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百年回顾_金圣叹论文

李致、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百年回顾_金圣叹论文

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百年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李贽论文,金圣叹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1432(2002)01-0090-04

李贽、金圣叹是明清小说理论的中坚人物。他们的理论成果是明清乃至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准备谈谈20世纪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希望对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有所助益和启示。

一 李贽小说理论研究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小说理论家。是明代乃至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首开风气者。20世纪的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

20世纪的学者们关于李贽评点《水浒》的问题,存在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容与堂刊本与袁无涯刊本都是伪托的。20世纪初,鲁迅、胡适等人提出了这种意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亦有李贽评,与百回本不同。”[1]鲁迅所说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指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袁无涯刊本;百回本,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容与堂刊本。鲁迅根据《书影》中的“盖即叫昼辈所伪托”的话,推断两个本子都是伪托本。胡适也认为,两个本子同是所谓李贽批点本,而“差不多没有一个字相同的”,因此得出结论:两本同是假托于李贽的。[2]

第二种意见认为,这两个本子都是真的。容肇祖《李贽年谱》、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郁沅《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考评》等均持这种意见。[3-4]

第三种意见认为,容与堂刊本是真的,袁无涯刊本是假的。郑振铎《水浒全传序》、何心《水浒研究》、肖伍《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马蹄疾《金圣叹继承李卓吾反封建斗争的传统吗?》都持这种观点。[5-8]

第四种意见认为,袁无涯刊本是真的,而容与堂刊本是假的。戴望舒、王利器等人持这种观点。戴望舒《袁刻〈水浒传〉之真伪》认为容与堂刊本系叶昼的伪托本。王利器《〈水浒〉李卓吾评本的真伪问题》也赞成这种看法。叶朗指出,袁刊本虽然是真的,但经过多人的加工和增补。[9-11]

考证上述问题,即搞清《水浒》评本的真正作者,对于李贽小说理论研究乃至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水浒评本的辨伪工作,是李贽小说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二)李贽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著书说

发愤著书说的提法由来已久,为什么李贽在《水浒传序》中提出《水浒传》是发愤之作又不同凡响呢?王先霈《李卓吾和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著书说》分析其原因:前人所讲的发愤著书是指史传、政论、诗文之类的正统书,李贽却将发愤著书去阐释小说创作,而小说历来受到正统文人的歧视,不过是消闲破闷的玩意儿。王英志《“发愤著书说”述评》指出:李贽的贡献在于用“发愤著书”美学思想评价《水浒传》的价值。范道济《明清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论》认为,李贽的发愤著书说充分肯定了小说的地位和价值。张苌《古代小说理论中的“泄愤”说的生成及意义》则把李贽的发愤著书说放在古代文学理论系统中去探讨,比80年代同类论文分析更透彻、视野更开阔。[12-15]

(三)李贽小说理论中的本体观、功用观

从李贽开始,小说与正统文学一样受到学者、批评家的重视。陈谦豫《明代小说理论管窥》指出:李贽首先为小说地位低下而鸣不平,把《水浒传》与秦汉文、唐诗并列,皆称为“古今至文”。[16]

关于李贽小说理论中的功用观,马成生在《李贽——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一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李贽在评价《水浒传》时,流露出的小说功用观同曹丕的“经国之大业”的说法相通。[17]这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小说作者来说,可以利用小说来揭露社会的不合理之事,可以用来发泄愤懑之情;二是对读者来说,尤其是掌权者,可以把小说当作一面镜子,认识社会,考较得失,治理乾坤,这自然就是经国之大功。

(四)李贽小说理论中的创作观、批评观

李贽小说理论中的创作观、批评观,也是20世纪的学者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叶朗《中国小说美学》指出,李贽把“逼真”、“传神”、“摹神”等范畴作为评价小说的最基本的美学标准。[18]这也就是李贽的小说批评观。陈洪、沈福身《李卓吾小说创作论评述》则比较全面地评述了李贽的小说创作理论。[19]黄高宪《李贽论文学创作》指出:李贽主张创作要有激情,提倡发愤而作,反对无病呻吟;通过创作与不合理现象作斗争。[20]孙逊《古代的小说理论对艺术和生活关系的论述》认为,李贽的“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文人后有其文的观点,为我国古典小说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21]蒋志雄《“以自然之为美”——李贽文艺思想评述》、黎启全《简析李贽的文学创作论》等论文,虽然不是李贽小说理论专论,但也涉及这个问题。[22-23]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李贽评点小说的贡献:一是他突破传统观念,对书中人物大胆作出新的评价;二是他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借题发挥,“诉心中之不平”;三是他从小说创作的特征和艺术成就上,肯定和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其中,第三方面又包括探索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区别、重视如何巧妙地刻画人物形象、赞许小说的细节描写、曲折情节结构、强调小说的感染力等五个内容。[24]

二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金圣叹(1608-1661),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小说批评家。如果说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那么,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换句话说,金圣叹与李贽之间存在继承关系。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体现于七十一回《水浒》评点之中。20世纪的学者们对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研究可分两个时期:

(一)前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

这个时期对于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存在相反的两种观点,即有的学者肯定其评点,有的学者则否定其评点。这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集中于研究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来历与地位。胡适认为,“金圣叹的《水浒》评,不但有八股选家气,还有理学先生气。”胡适还批评金圣叹误解了《水浒传》原作的用意,说他对于《水浒》的见解与做《荡寇志》的俞仲华对于《水浒》的见解是很相同的。[25]鲁迅《谈金圣叹》一文对金圣叹作了较为消极的评价。[26]而周作人则充分肯定了金圣叹,认为“金圣叹的思想很好,他的文学批评很有新的意见,这在他所批点的《西厢》《水浒》等书上全可看得出。”[27]隋树森《金圣叹及其文学评论》认为,金圣叹之创作论表现为作者须有格物的工夫、描写须合事理、注意人物性格之表现等八个方面。[28]朱维之《李卓吾与新文学》一文强调了金圣叹与李贽之间的联系:“金圣叹所批点的七十一回《水浒》,就是把李卓吾一百二十回《水浒》删去五十回,加上一回结束的。”[29]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认为,金圣叹批评西厢、水浒,其长处在于认识主角之人格,了解全书之结构。在朱东润看来,金圣叹腰斩水浒为七十回,其识力可见。[30]第一阶段可以说是金圣叹小说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阶段(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主要是用社会学和阶级斗争方法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60年代初期,学术界就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以及对金圣叹的功过评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湖南文学》1961年第10期发表了野马的《从金圣叹谈起》、《文艺报》1961年第11期则发表了野马的《略谈金圣叹对〈水浒〉的见解》,并引发了学术界对金圣叹小说评点的讨论。也可以说,60年代形成了金圣叹小说研究的第二个高潮。学者们围绕金圣叹《水浒》评点,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其《水浒》评点是错误的。公盾《不要美化封建反动文人》认为,金圣叹是为了反对农民起义而批改《水浒》的,他是封建反动文人,因“哭庙案”而被清廷抄斩,并不值得我们同情。公盾、朱通《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的艺术分析值得颂扬吗?》一文,认为金圣叹根本否定了《水浒传》所描写的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的实际内容和意义。[31-32]

第二种意见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张绪荣《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吗?》不同意公盾等人的观点。他全面肯定了金圣叹:“封建文人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强化了《水浒传》的革命主题”、“美化了宋江形象”。[33]

第三种意见是,对金圣叹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的小说理论的精华部分,又要剔除其糟粕。金兆梓在《谈谈金圣叹的批改〈水浒〉和〈西厢〉》中强调:“他的加工工作,妙在运用他那相当浓厚的封建意识去批判书中人,而没有讨人厌的头巾气;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批判的方式,能于两书中的字里行间,将作者叙述上的安排穿插和对书中人的刻画塑造,用寥寥数语揭示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可不太费神即可领略和欣赏。”论文作者认为,他的封建意识是一回事,他的腰斩两书是另一回事,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34]刘大杰、章培恒在《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金圣叹虽然“用尽心机,想来掩盖《水浒传》中赞美农民起义的思想内容”,对《水浒》作了严重的歪曲”,但他对这部小说的艺术分析却具有不少独到的见解。[35]郁沅在《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考评》中指出,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金圣叹的功过,给予他应有的历史地位。作者认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动机和效果之间是矛盾的,即动机是反动的,其效果主要方面是好的。此外,作者还肯定了金圣叹对于《水浒传》的批评和欣赏。[36]

(二)后期: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这个时期是继前两次高潮之后的第三个高潮。这个时期也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叶为第一阶段。即从社会学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型的阶段。1981年,张国光发表《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纲领》,驳斥了所谓《第五才子书》是“八股文法”的观点,高度赞扬了金圣叹小说理论成就。[37]李金德《金圣叹的典型观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欧阳建《试论金圣叹、俞万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关系》等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38]郭瑞《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突破——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说》认为,金圣叹首先引入“性格”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小说审美评价的核心。在中国传统美学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39]王齐洲认为,金圣叹的“动心说”完全符合小说创作的特点、典型创造规律,是对传统艺术思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学本身发展的产物。[40]这种评价,也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同。徐立《金圣叹的评点风格》,将金圣叹的评点风格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工夫扎实,文笔动人;二、分析细入毫芒,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对小说创作规律有更深入的探索。[41]孙逊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再评价》列举了三种关于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基本态度。一是从动机和效果两方面都否定金圣叹对水浒的腰斩;二是从动机和效果两个方面都肯定金圣叹对水浒的腰斩;三是动机上予以否定,效果上予以肯定。文章认为上述三种态度存在着原则的分歧,但是,在思想方法和形式上均存在非此即彼的毛病。[42]

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与前阶段比较,研究者在整体把握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小康的《金圣叹人物理论新探》对金圣叹性格理论的特点、地位、价值、意义等作了更深入的研究。[43]陈洪《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在探讨其美学思想渊源同时,也论及其小说理论的来源。[44]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一书列专章评价金圣评点《水浒传》的理论贡献。他指出,金圣叹对艺术的分析远远超出他对思想性论述的水平。第一,关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金圣叹做了细致的阐述;第二,关于金圣叹的“动心”说,认为所谓动心,就是作家的心要深入到作品的人物情景中去。[45]

这个时期与前一时期相比,研究者在这方面拓展了比较研究的领域。如张维芳、张辉的《金圣叹的“亲动说”与福楼拜的深入说》、周来祥的《金圣叹与巴尔扎克》、余三定的《试比较菲尔丁与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等论文,都运用了西方比较文学批评的方法。[46-4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庆璋的《金圣叹与黑格尔:叙事文学理论的两座高峰》深入比较了金圣叹与黑格尔在叙事理论方面的相似性:都提出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思想;金圣叹的“神理”说与黑格尔的“千眼阿顾斯”说相近;两者具体叙事艺术主张相似。[49]吴华的博士论文《对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理论探讨》则运用西方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阐释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50]

收稿日期:2001-10-12

标签:;  ;  ;  ;  ;  ;  

李致、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百年回顾_金圣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