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教材备课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理性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新教材具有突出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这对地理教师既是一次难得机遇,又是一个有力的挑战。说机遇是指它给教师提供了相当丰富有效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思路,这是上好课的一大保证。说挑战一是指素材、思路同时都摆在学生和老师面前,如果教师不站在更高和更新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则有失去学生的危险,学生就会舍师求本,这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挑战;二是指相对繁多的教材内容对教师把握、驾驭教材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结构紊乱,知识支离破碎,给学生掌握完整知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笔者以为备课时应该做到:
一、充分分析教材中的地理逻辑思维
由于新教材比较强调根据学生心智特点选择典型素材来教学,教材知识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理顺逻辑联系:①本节课内容的逻辑联系,抓住逻辑枢纽点即重点和逻辑隐蔽点即难点;②与已学知识、将学知识的逻辑联系,保证学习知识连续性;③与相关学科的逻辑联系,拓宽逻辑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在各种知识联系中认识地理规律原理,增强理解与记忆。例如“地球在宇宙中”,教材逻辑联系如下:
星系和地球形状是小学已学知识,本节课是将其内容深化,而将学的地球仪是对地球形状大小的量化研究,将学的地球运动则是对地球星系位置的动态把握,另外生命存在条件分析又与生物学、天体物理学及化学等学科有关知识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教师备课时如能站在这个知识网络制高点,教学时必能胸有成竹,挥洒自如。
其次要明确逻辑比较:①本节课知识点比较;②已学、将学知识点比较;③相关学科知识点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各种知识点的比较中区分事物,减少模糊认识,提高记忆正确率。例如教地球形状时,由于出发点不同形状描述也不一样,从古代的地方到近代地圆到现在将地球表述为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将学的地球仪则将地球视为圆球体,另外从严格数学意义上地球形状是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
第三要双向归纳演绎:①将本节课的具体地理事象归纳为抽象的地理学公理原理;②将本节课的抽象地理学公理、原理演绎为学生熟知、易知的具体地理事象。如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时,可问学生演示实物模型怎么变成等高线地形图,进而概括出地形部位判断依据,反过来也可将判断依据告诉学生,让他们还原为等高线地形图,进而再还原为现实景观,这样使学生在具体与抽象的逻辑双向互动中把握地理逻辑思维的实质内涵,实现语言系统与图象系统双向互换,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二、揣摩学生学习心理,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处理
首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心智特点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学法和教法。
1.原理论述型内容:学生主攻点是学习掌握演绎推理能力及自学能力,掌握目标为:①能够进行前因后果、因果轮回的推理;②必要条件下的顺向思维,充分条件下的逆向思维,充要条件下的顺逆综合思维的思路。教师主攻点是参照“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①选择正确的启动点(推果)或集聚点(溯因);②设计适度的思维坡度;③保证正确的思维导向,保护求异的思维跳跃。此外要特别注意动态演示图的应用与把握。
2.概念型内容:学生主攻点是学习归纳能力及自学能力。掌握的目标为:①分析比较能力;②提炼概括能力;③地理术语表达能力。教师主攻点是①选择典型性材料特别注意运用教材中着意安排的景观示意图等;②寻找相似性与相异性;③引导学生抽象本质内涵。
3.图象型内容:学生主攻点是学习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掌握目标为:①观察敏感力,注意地理基本要素(位置、方向、距离、广度、密度)分析、类比、把握;②空间想象力;③时空综合力。教师主攻点为:①选择直观教具直观语言;②分析、理清科学的观察与操作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③据数学需要灵活应用教材中“读图”的问题。
4.实践型内容:学生主攻点是学习观察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掌握目标为:①对周围事物的地理敏感性与地理处置能力;②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意识;③发展个性,培养组织、演讲、社交能力、运用知识适应社会能力。教师主攻点是①研究实践的可行性,包括时间、地点、形式、条件、效益;②寻找理论与实际的联结点,分析、理清观察或调查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③明确理论的普遍性与实际的特殊性之间共同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走进真实环境,避免盲目性片面性。
当然一堂课并非只有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但通常总是以某种类型为主,因此总有主导学法和主导教法,并且无论如何都应将学生自学能力与记忆能力培养贯通在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观察、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达到总体的地理素质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其次,要合理编排教学程序,形成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学法,课堂教学结构的总框架总是相通的,其基本框架描述为以下这种模式:
即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等形式多样富有情趣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原型提出问题,尔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巩固、内化知识,并继续新一轮学习探究,如此旋式上升以至无穷,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情绪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精力获取最有质量的知识和智能,使静态的教学内容演化为动态的流线型信息流,通畅于课堂信息传输网络中,教师教之有方学生学习得法。
三、对课本书面语言和口语化语言进行双向处理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将课本书面语言进行口语化处理,化为自己教学的口头语言,使语意浅显易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总结性语言,往往词不达意、语意抽象朦胧,必然大大降低学生听课兴趣,容易使他们精神疲劳,降低听课效率。与此同时应挖掘书面语言中的趣味因素,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幽默趣味语言、形象优美语言,这样就能启发想象,创设良好学习意境,让学生在听后笑后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其次,应注意及时总结提炼新教材中着意安排的口语化语言及形象化例子,对包含其中地理原理、地理术语、习惯用语要特别注意科学性、简洁性和规范性,力求一锤定音的语言效果,不拖泥带水,因无价值的语言重复增加语言负载量,给学生记忆带来不应有的困难。
四、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功能,注重学生深层素质教育
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在加强学生道德素质、人格素质乃至角色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下面几条思路着手。
1.在学生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果敢、创新、协作、竞争的精神,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的形成。
2.普及现代地理科学知识,适时辩证分析风土人情、民间禁忌,破除风水迷信思想,赋予学生应有的科学素养,牢固树立科学观念现代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地理国情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民族忧患意识,主动理解、贯稳有关政策国策的自觉性;可通过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以及顺应时代潮流的开放精神。
4.通过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牢固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全球意识,做保护世界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总之,正确分析处理新教材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达到协同功能,这是教师备课时思考的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