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界论文,重要思想论文,观点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理论界反响热烈。尤其是江泽民同志去年的“七一”讲话和今年的“五三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显示其重大现实意义的同时,其理论价值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两年多来,理论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打下了基础。本文拟对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和主要观点作一归纳性的综述,以供参考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
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社会发展中遇到一系列新挑战的最新理论成果。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很多,主要是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而江泽民对此作出了科学回答。(注:郝铁川:《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
有的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大局的清醒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切,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国际国内大局的发展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的任务:国际大局要求党跟上时代潮流,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国内大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历史新陈代谢的规律要求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大局的要求。(注:李忠杰:《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很多学者指出:首先,当今世界正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形势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给我们党的建设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次,苏东剧变导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是20世纪末叶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它向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向我们党提出了如何保持执政党地位的重大课题。第三,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如何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第四,党的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加上有些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不适应时代要求。这些情况对于党的执政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注:李君如:《“三个代表”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8期。)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全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极其丰富的内涵。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就是要从理论的层面揭示它的科学价值。因此要注重全面性。首先要深刻领会为什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其次深刻领会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三个代表”中,每个“代表”都有明确的要求,付诸实践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再次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之间不是孤立分开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整体。最后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老祖宗”的关系。她源于“老祖宗”,与“老祖宗”一脉相承,但又有新的内容,是对“老祖宗”的发展。(注:李忠杰:《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有的学者认为,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首先要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是帮助我们从精神实质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基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注:秋石:《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求是》2002年第5期。)
有学者指出,“七一”讲话表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论。2、从革命和改革的根本目的立论。3、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立论。4、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现实立论。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强调了文化建设与政党精神品格的关系。2、挑明了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揭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4、指出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5、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些重要阐述规定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注:石仲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2年第1期。)
还有的学者着重从时代内涵的角度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结合我国和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当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改进生产力的配置,进一步提高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水平。首先,要立足于提高现有生产力的总水平。其次,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此外还必须大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2、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在当前,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首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其次,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处理好各种关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当前,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主要的是注重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并解决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作风上保证党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注:刘中一、韩灵:《“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内涵及其辩证统一关系》,《探索与求是》2001年第4期。)
有学者提出,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内涵。新时期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而衡量能否代表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因此,从理论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体现时代特征。即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利益复杂化挑战的时代特征。从实践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践行。1、坚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前提。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3、搞好党建中的三项基本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4、提高每个党员的自身素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起码要求。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和实践的先进性的统一,党的自身建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党的根本任务与根本宗旨的统一。(注:于学强:《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把握“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实事求是》2002年第2期。)
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学者们一致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文化发展和实现人民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将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必要的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又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奠定强大的群众基础,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眼界、胸襟及其历史责任感的理论表现。(注:胡逞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光明日报》2002年6月11日。)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的全面论述,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全面领会和把握“三个代表”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防止出现将三者割裂开来的情况。首先,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三,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先进文化与其他两个代表的关系上,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又反作用于物质。当好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有助于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有助于全面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李忠杰:《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四、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理论,既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有着其自身的特色。
研究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有几方面的表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境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基于对21世纪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科学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一个深邃的理论命题,又是着眼于中国正在做的事情和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而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鲜明的根本性。(注:石仑山:《再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特色》,《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01年第5期。)
从研究状况看,大多数学者更注重从创新的角度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特色在于:一是第一次把阶级性要求与时代性要求统一起来,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二是第一次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明确了怎样在新的世纪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课题。三是第一次把建党与执政统一起来,既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又要通过当好“三个代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四是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标准,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又坚持了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五是第一次明确了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总方向,既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又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注:胡逞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光明日报》2002年6月11日。)
有的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世界眼光贯串21世纪党的建设大思路,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对党的历史上蕴涵着“三个代表”意思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加工和提炼,对党的历史活动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密切了党建理论体系同唯物史观的联系,拓展了党建理论体系的研究领域,加强了党建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三个代表”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党建一般原理同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同国际国内新情况新特点相结合的新结论。(注:王真:《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7期。)
还有学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作了如下归纳,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建设角度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进行了新概括;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勾画出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党建体系;从与时俱进的角度使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基本原理得到新的升华。并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我们迎接21世纪的新挑战;是我们党防范执政风险的根本保证;是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新世纪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方法论保证。(注:刘青:《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理论学刊》(济南)2001年第5期。)
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性质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集中到一点,就是对共产党的先进性作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定位和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崇高价值取向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阶级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相统一的先进性。(注:黄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求是》2001年5期。)
学者们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不仅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而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党的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的全面界定。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从经济的角度界定了党的性质。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从思想文化上界定了党的性质。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的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性质的理解,丰富了党的性质的内涵,是新时期党的性质的具体化。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对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质的进一步揭示。不仅使党的先进性更加直接地凸现出来,而且也准确地反映了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种种变化。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的要求,是对党的性质的又一揭示。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诠释。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认识党的性质的重要依据。首先,他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党的性质。其次,他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坚持党的主体意识形态,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干扰。第三,他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处理党群关系,在事关党的性质和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注:刘胜兰、金书娟:《“三个代表”与党的性质》,《理论学习与探索》(京)2000年第5期。)
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是一次新的伟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党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党原则综合、提练、归纳为“三个代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创新。其杰出贡献就在于,把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辩证地连为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注:戴舟:《论“三个代表”》,《求是》2000年第13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首先体现在,他是对我们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其次体现在是对新时期党性和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第三体现在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我们党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基于我们党所处环境和党的队伍重大变动的深刻分析,是基于新世纪我们党将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清醒把握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注:郑必坚:《“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人民日报》2000年5月18日第3版。)
也有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时代前列、世界眼光和历史沉思基础上对党的建设所进行的科学缜密的理论创新,他把党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世纪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的概括,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党建目标,即“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时代前列、主心骨、领导核心的三个目标,把党的建设同三个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屋建瓴,目标宏伟。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全面的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对一些事关党的建设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了科学回答。(注:陈利民:《“三个代表”和党建理论创新》,《光明日报》2001年8月7日。)
2、是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有利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是从判断理论是非和政策是非的客观标准提出问题的,依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的工作准绳的角度提出问题的,依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一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要求,正是从建国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要求都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我国实践经验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把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从判断理论是非和政策是非的根本标准,提高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注:蒋学模:《“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理论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判断标准上是一以贯之的。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承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时代特点的新视角。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三个有利于”观察问题的新思路。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和“三个有利于”具有一致性,但着眼点更高、内容更丰富。(注:贾顺梅:《论“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统一》,《实事求是》2002年第1期。)
3、对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她不仅为21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建设方向,而且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留下一笔思想财富。
学者们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审视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虽然苏东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与其执政党轻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其执政党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演变为一个特权阶层、与其执政党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徘徊于或“左”或右的意识形态和缺乏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注:郝铁川:《“三个代表”论述是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第1期。)
也有学者指出,1、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基础因素。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苏东党和国家的悲剧从反面说明,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反映。要做到代表先进文化,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旗帜问题关系党的生命。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作用。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内部出了问题。江泽民同志正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注:李兴耕:《“三个代表”思想是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建研究》2001年第6期。)
4、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许多新的看法。1、提出了判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准。2、提出了判断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成员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3、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概念。4、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新课题。“七一”讲话的这些新看法、新论断,都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来回答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指针。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一个伟大法宝。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国内看,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完整地正确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指针。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强大思想武器。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千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伟大的祖国跨入世界最富强的国家之林。(注:石仲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七、如何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好、把握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处理好以下主要六种关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理论创新的关系;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4、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关系;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之间的关系;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注:戴舟:《再论“三个代表”》,《求是》2001年第1期。)
有的学者结合加强党的建设迫切要求指出,我们有必要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的思想武器,在全党进行一次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再教育。同时,更有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的思想武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以这一新的思想武器,探索解决党的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当前,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必须明确做到:第一,要具有宽广的眼光和务实的战略思维能力。第二,要具有科学的态度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第三,要具有坚强的党性修养和博大的胸襟。(注:李君如:《“三个代表”与跨世纪党的建设》,《了望新闻周刊》2000年10月23日第43期。)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党建论文; 三个有利于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三个必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理论界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