在这一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愈来愈大,融资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在利用原有以财政资金和信贷为主融资手段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开发新的融资工具,提升直接融资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满足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该论文的研究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改革历程,通过对国外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理论和经验的分析借鉴,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的融资手段和方式进行全面解析。在此基础上,首次从理论上提出在现行体制和法律框架下进行融资模式创新,搭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运营商,并对其概念、性质、职能进行了分析界定。该论文提出并系统分析了依托这一投融资平台,对纯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应用政府采购模式,对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应用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规范的契约关系,并将财政性的采购资金以及对特许经营的补贴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平稳、规范的分期支付机制。对由此形成的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进行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在资本市场上实现更大规模的融资,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这一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提出,改变了过去只有经营性、具有直接收费机制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才可以进行市场化融资的传统认识。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该论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定价机制及模型作了具有新意的分析,这是在这一领域应用政府采购和特许经营的依据,也是进行金融工具创新的基础所在。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定价不能动态反应市场价格、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的定价标准过于简单等问题,该论文首次引入风险补偿变量和考虑风险补偿的时间价值,对原有定价机制做出修正,使政府采购的实施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政府采购模式在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更大范围的实施。

赖玉萍[4]2005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研究》文中认为资金是城市建设血脉。在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因素中,资金是核心因素,城市基础设施要发展,必须解决资金这个瓶颈问题。 本文系统阐述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内容、特征与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首先,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对政府介入的原因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目前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创新方式BOT方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新发展市政债券融资,并分析了在我国发展这两种融资方式可行性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后,分别比较了美国和日本两种典型的融资模式,借鉴国外的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前景进行了分析。

王兰芬[5]2006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从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经济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力求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不足问题有所裨益。 一、探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理论基础。产权学派和竞争学派在解决政府低效率的问题上,竞争学派更胜一筹;由于企业公共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政府可引入竞争但要通过规制控制,不能让城市基础设施经营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因而,政府规制与市场参与配置有机结合是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理想状态。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可经营性进行厘定。本文在吸收成本收益比-可经营系数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基础设施的竞争性、排他性及外部性将城市基础设施的可经营性修正为非经营性、关联可经营性及孤立可经营性叁种类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可经营性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排他成本的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可经营性沿着非经营性、关联可经营性、孤立可经营性方向转化。界定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概念、并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可经营性与市场化融资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界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城市所有的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是指地方政府在可能的职权范围内,将城市基础设施的外部收益内部化,为了提供城市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从社会获得建设资本或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的方式。按照使用政府代理权、考虑资本的成本和收益、资金来源于市场、生产主体由私人部门参与、政府授权建设或经营(合同)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可排他性共六个要素,将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分为政府分期付款融资方式、政府代理权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方式及项目融资方式,它们依次适用于非经营性、关联可经营性和孤立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 二、分析技术进步、国家制度特征、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因素对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影响。技术进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市场化程度的深化。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能够提供更多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改变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投资机会给投资者。从需求的角度看,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私人部门有更多的资金

毛腾飞[6]2006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与制度创新问题。 我国一直面临着城市化迅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短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与建设资金短缺、民间投资制度成本高与政府投资经济效率低等诸多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消除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和制度障碍,增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是本项研究总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本文研究的运思路径是:首先,系统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制度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与主流趋势;其次,系统探讨与论证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最后,研究与设计能够在宏观(或共性)层面和微观(或个性)层面有力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制度保障体系。本研究运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构分析与效率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框架与主要结论如下:第1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等。第2章概念体系、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通过研究:(1)建立了贯穿全文的主体分析框架,即以“叁个基本要素”及其逻辑关系、“叁个基本属性”及其组合关系、“叁类基本项目”及其转化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五多五不够”现象:一是对单一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的较多,对多种投融资模式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研究的不够;二是对投融资模式实证研究的多,对如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或形成理论体系的研究不够;叁是对经营性项目的投融资模式研究的多,对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讨论不够:四是对国外投融资工具或方式的介绍性工作较多,而结合本国投资者与融资者行为模式,将之本土化的研究不够:五是对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问题的研究多,对不同性质基础设施究竟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不够。(3)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资产专用性、大规模资产特性、自然垄断性、时空布局效应、范围经济性、社会间接资本特性等资产特征,这些性质决定了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大、退出成本高、转移成本高。(4)影响“叁类项目”转化条件及主要因素是收费制度、技术条件、政府理念、市场需求等,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的可经营性会相应发生变化。第3章主要对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

李靖[7]2007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投融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是加速城市化和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按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和服务可以将其分为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城市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六大类。从经济角度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资产性、自然垄断性、时代性、超前性、共享性、替代性、政策性、福利性等属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增加国民收入、降低厂商经济成本、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理论界通常将市场化进程划分为叁个层次。一是产品的市场化;二是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的市场化;叁是资本权益的市场化。基础设施市场化则包括了上述叁个层次的市场化进程,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使收益和成本结合,减小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规模和程度,把基础设施的产权向企业主体转移,改变财政投资经营的单一局面。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的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投资的决策、实施和回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有实物直接投资又包含间接投资。融资是指投资主体为了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进行一系列融通资金的经济行为,包括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数量和结构等。融资的概念恰好在方向上与投资相反,它解决的是如何取得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在何时、向谁、融资多少等问题。融资是筹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环节。规范、高效的融资机制是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投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投融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手段;多头管理,整体协调不够,经营主体模糊,政企不分;法制法规建设滞后,项目建设中的违规问题、腐败现象严重;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如何创造条件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实现建设过程市场化操作并改变投资效益低下的局面,己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的迫切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哪些设施和服务?哪些设施具有市场化的条件、以及怎样市场化?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中的职能定位?如何创新投融资体制?这都是当前理论研究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论文以商品价值理论、项目区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城市经营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等多重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投融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使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实性、针对性。对德国、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有关基础设施融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发达国家已经广泛采用的市场化方法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概述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投融资的相关概念;第叁部分,介绍城市建设及投融资的相关理论;第四部分,介绍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的国外经验及我国的概况;第五部分,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的对策,就政府投融资、银行投融资、资本市场投融资、项目投融资、租赁融资、利用外资作了简要分析;第六部分,提出了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投融资中的角色,如,明确政府的投资职能和投资范围,建立基础设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规范和完善价格体系,等等。最后部分为结论,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总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涉及领域很广,本文仅从投融资的角度做了初步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李香花[8]2011年在《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城市群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单元,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也将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与建设列入发展纲要。城市群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推动整个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观我国改革历程,基础设施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城市群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存量资产运营不足;另一方面,传统城市群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发展受制于单体城市行政主体,协调性差,重复建设现象普遍,资源浪费严重。立足城市群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市群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城市群基础设施对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性地构建了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框架模型,即由叁个子系统六项要素组成。然后以各子系统为模块,就其要素进行详细研究。在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基础子系统中,扩展融资主体要素的内容,指出融资主体不仅包括资金筹集主体,也包括资金供给主体,而且融资主体的特性偏好会对融资产生重要影响;融资客体研究中,深入挖掘城市群基础设施这一特殊的融资客体所具备的特征,并提出对融资客体进行整合,发掘融资潜能的‘总—分—合’融资思路;在融资渠道分析时,提出设立城市群发展基金,以实现融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建议,并对城市群发展基金运作提出对策思路。在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决策子系统中,对融资成本内涵进行拓展,提出融资成本应包括融资外部成本和融资内部成本两部分,并指出在不同的融资阶段应对融资内、外部成本各有侧重;在融资方式方面,提出“基金+项目融资”的组合融资方式及其实施对策,还就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决策问题,构建了基于叁角模糊的城市群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决策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在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子系统中,主要依据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的内涵,运用可拓理论构建城市群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大河西先导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该项目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为项目风险防范与应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最后为结论及展望部分。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提炼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进一步规划与展望。

王卉彤[9]2000年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文中指出现在各国经济正向世界一体化方向发展,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600-2000美元时,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不少专家认为,城市化必将是今后20-50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也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在迅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一个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服务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正在成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被动、落后的状况已经逐步改善,但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按人均计算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补课”性的发展任务艰巨,资金需求十分巨大。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投入,虽然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资金投入逐年上升,但仍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存在严重缺口,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单一的融资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开辟多种资金来源,利用多种融资手段。 本论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国际经验;讨论了政府财政投资、政策性融资、资本市场、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等融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导言论述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历史回顾;及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国际经验讨论了日本、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法国、德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用BO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业的国际实践,包括在发达国家的实践和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第叁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财政投资和政策性融资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和政策性融资两部分。在政府财政投资中,分析了政府干预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动因,政府财政投资的原则以及政府间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方式;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政策性融资中,指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政策性融资,而政策性融资需要财政的支持;并在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政策性融资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开发银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障碍和政策建议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特征和融资渠道;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和经营模式的分析框架,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宏观融资障碍和项目融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资本市场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阐述了城市基础设融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类企业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的情况,提出城市基础设施股票市场融资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债券市场应更多地利用企业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最后提到了产业投资基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外资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论述了官方发展援助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参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障碍;并在介绍新兴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项目融资的基本框架、案例研究后,更详细地介绍了项目融资方式之一——— BOT投融资方式的基本框架:BOT融资项目的实施及BOT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 案例研究。 第七章结论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忧先发展的战略,为此需要大量的资 金。单一的政府投入已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因而需要多种资金来源并存,多种 手段并用。我们应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投资、政策性融资、外资等,并积极地到资本市场筹 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尽快改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被动、落后的状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因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而严重 地扯经济的后腿。目前,由于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开始失去,城 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成为亚洲各国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一战。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时期,应充分利用己有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开发新的投资 渠道和融资方式,并根据国家法律、祛规、政策以及经济环境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建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我国在亚洲、 在世界的竟争力。

陈骥[10]2003年在《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研究与创新》文中提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不仅没有处于超前状态还存在大量欠帐,与此同时,在城市财政面对剧增的城建资金需求显得力不从心时,却又无法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其原因是缺乏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些基本特征所带来的融资难题。这类金融工具的缺乏将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负面效应,也可以说存在金融压制。 “存在即合理”,已有的金融工具,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在的,都必有其可取之处。有些由于现实原因运用起来会有一定局限,这时可以通过一些金融安排来综合运用或是构造新的金融工具。对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其本身可以产生正现金流,并且能够产生经营利润,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具体运用时需注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并相应做些调整即可。对准经营性的,其本身产生的现金流入并不能完全补偿成本,仅靠项目现金流不足以融资,需部分财政资金作为信用提升的依靠,因此,次级债务(或者次级债券更好)就常常是它融资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与经营性的相仿。对于非经营性的,其运作从微观上孤立地看只导致了一系列的现金流出似乎不经济,但它提供的服务通常是城市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纯公共物品。由于没有正现金流,在已有的金融工具中除了贷款外只有市政债券中的一般责任债券适合此类项目,但市政债券在我国还不能发行,适用的工具十分匮乏。 非经营性设施融资难的关键在于它通常没有可以预见的正现金流入。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确立影子收费结构进而使金融工具得以成立,进行融资运作。对可以测定服务量的非经营性设施,其影子收费结构的确立应当与其服务量相关联;对难以测定服务量的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则可通过选定代理指标来确定影子收费结构。在具体分析讨论影子收费的做法及案例后,本文进一步地具体尝试设计了嵌入GDP指标的市政债券并详细讨论了其实质与拓展。 在我国目前法律、资本市场环境下,有些金融工具的使用有约束限制,因此需要变通方法来具体运作。除离岸金融方式外,对可测定服务量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影子收费和嵌入GDP指标的市政债券分别给出了具体的以实际情况为背景的设计案例,以本文的数据及讨论来看,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金融效率,更好的利用金融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研究[D]. 樊烨.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D]. 南云僧.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3].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崔国清.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4].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研究[D]. 赖玉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经济学分析[D]. 王兰芬. 山东大学. 2006

[6].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毛腾飞. 中南大学. 2006

[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投融资研究[D]. 李靖. 贵州师范大学. 2007

[8]. 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研究[D]. 李香花. 中南大学. 2011

[9].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D]. 王卉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10].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研究与创新[D]. 陈骥. 浙江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