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卫生院东城分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联合采用耳穴针与针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抽选本院心脾两虚型失眠者60例,遵照随机抽签法开展分组工作 ,即试验组、参照组分别给予耳穴针结合针灸、复方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的总有效占比为90.0%显著参照组的80.0%,P<0.05。结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者给予耳穴针结合针灸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失眠;耳穴针;针灸
在祖国医学中,失眠可划入“不寐”、“目不瞑”等范畴,主要因阳不进阴而造成的以入寐困难为特征的疾病。病情较轻者,有寐但极易醒,且醒后难以入睡;而严重者则无法入睡,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对我院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者采用耳穴针与针灸治疗,所获结果颇丰,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者筛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间治疗者;本组试验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随机抽签法原则以1:1分组,即试验组(30例)和参照组(共30例);其中试验组:男女占比1:2,年龄区间26~61岁,年龄均值(40.25±6.14)岁;病程范围4个月~4年,平均(2.15±0.62)年;参照组:男女比例12:18,年龄分布27~63岁,平均年龄(41.31±7.05)岁;病程取值3个月~3年,平均(1.67±0.65)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性,P>0.05,可用于治疗对比中。
1.2排除和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吻合,患者睡眠时间低于4h,且使用安眠药效果甚微或服药后可睡眠6h,连续超过15d者;②与中医辨证分类标准相符合,属于心脾两虚者;③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而致使失眠者;②患有神经障碍者;③处于妊娠、哺乳期致病者。
1.3治疗方案
1.3.1 针灸结合耳穴针治疗:①针灸治疗:取四神聪穴、安眠穴以及神门穴、百会穴作为主穴;而选取三阴交穴、心俞穴、内关穴、脾俞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视为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方法,针灸时间控制在30min,于1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②耳穴针:采取神门穴、内分泌穴、交感穴以及心、脾、小肠穴、皮质下穴、神门穴等穴位,同时给予王不留行籽经胶布紧紧粘附在0.6cm×0.6cm大小的胶布中心,利用镊子将其夹住贴敷在耳穴部位,每日自行按压3~5次,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睡前可将按压力增强,以患者疼痛可忍受最佳。1日治疗1次,10d记为1个疗程,连续医治3个疗程。
1.3.2 复方枣仁安神胶囊医治:取复方枣仁安神胶囊(产自北京三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2F200110145)治疗,给药量1~2粒,于睡前口服,持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3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评定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标准,可分等级有:①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h,睡眠深度,醒后四肢有力评定痊愈;②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睡眠时间延长到3h,睡眠深度提高;但总睡眠时间低于6h评定显效;③失眠表现有所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超过3h评定有效;④经治疗后,睡眠无显著改观或恶化评定无效。其中总有效比率=痊愈比率+显效比率+有效比率。
1.5统计学应用
选择SPSS20.0软件开展数据统计,60例的总有效率由“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间用检验;两组间比较如果存在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治愈者12例(40.0%)、显效者10例(33.3%)、有效者5例(16.7%)、无效者3例(10.0%),总有效占比90.0%(27/30);参照组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9例(30.0%)、10例(33.3%)、5例(16.7%)、6例(20.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祖国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主要病机在于心,其伤身过度,损害心脾以及心神失养等造成。而本病治疗的原则重在调节阴阳、养心脾、补血安神等。故本组研究取心经原神门穴以及心包经络穴内关,可具有安神作用,是针灸失眠的君穴;而取心俞穴可改善心脏之气通阴阳,继而平五脏,起到宽胸理气以及疏络定神的效果。其中心俞和脾俞、三阴联用可补气养血;足三里因组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其可补气益血,特别对于因虚而造成的失眠效果颇高。百会和神经均为督脉经穴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穴位,两穴位结合可提搞安神宁心之效。经现代医学研究,神经和神经紧张直接影响大脑皮质功能和失眠密切相关,其本质病位在心脑。合理刺激头部经络,可缓解脑血管痉挛现象,加速局部微微循环;且能影响大脑皮质,阻滞大脑处于异常放电中,其患者全身呈放松状态快速入睡。安眠穴视为经外奇血,可产生镇静定神的作用;经临床研究[3],该穴位能改善颅内外血管以及神经机能之效,同时还激发脑内源性啡肽等介质的释放。上述穴位共用之,可达到补益健脾,镇静定神效果;且针灸治病,可集防治和保健于一身,连续针灸穴位,无毒副作用。
本组研究中,对心脾两虚型失眠实施耳穴针与针灸治疗,观察的总有效占比为90.0%显著参照组的80.0%。由此提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针可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所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具有疏络活血,宁心安神之效。其《东医保鉴》中则提及到用手按耳轮,不论数遍,可补肾气,预防聋聩,治愈不寐。而在《厘正按摩要术》中亦指出耳处分布心、肝、肾、脾以及肺等五脏,故通过穴针疗法,可共奏补气益脾,养心定神之效果。针灸结合耳穴针治疗心脾两虚失眠者,可缩短治疗进程,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极高。
综上分析,对心脾两虚型失眠者行针灸结合耳穴针治疗疗效颇高,操作简易,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冼敏玲. 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06(11):20-21.
[2]李加玲. 针刺联合耳背刺络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04(06):29-30.
[3]蔡昕宏.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3(22):06-05.
论文作者:李继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耳穴论文; 针灸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