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有效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增长80%_经济增长论文

增加有效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增长80%_经济增长论文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确保经济增长80%,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需求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向国内外宣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要确保达到8%。这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998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必须确保8%?实现这个目标的客观条件是什么?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关键在哪里?这是笔者在本文中着力研讨的问题。

一、确保实现经济增长8%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终于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国民经济呈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这是我们多年来力求实现的经济运行的最佳效果。但是,这种良好发展态势是一种暂时现象,还是必然趋势?能否长期保持下去,如何保持下去,这是人们普遍关注并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并呈现同向发展的趋势,即高通胀时高增长,低通胀时低增长。通货膨胀的高低取决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否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出现供给不足,供应紧张,容易引发高通胀,但这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比较高;当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时,出现供销平稳,通胀率较低,经济增长也比较平缓;而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则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供过于求,生产过剩,甚至经济萎缩。这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现象。要做到“高增长、低通胀”这种最佳效果的长期共存是不容易的。从去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伴随着我国的低通胀,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部分领域生产过剩,企业亏损面加大,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等问题。有的同志问,面对市场经济的这种一般现象,我们能否通过有效的工作,在低通胀的情况下,使我国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其关键在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否准确、有力、得当。如果宏观调控做得好,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结合点找得准,启动市场和刺激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力,我们就有可能在通胀率不太高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如果宏观调控措施不力、不当,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而盲目刺激需求,导致经济资源的超常利用,再次引发经济过热和高通胀;要么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资源大量闲置,使经济增长速度过低,甚至出现经济萎缩,从而带来失业率增高,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当前各方面情况分析看,近期内引发经济过热和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而防止经济增长过低,努力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为什么今年的经济增长要确保达到8%呢?

1、确保经济增长8%,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前提。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纲领,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做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发展的两大课题。按照党的十五大要求,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在不断地深入进行。这些改革都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造成各方面经济和利益关系的紧张,影响人们的信心,这些改革都将难以顺利进行。从对外开放的需要来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将会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加快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进程。如果经济萎缩,使外商望而却步,我国的国际形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国际力量对比来说,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有了长足进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仍然很大。长期保持较快经济增长,不断扩大我国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确保经济增长8%,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有的同志提出,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是对的,但为什么非要8%呢?5%、6%行不行。我认为,国务院提出增长8%,不是随意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我国国情和12亿人口出发提出来的一个科学的指标,是满足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必须达到的指标。目前,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我国的潜在失业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且每年城镇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者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者,就达700多万人。按有关部门测算,全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安排新增就业80多万人,经济增长必须达到或超过8%,才能缓解就业压力,基本满足就业需求。如果增长低于8%,就业矛盾就会更加突出,还会引发其他矛盾,危及社会稳定。

3、确保增长8%,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需要。按照历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测算,经济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长不到0.7%。近两年这个系数提高了一些,但不稳定。即使按1:1计算,今年经济增长8%,全国财政收入才能增加690亿元。在正常情况下,用这些钱很难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如果经济增长低于8%,财政就会更加捉襟见肘,难堪重负。

4、确保经济增长8%,是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社会浪费,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的要求。由于多年来的重复建设,某些领域已出现了供应过剩,生产能力闲置,库存增加,资源浪费的情况。如果经济增长过低,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经济整体效益会进一步下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按照以往的规律,经济增长一旦下滑,再要启动增长,则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样,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更大,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确保经济增长8%存在着客观可能性

对于确保经济增长8%,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认识。有些同志认为,实现今年增长目标没有问题,理由是各级政府对保持增长速度轻车熟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从1979年到1996年的18年间,平均年增长为9.9%,因此,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似乎已成了常规。也有些同志认为,今年确保经济增长8%难以实现,理由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潜伏的各种矛盾已经开始集中显现出来,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供应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克服,必然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我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是不全面的。确保经济增长8%有很大难度,对这一点应该充分认识,但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应该承认,过去18年年平均增长9.9%是有一定水分的。且不说虚报和浮夸的因素,仅无效投资、库存积压商品、积压房地产而形成的经济增长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把这些因素剔除出去,以往的增长速度就会大打折扣。今后,我们不能再追求那种无效益的增长速度,而是要实现较高效益基础上的快速发展。按此要求,在今年各方面条件并不宽松的情况下,确保经济增长8%,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具备继续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客观条件:

1、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还比较落后,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还不高,广大农村交通、住房等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客观上存在着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

2、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依然很高,在低通胀的情况下,储蓄仍是居民最稳定、可靠、安全的投资渠道,可以为我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3、我国的一些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经济总量却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节约资源的潜力很大。只要通过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资源和原材料消耗,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不会出现能源和原材料短缺问题;

4、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按第一、二、三产业之比,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存在很大的空间。这样,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为工业企业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5、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开始由传统的“衣、食”为主逐步进入以“住、行”为主的结构升级阶段。建筑业、房地产业、汽车工业、交通通讯业、旅游业等与“住、行”消费升级直接关联的产业,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可能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确保经济增长8%,既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存在客观的条件。能否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三、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是确保经济增长8%的关键

按照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推动经济的适度增长,必须使社会总需求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社会总需求启动不起来,经济则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国内需求与商品出口形成的国外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从今年国内外形势分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增强,国外需求的作用在减弱。我们要在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净出口的同时,立足于增加国内需求。这是启动市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增长8%的重要途径。

1、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近几年,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净出口数额逐年增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1997年GDP实现8.8%的增长率中,约有两个百分点是由净出口带来的,出口总额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但是,由于东南亚和韩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贬值,出口竞争力增强,而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又不足,抑制了我国产品的进口,使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加上我国与欧美国家长期巨额贸易顺差,贸易磨擦加剧,为扩大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必要采取措施鼓励进口等因素,今年外贸净出口数额预计会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减弱。另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国地位来讲,也不可能把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扩大国外需求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美国是世界上出口额最多的国家,但其出口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余92%都是靠国内需求。我们这样讲,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出口;尽可能扩大净出口,也并非无所作为。但是,从当前来看,把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寄托在扩大国外需求上是不现实的。

2、扩大国内需求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在以往短缺经济的时期,经常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导致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宏观调控主要是控制需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供给。而在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保障供给转向了启动需求。这是当前市场的一大特点。应该承认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是我们过去长期梦寐以求的事。问题在于,情况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也要随之而改变。我们过去对保障供给驾轻就熟,但对今天的启动需求却知之甚少,手段不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课题。

应该承认,当前启动需求的困难是很多的。从投资需求来看,由于现存经济结构内大部分产品生产过剩,各类投资主体难以找到可以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项目,投资热情减弱;从消费需求看,由于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有减缓趋势,人们的消费倾向发生了变化,在股票、债券等投资性领域的支出加大,加上城市居民原有的消费热点范围已接近饱和,新的消费如住房、汽车等又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很快形成热点,农村消费的开发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启动消费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探索新的需求热点,采取有效的措施。

我认为,扩大国内需求,必须采取扩大投资需求和启动消费需求两手抓,近期内以适度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依此创造新的消费热点的方针。

首先,要适当扩大投资需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增加投资,可以启动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可以拉动钢铁、建材等生产资料市场;可以为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基础;也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按照一般规律,投资的40%可以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启动消费市场。问题是资金往哪里投?有效的投资项目是什么?我们不能采取简单放松银根的办法,不能再按照原有的生产结构和低效运行格局去生产积压产品,也不能再搞重复建设,造成新的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与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相结合,切忌盲目铺摊子,一哄而上。要选择那些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就业机会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和项目。

其次,要积极引导和启动消费。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看,消费需求能力是很大的,每年增加数千亿的储蓄额就是证明。问题在于实现这些需求目前存在体制、政策和供给结构上的种种障碍,影响和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政府部门面临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研究制订引导消费的政策和有关措施,不断拓宽消费领域。

有的同志担心,扩大国内需求,会不会引发经济的过热和高通胀?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其主要理由,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经济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宏观调控水平大大提高;二是买方市场的形成,增加了投资和消费的风险性,一哄而上的局面不会再度出现;三是投资体制改革,国家对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抑制了投资的盲目性;四是金融体制改革,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减少了贷款的随意性。

总之,确保今年经济增长8%,主要在于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扩大国内需求,涉及到工、农、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扩大需求不是过去的那种乱铺摊子、重复建设,而是需要探求新的需求热点,扩大有效需求。为此,必须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1、扩大投资需求必须立足于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

应该看到,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结构升级迟缓。我国的买方市场只是一个相对的、低水平的买方市场。一个省能生产的产品,各省都有;而难以生产的产品,谁也没有。这种结构趋同是造成我国经济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我们扩大投资需求,不能再走这条老路,而是要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投资的方向应放在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方面。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加快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途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主要是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能源物耗大、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密集产业发展滞后,一些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又影响其他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扩大投资需求,就是要在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提高国家经济整体素质。

根据以上要求,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在生产领域应放在那些有市场、有效益、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竞争力、生产短线产品的企业和行业;在建设领域要放在那些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并有较高回报率的方面,主要是农村水利建设、能源、交通、通信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普通居民住宅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等。

2、启动城镇居民“住、行”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居前三位的是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住与行”消费已远远超过“衣、食”消费,成为城镇居民追逐的消费热点。1997年我国出售商品住宅中,私人购房的比重已占58.7%,比上年增长27.7%;私人学车、购车人数迅速增长,1997年全国汽车销售量中,私人购车的比重已超过40%;现代化通讯手段和电脑等信息类产品快速进入城镇家庭;1997年我国旅游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5%,其中来自国内居民的旅游收入增长29%,比来自国际的旅游收入增长高出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出游率已达92.4%,农民的出游率也超过了40%。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开始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启动居民“住、行”需求有着充分的客观条件。

问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福利化实物分配住房制度和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严重束缚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住、行”行业的发展,成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的主要障碍,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最近几年,我们加大了房改的力度,但同时仍有大量新建住宅进入旧体制。以上海为例,1991-1997年,累计出售公房3400万平米,而福利分配新建住房达到4600万平米。只要旧的福利分房制度不废止,人们就不愿花巨款买房,居民的住宅消费就不可能成为新的热点。基础设施落后也严重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公路建设与居民改善交通条件的需要之间矛盾十分尖锐,许多城市采取限制汽车出行措施,使不少有能力购车者持币待购,限制了居民购车需求的实现。在现存积压商品房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或质量低劣而销售不畅。另外,长期以来住宅、汽车的公款消费,吊高了“住、行”商品的价格,使居民欲购者望“房、车”而兴叹,也阻碍了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

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坚决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将国有和集体单位原有的住房建设投资转化为对职工的购房消费补贴,并提高原有的公房租金和住房公积金比例,并通过清理各种乱收费,降低住房价格。要学习国外经验,研究措施,推进住房信贷,改善售后服务,开放二级市场,促进住房需求。同时,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推动“住、行”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3、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亿万农民消费。

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却由1990年的46.37%下降到1996年的39.38%,出现了“城热乡冷”的局面。实际上,农民消费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有资料显示,在农民的诸多消费需求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需求已占到第二位,大大超过了“衣、食”需求,也超过了住房需求,“用”已经成为农民新的消费热点之一,农村正处于家用电器普及率快速上升的阶段。问题是,农村市场开发滞后,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城市市场的高消费,忽视农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使农民难以买到需要的产品。另外,农村各种收费名目繁多,农民负担沉重,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也影响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因此,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消费,一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开发农用产品,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扩大耐用品消费创造条件。

4、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需求。

1997年,我国国内居民出游6.44亿人次,说明旅游正在成为迅速成长的现实需求。我们要以积极姿态,适应这些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五、扩大国内有效需求需要研究的几项政策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启动适度消费。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直被宣传为勤俭持家的典范。这在短缺经济时期是必要的。但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这种观念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合理消费和消费升级,不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挥霍无度的无效消费,特别是公款消费,对居民力所能及的适度消费则应大力提倡。要适应新的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墨守陈规的陋习,探索启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2、要审慎地利用财政和金融工具,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是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适度扩大政府支出是刺激投资需求、扩大社会总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通过“费改税”把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增加财政支付能力。同时,可适度利用财政手段发债筹资。目前,我国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左右,大大低于国际20%的标准。通过适度增发政府债券,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会发挥有效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有利于启动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要选准项目,对那些有市场、有效益的投资项目,加大贷款力度,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噎废食,裹足不前。

二是要选择适当时机,调整存贷款利率,既可启发居民消费,变“货币回笼”为“商品回笼”,又可降低企业利息费用开支,改善效益状况。

三是要实行差别利率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和行业,应实行优惠利率;反之,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则实行较高利率,以体现“奖优限劣”。

四是要稳步发展消费信贷,使信贷在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旧有铁饭碗和福利制度逐步被打破,而新的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人们对新的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保障制度尚存疑虑,有钱不敢花,存入银行以增加自我保险能力。加快建立并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目的是为居民建立安全、可靠、规范、覆盖面更宽的保障体系,解除居民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后顾之忧。但是,目前各地已经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还比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县级,缺乏调剂能力;覆盖面还不够宽,多数只限于国有企业,而“三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尚未纳入统筹范围;强制性还不够强,有的企业拒不交费。因此,保障力度还不够大。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过渡到省级统筹,将目前向企业和个人收费变为征收社会保障税,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城镇企业和职工,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增强保障力度。这样,居民可以消除后顾之忧,增强现实消费欲望,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有效消费需求。

4、加强再就业工作,增强消费能力。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批职工失业和下岗,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适当扩大投资需求,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组织下岗职工兴建城市公用设施;鼓励下岗职工兴办各类经济实体;积极扶持城镇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鼓励职工自谋就业门路。对失业和下岗职工待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要通过财政、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筹资,保证这部分人员的正常消费。这既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也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措施。

标签:;  ;  ;  ;  ;  ;  ;  ;  ;  

增加有效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增长80%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