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管理是城市生态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河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了解周围地形、水文情况,确保科学施工,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抗旱作用。此外,还应考虑河道建设的美学,河流管理不仅是水灾害管理,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良好的河道管理政策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文分析了河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管理的建议,以期对河流生态保护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水环境;河道管理;管理问题;生态治理
引言
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虽然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河道水域环境也受到破坏,同时所采取的河道管理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深入分析河道管理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几点针对性意见,这样才能够真正环节我国河道管理问题,确保国内生态系统稳定,进而对河道管理分析志在必行。
1、简述河道生态管理治理的基本思路
1.1坚持水利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当根据河道自身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兼顾抗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优化等因素,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类生活需求的优质水利工程,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河道管理水资源建设中,必须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才能实现水资源建设的战略目标,有效改善水生态系统。通过添加有效的生物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河流的水质和土壤质量(见表1)。
表1 添加高效生物菌群情况表
1.2改善水利建设满足社会水资源需求
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水资源建设、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质量、水资源量等。加强水资源建设是实现城市化建设中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利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在农业社会形势下,水利建设是保证农产品正常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以工业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形势下,水利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促进人民生活环境的健康,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利建设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责任落实机制不完善
国内河道管理工作规定内,有关规定工作由多个部门一共开展,造成职能交叉,而因为不同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深入,造成责任无法落真正落实,对河道管理有关工作开展造成影响。例如,城市内主河道与部分支流地区污染物排放量都严重超标。生活垃圾未处理在投入到河流内之后,水体造成到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除此之外,还由于人为因素,河道周围景观与堤岸都受到破坏,造成河道正常作用并未真正发挥。以上所出现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责任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同时管理机制未均衡。
2.2环境意识低
按照我国河道管理现状来说,管理人员与群众管理意识都相对薄弱,随意向水体内排放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造成河道内存在大量垃圾,水体生态环境在受到严重污染情况下,同时也成为疾病诱发原有。有关部门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对河道管理问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环境意识低,进而有关工作难以开展,加剧河道脏乱现象。
2.3城市建筑用地对河道冲击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内,大量农村地区人员涌入到城市内,造成城市内住房越加紧张。政府部门为了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城市内人口住房紧张问题,逐渐将建筑目标转移到河道,进而出现非法护岸地与占用河滩等现象。与此同时,因为河道施工整体水平低下,尚未实现防洪功能,造成河流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4围河造田降低河道管理职能
河道管理开展内,有关人员无法按照地理条件对河道全面考核,同时土地复垦缺少客观论证,上级拨款随意围河造田,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相违背。某区域居民遵循搬迁制度,随意占用护岸地,逐渐向河道内延伸,造成河道内湿地数量大幅度锐减。与此同时,河道内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对河道周围人们生活安全造成影响。
3、河道管理存在的生态治理措施
3.1加强制度管理
在新时期环境下,河道功能具有多样性,同时河道管理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河道管理相关机构与时俱进、因时利势进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河道管理相关机构需要对水管体制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产权清晰的科学化管理体制建设,首先水管单位要加强其内部的改革,可以通过定编、定岗、定员,来进行管理结构的优化,在精简人员基础上,实现对管理责任的明确落实,从而促进河道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另外在河道管理中还需要对一些中小规模的河道进行针对性管理,由于其分布的范围广以及牵涉面比较大,因此可以制定多层次和多方位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河道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灵活性以及全全面性开展。
3.2实现生态化管理
在河道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单一资源的管理转变为系统资源的管理,从而构建生态资源的开发、生态生物的保护以及环境规划的统一协调管理模式,来实现对河道区域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化和生态化管理。在河道土资源的利用中,首先需要进行河道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在保证河道环境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再进行其功能的完善和改进,对河道土资源的造林、造田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再进行落实,保证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河堤的建设中,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可以使用一些清洁材料或者能源,比如,使用卵石以及木桩等一些天然性的材料实施河堤修建,实现河堤的生态化发展。
3.3做好河道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想要实现河道生态良好治理效果,在保证积极治理的同时,还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河道生态观念,这样才能保证河道生态的长期有效治理。为了使人们具有良好的河道生态观念,需要做好对河道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大媒体来定时进行河道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来加强对人们的教育,提高人们对河道生态保护的认识,还可以深入到社区或者街道进行群众性的集体宣传活动,来进行河道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于城镇比较显要的位置进行宣传标牌的设置,从而引导广大的群众对河道管理相关法规的自觉遵守,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效果,来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曝光,来体现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同时并进行举报电话的设置,来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实现对河道生态的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同时河道管理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河道良好生态,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正视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对河道生态的治理,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河道的管理关系到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在进行河道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生态管理理念运用到整个河道管理过程中来,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整个河道管理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黄斌.甘肃省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7):123,126.
[2]刘恩杰,申文村,耿晶晶.从漳河管理谈河道管理理念的转变[J].海河水利,2017(03):42-43,64.
[3]王乐,刘文彬.当前河道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7,3(05):197.
[4]梁冰涛,祖志高.河道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5):60-61.
[5]李丹.河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8(08):70.
论文作者:赵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资源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河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