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柏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柏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升了工作、生活的质量,但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会破坏环境,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筑设计环节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初始阶段,这就需要应用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标准,将其合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对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了绿色建筑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

1.1被动式建筑

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即人们的生活场所安全便捷、舒适健康,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被动式建筑理论的关注点。强调环境资源的节约与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充分利用; 建筑与环境的共生,从根本上关注“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倡导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1) 被动优先主要是强调在今后建筑设计中主要采用被动式技术,减少主动式技术,降低主动式技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2) 被动优先是通过被动式设计的方法调节室内声、光、热、温湿度,以保障室内环境质量。3) 被动优先的目的为了营造高效、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1.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如同海绵一样能够吸水,雨水能够在城市里得到利用或迁移。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能够被城市所吸收并储存,等到需要时再加以释放,用于灌溉绿化,冲刷道路,补充地下水等传统城市的雨水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排出城市雨水和收集城市雨水。海绵城市不仅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可以有效的维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影响绿色建筑的设计因素

2.1地域分布

地域分布是指在不同的地域内,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及文化底蕴。由于地域的差异性,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文化、习俗、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对建筑进行差异性设计。例如,热带地区与严寒地区建筑的形式不同,节能标准也不同。因此,绿色建筑需与当地自然环境及文化底蕴协调发展,不能独立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气候条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影响十分巨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们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来调节室内温度。虽然这些科技手段给居住人民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尽可能的把这些污染降到最低。绿色建筑设计应该充分重视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根据人体的最佳舒适度要求,结合当地环境及文化,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2.2场地环境

场地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和地貌两方面内容:1) 地形。地形是场地的基本形态,场地的总体坡度情况,地势走向情况,地势起伏大小是场地形态的基本特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场地设计应以适应和利用自然地下为主,保证经济的合理性同时对生态环境做出保护。2) 地貌。地貌是指场地地形的表面情况,由场地的表面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形态和所占比例决定的,一般包括土壤、岩石、植被、水面等方面的情况。土壤裸露程度,植被稀疏或茂密,岩石、水面的有无等方面的自然情况决定了基地的面貌特征,也是基地地方风土特色的体现。保护和利用基地中原有的植被资源是优化未来场地生态环境( 包括优化小气候、保持水土、防尘防噪) 的重要手段,土质影响场地绿化的造价和维护的难易程度,树种的选取应考虑到基地的表土条件。

2.3空间结构

建筑周边的空间结构在整个建筑区域规划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上来说,住宅区域的规划实质上是一块城市空间的规划,需要将住宅区域想象为一个结合周边空间结构的环境综合体,通过对住宅区域多种环境的设计并加以综合,形成一个整体。住宅不应独立于城市设计之外,应在城市设计的高度,将住宅的空间结构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利用周围的环境特色以及独特的社区文化,形成住区自己的风格,成为该区域的亮点。第二,为了更好的使区域内各个住宅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在设计住宅区时往往把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公交站、商业、公共服务设施附近,方便住宅区域居民使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区域内的消费水平,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的提升。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

3.1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选址及现场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应用绿色建筑理论主要在于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符合,使建筑工程与周围环境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地理环境给建筑施工阶段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施工难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为人们的出行、施工提供更多的便利,减少建筑人工、建筑材料等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选择较好施工的建筑地址,还利于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确保周围环境的留存。

3.2降低环境负荷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理论,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程度减轻污染物质的产生量。设计人员要从建筑材料入手,使用寿命长、可循环使用、可回收、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工程建造时对环境的危害,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不使用建筑物,对其进行拆除时,还可对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强对先进建筑材料的应用,如清水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轻型钢材,降低对自然的危害。

3.3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也使建筑技术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摒弃了传统建筑技术工艺的粗放形式,越来越注重利用自然能源,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些能源不仅可再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洁净,如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空调、光导管自然采光系统、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地热供暖系统等等。以地热供暖系统为例,其主要是将钻凿地热井、地热水回灌、热能梯级利用、热泵对地热尾水进行热能回收等有效的集中为一体,通过利用水源,并采用热泵原理,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移。地热供暖系统的良好应用,可降低采暖的能源消耗,实现地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所处区域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提升绿色建筑的整体节能环保水平。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层出不穷,绿色建筑理论的产生符合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利用。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初始阶段,设计质量对后期建设和拆除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周围环境也有直接性影响,为降低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整体建设水平,要充分结合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重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降低环境负荷、注重使用者的感受以及合理设计建筑外部环境等,为人们设计、建造出一个合格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弓亚栋.建设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D].西安: 长安大学,2015:2.

[2]李大慧.严寒地区健康住宅设计研究[D].太原: 山西林业大学,2012:8.

论文作者:项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