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3年干旱成因分析论文_陈瑾1,罗宇2,龚红梅3,王鑫4,董昌鑫2,

贵州省2013年干旱成因分析论文_陈瑾1,罗宇2,龚红梅3,王鑫4,董昌鑫2,

干旱问题是全世界都关心的重大气候问题,干旱不仅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是造成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贵州省2013年干旱情况、干旱成因等内容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抗旱减灾对策。为满足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贵州抗旱减灾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使贵州省的防灾减灾能力及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1.贵州省2013年干旱情况

从2013年6月下旬开始,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晴热少雨的天气,平均降水量只有62.1mm,比往年同期偏少了2成,局地旱情开始出现。进入7月份之后,全省降水持续偏少,平均降水量只有42.6mm,比常年同期偏少了7成;而水利工程的蓄水量只有8.07亿立方米,也要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利工程蓄水量[22]。除此之外,贵州东部、东南部、东北部以及赤水河谷地区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其温度大都超过了35℃,赤水市的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40.6℃。在高温天气的影响下,贵州省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在贵州省的北部、东南部、东部以及南部的旱情发展较为迅速。到了8月上旬,贵州省的高温天气也在持续,截止到8月16日,农作物受旱面积以及人畜饮水困难数已经达到了最高值。受8月14-19日第11号强台风“尤特”和8月23-25日第12号台风“谭美”影响,全省出现两次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各地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好转。8月27日-9月3日,全省再次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此时全省的旱情得到了解除。

2.贵州省2013年干旱成因分析

2.1干旱背景分析

2.1.1对流层中层环流系统

对流层中层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中纬度的槽脊波动,严重影响亚洲的天气气候以及我国的夏季大范围旱涝分布。中高纬气流平直,来自欧洲的浅槽以及乌拉尔附近的脊都比较弱。常年位于贝加尔湖的冷涡偏弱,特别是在2013年在贝加尔湖出现的了浅槽且气流平直,基本不存在有低涡。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大都出现了平直的环流,由于常年在新疆冷涡中心,因此也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东亚地区的浅槽,西太副高要明显强于往年,面积比较大,脊线在28bN的附近,位置明显偏北,西伸较为明显,正距平几乎控制了整个亚洲地区,常年位于孟家拉湾的水汽数总槽变为中心强度为5850gpdm的高压脊。在贵州北部地区出现了正距平,而在整个中高纬度地区却没有明显的槽出现,有一个偏西气流在中国范围内出现,副高脊线偏北偏西,西伸脊点已经达到了120ºE左右,副高控制的区域要明显强于往年。我国的新疆、内蒙古一带,整个中高纬地区的气流主要是偏西方向,北风较弱,常年位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带盛行反气旋环流,水汽输送较差。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没有明显的西北气流出现,而在贵州和四川一带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这也是造成贵州省2013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最后形成干旱的原因。

2.2气候因素

2.2.1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贵州省的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干旱和季节性干旱较为突出,也是贵州省出现气象干旱的根本原因。贵州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极为丰富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400mm之间。贵州省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就偏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山脉、地形、海拔、山体坡向等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贵州省全省主要分布有3个多雨区,分别为南北盘江上游的六枝、晴隆、普安和兴义一带,都柳江上游的丹寨及都匀、雷山一带、松桃、铜仁以及印江一带,年降水量均在1400mm以上。全省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毕节、赫章和威宁一带,年降水量还不高于900mm,多雨区降水量将近是少雨区降水量的2倍,局部地区的降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存在,在贵州东南部和西南部区域,其降水分布主要呈现出从中心向周围逐渐减少的趋势。贵州省属于季风气候区,年内的降水量有80%主要在4-10月份集中,雨季较为明显。7 月,黔东南、铜仁以及遵义部分地区却进入了相对少雨期,降水量仅为 150mm 左右,加之正值高温期,蒸发旺盛,农作物需水量处于相对较多时期,因此常容易导致夏旱发生。7月以来,仁怀、息烽、金沙、遵义县、桐梓、正安6个县连续五降水日数达到了极端事件,其中仁怀连续无降水日数达单站历史极值。

2.2.2气温持续偏高

2013年7月贵州省的平均气温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全省共有42个县市区347站的高温天气超过了35℃,在7月24日赤水市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0.6℃,35℃以上的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我省东北部、东南部和北部。到了8月份之后,贵州省47个县市区315站次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赤水市最高温度达到了40.9℃,相比7月份温度高了0.3℃,在贵州省东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局地出现了35℃以上而对高温天气。有有37个县(区)达到极端最高温,其中剑河、印江、江口、息烽、黄平、施秉、万山、修文8个县达到历史极值。德江、务川、江口、正安、余庆、印江6个县连续高温日数(≥35℃)达到了极端事件。由于异常的高温天气,使蒸发率加快,蒸发量加大,同时也使大气和土壤中而对水分含量不断降低,造成干旱灾害加剧。

综合以上因素不难看出,造成贵州省2013年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环流异常、特殊地形地貌、降水量偏少以及持续高温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最近几年贵州干旱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选取2013年夏季出现在贵州省的干旱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探讨旱情发展过程、干旱特征、干旱影响归纳总结了贵州省2013年干旱情况,其中贵州省2013年的干旱特征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江河来水偏枯、工程蓄水不足、受旱时间较早、受旱范围广;

(2)东亚地区的浅槽,西太副高要明显强于往年,面积比较大,脊线位置明显偏北,西伸较为明显,正距平几乎控制了整个亚洲地区,常年位于孟家拉湾的水汽数总槽变为中心强度为5850gpdm的高压脊。

(3)在分析贵州省2013年干旱成因时,得出了造成贵州省2013年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环流异常、特殊地形地貌、降水量偏少以及持续高温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柯莉萍,张艳,李冬立.威宁县严重干旱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

[2] 姚正兰,赵大清,姚章福.遵义市近63a气象干旱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2015,39(5).

[3] 蒋兴文,李跃清.西南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地理学报,2010,65(11): 1325-1335.

论文作者:陈瑾1,罗宇2,龚红梅3,王鑫4,董昌鑫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贵州省2013年干旱成因分析论文_陈瑾1,罗宇2,龚红梅3,王鑫4,董昌鑫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