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村级后备干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才兼备论文,村级论文,后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疏通选拔培养渠道,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总的来说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一般都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党的决议。但是,无须讳言,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队伍老化,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如攸县501名村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71人,占14.2%,56岁以上的29人,占5.8%,最高年龄达70多岁。具有高中文化的138人,占27.5%;小学文化的121人,占24.2%;初中文化的242人,占48.3%。全县有村级干部2517人,其中35岁以下仅占27.1%,高中文化的仅占27.9%。全县农民党员17930人,其中56岁以上占52.6%,小学以下文化的占78.6%。这些情况表明:农村基层组织严重存在老化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二是组织发展工作令人十分担忧。攸县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党员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开始,全县年平均发展党员426人,占总人口的1.05%,“文革”期间年平均发展党员663人,占总人口的1.21%,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年平均发展党员422人,占总人口的0.63%,1992年10月至1995年4月,年平均发展党员293人,占总人口0.40%,可见全县发展党员占总人口的比率严重下降。
队伍老化,文化低,发展党员逐年减少,带来的后果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不能适应新形势,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村领导班子软弱、战斗力不强,而关键问题是缺乏一个好的带头人——村支部书记。这个问题各级组织不是不知道,而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农村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十分困难。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经十分尖锐地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紧培养德才兼备的村级后备干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干部。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首要的是要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这是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义务。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党员和村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忽视的,一般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朴素的阶级感情上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认识,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不理解,少数人还错误认为: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挫折时,一些人信念发生动摇。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马列主义素养,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要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系统的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要学好党章,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党章还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这些条件。要使他们“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当前,特别要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过好金钱关。同时还必须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公仆意识,明确权利是人民群众托付的,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当前农村干部对农民索取太多,给予太少,少数人做官当老爷,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搞特权,损害人民利益,结果党群、干群关系在新形势下逐渐出现了“裂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缺乏党性锻炼,忘记了党的宗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好党章,进行严格的党性锻炼,不断改造世界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做人民的公仆。
再次,农村基层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我们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还必须使他们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村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担负着村级经济发展的重担,因此,他们必须要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征。要熟悉市场的变化,要有驾驭市场的本领,要能够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变化的需求有效地作出参与生产经营的决策。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成败。攸县现在还有10%的村没有集体经济,20%的村还没有脱贫,30%的村负债累累。有个别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富裕”村,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变成贫困村。产生这种情况,一是我们现有的村干部大部分习惯于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了解甚少。二是缺乏市场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面前束手无策,严重地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带领群众致富。因此,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使他们成为思想解放、有竞争意识、懂经济、会管理、有组织决策能力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人,从而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党的近期目标。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建立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
第一、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到县级党校进行培训学习。中共中央中发[1990)15号文件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干部进党校学习,取得党校学历,是干部学绩的一种标志,是年轻干部提升到岗位任职的必备条件。”省委[1990)28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县级党校要培训村级主要干部。因此,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县级党校重要的权利和任务。
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课,进行理论、思想、作风和有关知识的教育,同时要注重学员的党性培养与锻炼,把“改造思想,增强党性”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并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学员在党校学习的全过程。
第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应采取在初高中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招收的办法,先在党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发党校中专文凭,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学历待遇。这样做,一是打破了传统的选拔干部脱离实际需要神秘化封闭式的办法,有利于人才公开竞争。二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村级后备干部。这是由于农村还处在普及初等教育阶段,即使少数人高中毕业,他们都是受的文化知识教育,没有受过政治、经济、管理的专业教育,让他们直接或者只经过短期的实用性培训来担任村领导,是难以适应新形势,承担起市场经济下的村级领导工作的。因此,只有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参加统一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统一集中到党校学习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才能使他们成为懂政治、懂经济、懂管理又有实用技术,并达到中专毕业水平的新型村级后备干部。
攸县今年进行公开选拔招生试点,得到了上级和乡镇党组织的大力支持。现已报名264人,超过原计划25%,还有不少人要求报名。广大农村青年跃跃欲试,积极报名,接受挑选,他们立志为农村建设作贡献。这次公开招生开创了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新局面,说明这条路子是行得通的。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还要建立激励机制。
村级后备干部的激励机制应该是:第一,学员在党校毕业后,各级组织要妥善安排他们到一定的岗位上去工作,既保障他们的生活来源,又提供锻炼的场所,然后择优安排他们担任村骨干。第二,党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每年在村级后备干部毕业生中招收适当数量的优秀学员进入国家包分配的院校学习,享受或优于普通职业学校的待遇。第三,要在村级干部中,每年招聘录用一些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坚持下去。只要这些配套激励机制出台,必将激励大批有志的青年投身到农村去工作,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