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管道刷漆作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论文_张德龙

一起管道刷漆作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论文_张德龙

天津永安职业健康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急性职业中毒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性的毒物在几分钟或者是数小时内大量的进入到人体之中所引起的中毒现象,属于十分常见的职业事故。特别是长期和化学品接触的职业群体而言,其发生率明显较高。因此笔者结合实践,就一起管道刷漆作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展开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管道刷漆;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调查

急性职业中毒是较常见的职业事故之一。尤其是那些不得不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的职业,如制药行业、化工行业、制鞋行业、油漆加工制造行业等,更是急性职业中毒的高发群体。急性职业中毒的后果自然是很严重的。不仅仅会给劳动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痛苦,还有可能给劳动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并且给用人单位带来巨大的风险成本和赔偿成本。急性职业中毒原因较多,要想降低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率,就要仔细地分析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从源头上寻求其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来尽可能地避免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一、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率更是居高不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一)员工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不少职业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高空作业人员的风险在于脚手架坍塌造成身体受伤,或被重物砸伤身体等。而对于从事制药行业、化工行业、制鞋行业、油漆加工制造行业等一些长期面对化学毒物的职业的群体来说,他们虽然很少面临急性外伤,但却是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率较高的群体。然而,目前,不少职工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未能注重防范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同时企业也没有注重对劳动者进行自我防护方面的培训教育。有的劳动者甚至在需要进行防护的场合连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都不佩戴。这无疑是让有毒物钻了空子,使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许多。

(二)用人单位缺乏必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前面说过,那些长期面对化学毒物的职业群体的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率较高。这也意味着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只有当完善了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如密闭毒源、通风排毒设施等,才能有效地减少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但是,不少用人单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减少生产成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或是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不够完善,未能及时的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导致了员工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便置身于时刻都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危险环境下。

(三)相关部门对于劳动保护措施监管不力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敦促企业完善和加强劳保措施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与劳动保护相关的部门有时会监管不力,造成企业未能很好地执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相关条例,导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一些化工原料的安全性较差

虽然很多行业都离不开化工方面的原料,但如果化工原料的质量较过硬,那么其具备的安全性也就比较可靠,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率就会相对较低。反之,如果化工原料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其具备的安全性也就较差,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率就会较高。

(五)一些化工操作设备比较落后

一般来讲,先进的化工操作设备,其防护性能通常也比较好,不易泄露化工原料中的有毒物质。相反地,如果化工操作设备较落后,那么其防护性能通常也比较滞后,容易导致化工原料中的有毒物质发生泄露,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机器设备出现故障

在任何的企业里,如果生产机器设备发生了故障,都会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对于同化工原料打交道的企业来讲,一旦生产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极易造成化工原料中的有毒物质发生泄露,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七)企业的应急机制不完善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机制,一旦有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可以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对中毒人员进行临机处置,将急性职业中毒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一些企业的应急机制尚不完善,一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处理起来常常手忙脚乱。

二、实例分析

(一)基本概况

2014年11月10-11日,某作业单位人员1人进入某冷轧厂对通风机送风管道内壁进行管道除锈及刷漆作业,11日发生职业中毒事故,2人送医过程中不治身亡。接报后,相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会同安全环保人员就该起职业卫生中毒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职业卫生调查

该通风机室位于厂房地下1层。通风机进气口设置在风机主机侧面,直接利用地下通风机室室内空气进行送风冷却主电机,其进气口表面覆盖岩棉用于过滤空气,由于事故当天为检修状态,设备均处于检修状态,未运行。

现场调查发现事故现场无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作业人员作业流程为:除锈→调漆→刷漆。除锈作业采用手动物理除锈方式,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刷漆作业使用防锈漆,具体组分不详。刷漆作业采用自地下风机接口向送风口方向进行作业。作业方式为作业人员携带盛满漆料的油漆桶进入送风管道内进行作业,作业体位为强迫体位,呈匍匐状。作业单位未在现场配备强制送排风设备对作业管道进行强制送风、排风。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开展现场调查,并对事故现场环境空气进行检测和采样。经与救援人员核实,事故发生后现场保护完好,基本未发生变动。

经现场检测,事故现场氧含量为20.9%,一氧化碳、硫化氢未检出。综合分析作业使用的物料(主要为油漆和稀释剂),判断事故地点存在可导致急性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其同系物。调查组人员立即对事故管道内、事故管道口,事故地下通风室内的空气样品进行采集,并送回实验室分析。样品中检出苯、甲苯、二甲苯,其余物质低于最低检出浓度。其中事故管道内部苯、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10526.3mg/m3,15332.9mg/m3,1036.0mg/m3,分别超出国家标准约1053倍、153倍和10倍。同时本事故现场作业为密闭空间作业,虽有相关作业许可证,但未配备强制送排风设备。调查表明救出时2人未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和监测报警仪器。

(三)讨论

常温下苯、甲苯、二甲苯均易挥发,可形成蒸气进入环境中,其蒸气比重大于空气。苯、甲苯、二甲苯的毒作用机制相同,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且存在协同作用。短时间吸入大量苯、甲苯、二甲苯蒸气,可出现意识模糊,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或出现抽搐。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心跳骤停。检测结果表明,事故管道内部水平段有害蒸气未能及时排出,造成2人发生急性中毒死亡。总结本事故原因:(1)密闭空间作业管理混乱,未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作业原则。(2)进行密闭空间作业前未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估。(3)未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和监测报警设备。(4)职业卫生教育及培训不到位。

综上,建议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密闭空间作业管理。需进入密闭空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个人防护和危害因素检测等措施。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保障。应加强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工作,自觉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1]冯洪杰,甘亚弟,吕玉奎.一起天那水引起的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6)

[2]冯杰,梁玉霞,陈珊,欧武英.某市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02)

论文作者:张德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一起管道刷漆作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论文_张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