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病因趋势与防治论文_周红银

云南省寻甸县中医院妇产科 65520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出血的病因趋势,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0年-2013年产科出血病例,分析、总结产科出血病因趋势。结果:根据全国数据统计表明,产前出血原因中,胎盘前置在2010年-2012年并无明显变化,但是在2013年开始显著下降;胎盘早剥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很大变化。而异位妊娠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升高幅度较大,明显高于胎盘前置、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的占比一直比较高,且连续四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其次,子宫破裂的占比也相对稳定,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目前,产科出血仍然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应结合产科出血病因趋势总结产科出血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产科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科出血;病因趋势;防治措施

根据全国数据统计[1],我国在2010年-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为53.4/10.3万,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等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产科出血是最重要的原因,大约有50%-56%左右孕产妇均是由于产科出血而亡。分析2010年-2013年孕产妇死亡因素中产科出血构成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产科出血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也说明近年来产科出血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下面主要就我国2010年-2013年产科出血病因趋势及其防治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0年-2013年产科出血病例,分析产科出血的具体病因,并且总结产科出血病因变化趋势。

2 结 果

根据全国数据统计表明,产前出血原因中胎盘前置在2010年-2012年并无明显变化,但是在2013年开始显著下降;胎盘早剥在2010年-2013年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很大变化。只有异位妊娠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升高幅度较大,明显高于胎盘前置、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的占比一直比较高,且连续四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其次,子宫破裂的占比也相对稳定,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 讨 论

根据上述调查统计表明,产科出血主要分为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其中异位妊娠是产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宫缩乏力、胎盘滞留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占比高达60%-70%左右,且四年来居高不下。

3.1 产前出血中的异位妊娠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报道总结,异位妊娠发生率持续增长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输卵管炎症增加。大约有超过一半异位妊娠孕产妇是由于机体炎症反应所致[2],厌氧菌、需氧菌、衣原体、淋菌等混合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原体。②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ICU)。根据相关报道[3],带ICU女性出现异位妊娠率相对于不带ICU女性会高出8-12倍,尤其是带器时间在2年以上女性,异位妊娠率较高。③输卵管手术。输卵管结扎术、吻合术、整形术等手术逐渐增加,可能会增加异位妊娠风险。

误诊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误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没有发生流产或者破裂之前,如果只是出现少量阴道出血现象,只有停经史,腹痛不明显,临床常常会被诊断成先兆流产或者早孕而进行人工流产或者保胎处理。②很多患者由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误诊为阑尾炎、急性胃肠等内外科疾病使诊断延误,错失抢救机会。③被误诊成急性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破裂、黄体破裂等其他妇科疾病。

笔者认为,临床应在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末次月经情况、月经史、阴道流血等。同时应仔细询问患者腹痛的特点及其部位,特别是对于存在原发性、继发性不孕史、既往附件炎症史、带有ICU等患者,应提高警惕。其次,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且配合B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测定、后穹窿穿刺术等辅助检查,尽可能减少误诊率。一旦临床确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出血机会。

3.2 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胎盘植入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现的主要原因,基本上40%以上产后出血患者都是因宫缩乏力所致。本次研究显示,2013年宫缩乏力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孕产妇自身因素、产程因素、子宫局部因素等有关。对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应进行子宫按摩,并且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甲酯、米索前列醇等子宫收缩剂。必要的话,应进行手术干预处理。

胎盘植入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剖宫产术、刮宫术、人工流产术等不断增多,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胎盘植入的风险更高。加强产前胎盘植入诊断正确率,可有效改善预后。建议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应采用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胎盘植入率。

综上所述,目前产科出血仍然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应结合产科出血病因趋势总结产科出血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产科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8.

[2]藏钟英.信内动脉结扎术在妇产科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26(2):52.

[3]王教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1.-463.

[4]吴连方. 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11(11):791-792.

论文作者:周红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产科出血病因趋势与防治论文_周红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