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栏:具有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垄断_市场垄断论文

第一栏:具有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垄断_市场垄断论文

专栏1:当垄断国企加上公益色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公益论文,色彩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企改革未来之路在何方?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不久前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未来会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和竞争领域的国企。

把国企分为“具有公益性质”和“竞争领域”,反映了当前决策层对国企改革认知的深化。相较于上个世纪90年代,抱着跳万丈深渊的决心,不惜让几千万工人下岗也要让国企“减员增效”,相较于主流经济学界迷恋于把国企变成“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这表明,中国的国企改革已经逐步渡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感。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

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一定会出现垄断。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企业为了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以获取超额利润。而信用、股份制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克服了单个资本主要依靠内部积聚的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局限性,把分散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发展成为大资本,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垄断。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企只有在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履行自己的公益职能。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家国企处于和其他企业充分竞争的状态,那它是很难履行太多的公益职能的。因为这会降低它的利润率,使其相对成本显得过高,进而在竞争中失败。只有在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垄断”地位,国企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生产或经营目标调整为公益,而不再仅仅是利润。

有人总是把国企当成自己眼睛里的沙子,容不得国企的存在。当国企亏损时,他们说国企效率低下,应该改制;当国企盈利时,他们又大叫国企“与民争利”。现在,国企为自己确定了“具有公益性质”的目标,他们又把它说成是为了维持垄断地位而换上的马甲。但无论如何,国资委提出了未来垄断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只要国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国企在公众中的美誉度、认同度就必然会逐渐增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第一栏:具有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垄断_市场垄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