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渐进发展与技术问题_转移支付论文

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渐进发展与技术问题_转移支付论文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渐进发展与技术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难题论文,农村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在教师关注的五个问题中,有两个问题都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关。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对此十分关注,也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事实上,我们现在谈“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都离不开一个大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在全国推开。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子女教育负担较重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此,各界都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个共识,一个判断”。所谓“一个共识”是,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财政状况好于县以下政府,因此,中央与省政府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或者更为明确地提出中央与省政府应该成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所谓“一个判断”是,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机制,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能够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基本保障,但现实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体制问题。

那么,现行的体制问题到底在哪儿呢?进一步完善从何着手?笔者的观点是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实际上,“以县为主”新体制的出台,就是在税费改革的刺激下,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的背景下渐进形成的。下表是从1995年开始中央实施的转移支付项目(见第13页)。

1995年以来中央实施的转移支付项目

名称

时间内容 受益对象

改善办学条件,包括解决农村

小学、初中的危房问题,新建校 568个国家级贫困县、284个

国家贫困地区1995年~2000年 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教 省级贫困县,受益人口约2.5亿

义务教育工程

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及课桌凳,培

训教师和校长等

增加了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 未通过省级“普九”验收的

2001年~2005年 的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及在贫困地 经济薄弱县522个

区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等新的内容

国家贫困地区1997年~2000年 资助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义务教育助学金 2001年~2005年 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西部地区贫困学生

免费教科书专项经费 2001年~2003年 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家庭贫困学生

农村中小学

2001年起

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工资补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师工资专项

2001年~2003年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基本消除现存中小学危房

2003年~2005

8.64万个教学点

农村中小学

2003年~2007年 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25.2万所农村完全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3万所乡镇初中

农村寄宿制学校

2004年~2007年 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

兴建、改建6400所寄宿学

建设工程 校,缓解320万贫困家庭学生

上学困难

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中央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实,正是由于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逐年加大,才会有2001年确立的加大中央与省转移支付力度,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的“以县为主”的新体制。

目前,新体制本身正处在不断完善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各级政府责任的划分问题。新体制提出,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中央与省财政应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从目前来看,转移支付的政策意义非常明确,从最初的“两基”目标到现在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都反映了专项教育转移支付明确的政策取向。但有一个基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就是中央、省、市(地)、县各自承担多大比例的责任。只有确认了这个比例,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基本保障问题。

第二,教育转移支付被挪用与挤占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教育经费统一由各级财政管理。在财政预算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被挪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不仅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应该用于教育的不能按足够的比例拨付给教育部门,就连专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也经常被挪用与挤占。这里有一个体制的问题,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走向看,应该实行财政统一管理。但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可否采取这样的措施——在县级实行独立的教育转移支付账户,由教育部门直接管理?

第三,缺乏足够的统计信息,无法准确测算不同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需求总量以及分项的支出结构。明确各级政府分担责任的一个技术前提是,能够清晰地计算各地区农村教育经费需求的总量及各专项支出的总量。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讨论如何根据各级政府的财力分担这些支出项目。

第四,缺乏足够的统计信息,无法清楚分析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及其财政供给能力。尤其是到了县级,很难分清转移支付是来源于中央还是省财政。另外,在说明县财政困难的时候,许多地方往往使用可支配财力,或本级财政收入作为指标,而不是总的财政支出作为指标。以税费改革为例,县财政往往都是说,由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与教育捐集资,教育经费缺口有多少。但实际上,改革后(税费改革之初),两税的税率提高了,预算内收入增加了,而增加了的部分应该有一部分用于教育,但很少有县财政谈到这一点。

总之,依笔者看,从中国目前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政府应该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基本保障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在于体制与技术问题。从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演变的过程来看,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改进过程,一个管理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

标签:;  ;  ;  ;  

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渐进发展与技术问题_转移支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