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谈干部哲学_陈云文选论文

陈云同志谈干部哲学_陈云文选论文

陈云同志论干部学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志论文,干部论文,学哲学论文,陈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云同志一贯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他认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而真正做到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又必须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他反复倡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把这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他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陈云文选》第3卷第362页)他认为,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陈云同志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陈云同志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会最深的就是实事求是。因此,干部学习哲学,就是要求做到实事求是。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承认实事求是并不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却并不那么容易。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陈云同志概括为十五个字,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字原则”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科学概括,是对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创造性发展。

按照陈云同志的切身体会,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解决一般原理、原则和具体实践的关系,解决片面的实际和全面的实际的关系,以及弄清情况和决定政策的关系。

第一、原则不是问题的出发点。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来说,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要有理论、原则的指导。否则就陷入盲目性。但是,要具体认识问题,却又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而必须从实际出发。陈云同志概括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九个字原则,就是解决一般原理和具体实践关系的彻底唯物主义原则的科学概括。按照陈云同志的解释:“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同上书,第371页)。 有的人把陈云同志的“不唯上,不唯书”理解为不看文件不读书,不执行上级指示和不要理论的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陈云同志是非常重视和提倡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认真学习、研究贯彻上级的指示的。但是我们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和把理论的指导转化为实践的时候,就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而不是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地执行上级指示,也不是从某一理论原则出发,生搬硬套去剪裁现实。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深刻地指出:“对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贯彻执行,而不是一味盲目执行。”“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50页)同样,“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同上,第51页)陈云同志概括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是对毛泽东同志《反对本本主义》思想的发挥,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的创造性发展。从唯物论的原则来说,上级的指示、文件、书本上的原理、原则,如果是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正确的,那么它对新的实践就可以起指导作用,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但是理论、方针、政策的运用和执行又必须和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文件、方针、政策,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研究、处理问题的出发点。研究、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只能是实际。正如恩格斯所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页)

第二、关键是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还是从片面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处理问题,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但是为什么有些同志的主观愿望也许是想从实际出发,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呢?陈云同志精辟地指出:“从实际出发的关键是,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还是从全面的实际出发?有些同志不花时间去弄清楚全面情况,弄清楚事物的本质,而是看到一些现象,就想当然,发议论,作结论,这是十分有害的。所以,重要的是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陈云文选》第3卷第46页)在这里, 陈云同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片面性、表面性是主观性、主观主义或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源。陈云同志指出:“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陈云文选》第3卷第371页)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看问题的片面性而达到全面性呢?陈云概括为三条: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

按照陈云同志的阐述:交换是带头的。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即使是同自己相反的意见,我们也要作些分析,吸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对于不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把它驳倒。愈是不正确的,就愈要把它驳得彻底,既然要批驳,就得找证据,这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陈云同志认为:正确的意见往往就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这就是说真理总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检验黄金的纯度要用试金石,验血也有参照的标准。所以,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在比较的时候,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

反复则既是认识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作了比较以后,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因此,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作出决定。政策决定了以后,也还要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

“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原则,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发展,既明白通晓,便于把握,易于操作,又十分科学,内涵很深。在层次上,也是逐步深化的。“交换”这是考察、认识一个具体事物本身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其实质就是把任何一个事物和过程当作有正、反两方面以上的多种联系的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和把握,揭露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使认识从片面达到比较全面。比较则是进一步分析矛盾,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即内部联系,并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作出比较科学的决策。反复则是进一步分析矛盾的发展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的转化。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近似螺旋的曲线,认识上的反复过程,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内部都包含正面与反面,有利与不利,顺利与困难等互相对立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僵死不变的,而是活生生地可变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认为正确的东西,由于条件的变化,就可以变成不正确的。这在认识上就需要出现反复。同时人们对于有些问题的认识,有时看到有利方面多些,而对不利的方面则看得少些,或者相反。通常在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问题往往有一个侧重面,认识的全面性就是要求从各个侧面都充分考虑一下。这种考虑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决定问题,特别是比较重大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就要留有反复考虑的时间,不要马上匆忙地作出决定。陈云同志概括的“交换、比较、反复”,正是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方法,是使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认识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贡献。

第三、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陈云同志认为,要做到实事求是,领导机关制定政策,最重要的是把实际情况弄清楚。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一原则,意义非常深刻,非常重大。这是关系到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关系全党的作风的重要问题,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的创造性发挥。在作任何一个重要决策之前,作认真、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弄清情况,这是陈云同志一贯的作风,也是陈云同志所以能够成为实事求是的楷模的重要条件。讲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如果离开调查研究,则实事求是就会变成空话或套话。所以,要学会搞调查研究,这是干部学哲学,树立实事求是作风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也有不同的调查法,有的粗枝大叶,走马看花,也是一种调查研究。但是,我们要真正弄清真实情况,只靠走马观花、粗枝大叶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在时间上,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而且在方法上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切实有效的方法。陈云同志提倡高级干部要带头学哲学时,不仅强调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根据他的切身体会,还总结出调查研究的有效方法。一九九○年陈云同志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问题时,就说过:“搞调查研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亲身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领导干部都有敢讲真心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后一种调查研究,有‘真、快、广’的特点。所谓真,就是他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讲心里话。因为他们信得过你,知道你不会整他们。我就有这样一些朋友。所谓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及时发现。所谓广,就是全国各省市各行各业,都有很多高中级干部(包括离休、退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两种调查研究都有必要,缺一不可。”(《陈云文选》第3卷第372—373页)

陈云同志认为,干部学哲学,不仅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而且,掌握唯物辩证的观点、方法,还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立场问题。如果一个人的立场不正,看问题掺杂个人得失在里面,就不会把问题看得很清楚,如果讨论问题时,强调讲面子,有利于他,有利于他的面子就赞成;对于他的面子不好看的,便不赞成。这种人就不会讲真理。所以,陈云同志指出:在对待客观事物的看法上,“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如果尽是为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无产阶级立场。大家如果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陈云同志文选》第1卷第346页)陈云同志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党和国家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鲜明党性、阶级性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它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一致的。因此,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无产阶级立场,而无产阶级立场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的大公无私的立场,就是一切的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言论行动都以是否合乎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那么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的观点、方法。才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客观事实,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是无所畏惧的,才敢于讲真理,而不讲面子,才能“论事不论人,论人不论脸”,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总起来说,陈云同志提倡干部学哲学的思想,其目的是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方法问题。这是提高全党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革命觉悟的根本,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学习和把握的最重要的东西。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我们研究马列主义“就要真正能够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4页), 陈云同志对此作了创造性发挥和发展。

标签:;  

陈云同志谈干部哲学_陈云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