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状况跟踪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应力论文,高职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毕业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09)11-0105-03
一、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状况跟踪调查的背景
高职院校迅速发展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大量的市场需求、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以及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模式所导致的21世纪初以来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三个主要因素使以职业为核心、以市场为杠杆的高职教育具有广阔生存空间。如何使高职院校能够在良好的时代背景中立足、成熟,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就是其最佳试金石。我国高职院校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其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每一所高职院校要想具有独有之特色,必须对于市场取向、人才需求、社会信息、职业特色、学生样态、教育方式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学界研究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往往着眼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适应状况关注较少。事实上,为了寻求学校发展的立足点,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更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及学生工作后的表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以来就有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近几年学校高职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为了更好地改进高职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本课题组进行了对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跟踪调查。
二、调查方法、对象、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毕业生座谈,企业访谈。
2.调查对象:畜牧兽医、会计、建筑、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等专业的140名2008年毕业生,四川资阳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30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往届毕业生及其他企业的30名往届高职毕业生。
3.调查内容:毕业生的基本境况(包括身体素质、家庭环境、工作性质、价值取向)、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工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境况方面
高职生来自农村的占72.5%,其中往届毕业生80%、应届生65%;来自小城镇的占11.25%,其中往届10%、应届12.5%。被调查的往届毕业生没有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学生,应届生中单亲家庭占6%,留守学生占8%。高职毕业生能坚持锻炼身体的只有23.75%,没有锻炼的占76.25%,其中真正不想锻炼的学生仅占3.75%;应届生锻炼身体的学生占28%,比往届的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重视个人发展空间的占40%,重视工作环境及稳定性的占45%,其中往届毕业生对薪金看重的在调查中没有表现出来,应届毕业生看重薪金的占16%。
从对毕业生基本境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中小学基础比较差的农村,但近几年来自城镇的学生比例有所提高。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问题学生比例有所升高,这一现象在未来十几年将有扩大的趋势。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虽然应届生比往届生在这方面的比例有所提高,但自觉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价值取向方面,应届生虽然以自我发展为主但较往届学生更为功利。乡镇学生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错位心理、较为薄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大部分体现在问题学生)、缺乏锻炼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对从事一线工作的毕业生社会适应力会造成很大影响,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比较长,社会认同度比较低。
(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问卷调查的结果是:毕业生中自我评价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占62.08%,往届的占70%,应届的占54.08%;交往能力一般的占24.79%,往届占11.94%,应届占18.16%;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占13.13%,往届占5%,应届占9%。主要表现在缺乏交往技巧(32.5%,应届36%,往届29.6%),缺乏信心(应届22%,往届10%),且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在访问过程中了解到高职生具有唯人际交往而交往的倾向,交往的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同时在学校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学生(比如学生会干部、各协会组织者或成员)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表现较为突出。
在比较浮躁而功利的时代大环境中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现代大学生十分重视且最易引起他们关注的一种能力。在所调查中的交往、工作、团队精神三方面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肯定评价度为62.08%(而另两项各自为49.46%,36.25%),也是最高的,往届毕业生比应届生在这一方面有一定优势,这种差距部分要归因于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之结果。但总体上据调查发现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太乐观,直接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信心、缺乏技巧,其实质上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着缺乏锻炼的机会(不知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自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我认同度不高)、缺乏系统培训(难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交往能力)、缺乏人文知识涵养(语言交流、社会认识等方面比较肤浅)的问题。
(三)工作能力方面
问卷反映出来的结果:工作能力自我评价较强的占49.46%,往届(58.04%)明显高于应届(40.08%);工作能力一般的占41.43%,工作能力较差的占9.11%,往届的比例比应届的要少;在对待非对口的工作问题上,往届学生普遍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心态,而应届学生却表现出消极倾向(占44%);对工作细节问题的重视度(应届24%,往届23%)普遍不够,工作中缺乏创造性,满足完成任务的比例较大(应届占42%,往届43.33%);继续学习意图和钻研精神不够,能够继续学习的仅占41.25%,偶尔学习和不学习的比例比较大(往届占36.66%,应届占48%)。能够轻松完成本职工作的应届仅占10%,往届也只占16.66%。绝大部分学生都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很好完成工作(应届66%,往届76.66%)。在访谈中了解到目前高职生对待工作具有眼高手低、吃苦精神缺乏的倾向,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持有不太乐观的看法。
工作能力的强弱从职业能力的角度上看在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的结果看,问卷中反映出来的自我肯定评价度也没有超过半数,仅占49.46%,能轻松完成本职工作的仅占13.33%。在这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工作性质取向比较单一、盲目乐观、缺乏实干精神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工作中不太重视细节、满足完成既定任务,学习意愿度不强,可塑性较差,不求创造性,离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还具有很大差距。
(四)团队精神
在访谈调查中反映出团队精神是现在毕业大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大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精神,企业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职工间配合不够,个体意识比较突出。从问卷上分析,团队精神也不太令人满意。具有比较强团队精神的比例不高,仅占36.25%,应届占42.25%,往届30.25%。对团队活动比较漠然的比例较高,往届占56.66%,应届占48%。当然十分缺乏团队精神的比例也很低,仅占3.75%。
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是比较强的,但它和团队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体处于从属地位;后者强调的是团队中的合作精神,每一个个体都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全体成员的协调配合所表现出的共同努力是团队精神的核心。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够,不过也反映出一种令人乐观的内容,那就是应届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不断增强。
(五)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其发展空间也发生变化。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很大,在对近10个专业的调查中,人数较少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随着这几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也表现出很好的就业形势,建筑技术、模具与机械制造、会计等专业就业良好,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就业形势目前由于地域不同与专业的超前性而不容乐观。这表明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同样受到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影响。在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用人单位的性质和用人制度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不如私营、民营企业的用人制度灵活,国有小型企业不如国有大型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如果用人单位有较强的激励机制的话,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相对就要表现得好些,否则因综合条件不够好的毕业生很难有很大发展余地。
总体上看,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高职生社会适应力处于比较好的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呈一种正态分布。但是,无论是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还是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团队精神离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而且近几年高职生中还出现了价值取向比较功利,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及问题学生等方面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提高高职生社会适应力。
四、解决措施
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本课题组仅就作为教育方提出仅供参考的解决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解决学生基本情况方面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和研究农村学生。这一问题以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一直存在,而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乡镇。来自乡镇尤其是农村甚至是偏远农村的学生具有在城镇化过程中不相适应的一面。学校应该有针对地根据乡镇学生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发扬其优势,弥补其不足,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而不是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思想。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并落到实处。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提下,现代人身心建康一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具有被忽视的趋向。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毕业生反映很多学生跳槽的原因在于身体素质难以适应工作(一般企业总会让新到的学生直接在第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健康身心和肯干精神是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敲门砖,由此作为教育方尤其是职业院校应该探讨出较为理性的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基本素质。
3.关注问题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基础比较差,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之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学生逐渐增多的现实情况,高职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高职院校要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在研究问题学生的问题之所在的基础上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二)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职业院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寝室、班级、系部的连接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各种活动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平台作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该在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培养,由此应该从学生生活最多的交往圈做起,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系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至少加入一个协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的学生干部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得到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
2.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充分发挥学习场所的关键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第一,必须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的作用。第二,高职院校必须寻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高职生的工作能力是不能仅仅靠书本、教室来完成,它需要让学生进入职业的模拟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项目,在项目的设计、操作过程中获得职业素质。
3.重视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既不是本科院校,也不是培训学校;因此职业院校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否则学生将唯职业而职业成为单面人,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使学生产生学校认同感,通过人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团队观和人生观。总之,学校的各种活动、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实际载体,只有使这些环节发挥效能,学生的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团队精神才能大大增强。
(三)学院在加强学校内功的同时还应该在社会需求市场上下工夫,力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陈宇主任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至少在本世纪前20年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目前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呢?关键就是看学院的特色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学院应该在加强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的市场变化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专业进行各有侧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四)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
目前由于学生实习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很多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是不够重视的。学生在实习阶段仍然是一名学生,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面临很多知识和交往方面的新的在学校没有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如果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有教师去指点和与学生讨论,学生将获得终身难忘的感受,教师也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生的实习管理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五)学院应跟踪关注毕业学生
无论学生走到哪里,母校永远都是无法改变的。通过学校的跟踪关注,不仅可以使毕业生继续拥有一种归属心理,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同度,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在新生的培养上扬长避短,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接触,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还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创造具有特色、灵动而鲜活的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只有将毕业生走进社会以后的适应力纳入到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教育才是完整的,其活力才能够真正彰显。同时,职业教育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各个链条上的一个部分,也只有将职业院校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环节之中,职业院校的发展才会有无尽的动力。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
【收稿日期】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