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
吕胜宾
(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立足沧州实际,分析了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带建设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发展、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形成系统化的大运河工作架构,形成多元共治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机制,形成以文化旅游为引导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科学完善的大运河文化带管理的沧州模式。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对策;沧州
0 概况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 公里, 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肇始于春秋吴王夫差下令开凿邗沟, 至隋代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唐宋时极为繁盛, 元代截弯取直, 形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明代和清前期、中期,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通道,屡加疏通。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是古代连通京津、东济沧海的瓷器之路、丝绸之路、海盐之路和茶叶之路。 大运河2014 年成功申遗,大运河沧州-衡水段、连镇谢家坝、华家口险工“两点一段”列入其中。2019 年2 月1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是新时代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沧州段大运河特色鲜明, 基本保持了十九世纪中期运河最完美的形态, 是京杭运河沿线生态历史、环境生态价值最突出的典范, 保护利用的关键在于运河有水连通, 以大运河沧州段北连京津形成京津冀文化纽带, 还可将雄安新区与通州首都副中心通过运河连接,南接鲁豫,恢复大运河通水通航,形成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文化纽带。
组织管理人员作为影响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和施工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电力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管理人员均存在投资观念淡薄,缺乏对工程经济效益知识的了解等问题[1]。近年来,随着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电力工程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下,电气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施工工艺的创新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到组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影响,导致许多电力工程企业均未能实现对现有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1 主要问题
文化带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运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士,集结各方资源构成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的复合体, 共同推动沧州的运河文化研究工作的发展, 加快推进大运河工作机构和运河发展公司建设, 以便更好完成成果的转化。 近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二是编制 《沧州市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大运河城市区段重点工程建设工作。
(1)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可以用“天上的生活是__________的,从‘________’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回答。)
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四,如何统筹好沿线县区市的资源与力量,推进大运河立法保护工作,构建起大运河文化带利益共同体。
六是以继续办好沧州武术节、 吴桥杂技艺术节等活动为抓手, 加强民俗、 非遗等文化内涵和当代创新的研究, 不断提升民众对运河文化的感知度, 以及对传承运河文化的参与度。
一是全面勘察沧州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 普查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实施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程。 建立健全运河沿线文物保护系统性工作方案,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传承方案,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2 对策
2.1 形成系统化的大运河工作架构
第一, 大运河2500 多年的历史, 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古镇、古桥、古闸、古塔以及丰富的传说、故事、民俗与艺术, 如何梳理好大运河庞杂而分散的文化资源,弄清文化“家底”,为研究、规划、监测、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石。
以上两种模型均不适合组分油黏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于是Kendal和Monroe对黏度相差较大的溶液进行实验和分析,提出一种立方根加和性模型[7],如式(8)。据API报道[8],有学者曾利用1300组混合油测试结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平均误差仅为5.7%,预测效果明显。
第二,大运河河道线长面广,济南到杭州段水量充沛,仍在通航,济南到北京段经常断流,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突出。
三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交通体系建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五项全域性专项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
四是以沧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为抓手, 加强人财物配套,整合运河沿线县区市专家资源,加强现实问题研究,特别是针对运河线性遗产保护、运河遗产廊道建设、运河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等,开展重点项目攻关。
五是以《运河丛书》编纂为抓手,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编著包括《运河漕运文化》《运河商贸文化》《大运河水工文化》《大运河武术杂技曲艺书法非物质文化》《运河古镇》等相关专著。 拍摄制作《大运河文化故事》的广播、电视节目,展示大运河文化魅力与深远的影响。
注浆顺序充分考虑水源影响因素采取后退式分段注浆,逐步在掌子面前方后退注浆形止水成墙,固结拱顶砂土层,这样有效地形成挤压、密实作用,达到注浆目的,同时达到控制注浆的目的,以防止浆液过远扩散,造成浆液浪费增加成本。
她第一次去香港,在罗湖口岸排队办理八达通卡,正站在他的身后。他大概很厌烦晨起,头发蓬乱着,不时地打着不耐烦的哈欠。像处在梦游状态一般,他甚至忘记拿找零的五元钱。
2.2 形成多元共治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机制
以大运河河长制为抓手,通过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 提升截污方式建成零直排区, 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升改善运河水质。 围绕引水、洪水资源利用、 通航等功能调整完善水利规划, 要借文化带建设的东风, 利用南水北调东线输水能力,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旅游通航,规划水上服务区。
第三,如何传承好大运河的文化基因与内核,让运河岸绿水清, 让文化遗产在商业化浪潮中不失原真性与整体性。
术后均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至膨胀海绵抽完,对于有息肉或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泼尼松(5~10mg/d)3~5d。48h后分次抽除鼻腔填塞纱条,油纱条完全抽除后给予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鼻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256微克/d);观察组在次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藿胆片(一次3~5片,一日2~3次,饭后服用)应用1个月。出院后第一月内每周清理一次并每天冲洗窦腔,第二个月每2周清理一次,以后每月复查一次至6月。每次复查时均在鼻内镜下进行。当发现鼻窦黏膜水肿或囊泡息肉化,及时清理,去除病变组织促使上皮生长和恢复。
大力开展侵占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违规房地产项目及违法建设清理整治活动, 在大运河沿线大面积种植生态林、 果林, 高水平抓好运河沿线新农村建设等。 此外,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普及运河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通过民间河长、巡河护河志愿者、河道观察员等,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2.3 形成以文化旅游为引导的现代产业集群
沧州运河是大运河文化带上充满传奇历史的地段,这里有扁鹊故里鄚州(今任丘鄚州镇),有“实事求是”的发祥地献县,有《诗经》发祥地河间,有中国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之乡沧州,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运河沿途故事,有泊头清真寺、马厂炮台、沧州文庙、清真北大寺、正泰茶庄等。
沧州要对运河分段管理和分类管理, 根据各自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上下游区域建立互动机制,通过开发特色文化项目、 规划旅游线路等, 开发智慧交通、 智慧旅游等大运河智慧管理平台, 形成一套突出地方特色的战略规划。 出台 《大运河沧州段旅游规划》。 依托大运河特色文化资源争取河北大运河博物馆落地沧州, 举办历史文化体验和民俗节庆活动,推进大运河沿线吴桥杂技文化名镇、 泊头铸造工艺名镇、东光生态名镇、沧县旧城铁狮子景区、沧县兴济运河名吃小镇、 沧州武术文化小镇、 青县红木小镇等特色文化名镇建设,打造青县、沧县、泊头、东光、吴桥等运河水岸特色县市景观中心、休闲中心、度假中心。 ?
2.4 形成科学完善的大运河文化带管理的 “沧州模式”
首先,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促进大运河沿线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 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其次,把运河两岸的改造提升和城市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要向“米”字型、“十”字形发展,要充分考虑辐射作用,体现通江达海的特点。
虽然该模拟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方法,但我们更常用广角反射/折射数据进行模拟,而用近垂直入射反射法调查数据经处理和成像得到地球反射系数。
再次,尽快出台并实施《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最后,围绕建立健全大运河长效保护机制,研究完成沧州大运河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in Cangzhou Section of Grand Canal
LÜ Sheng-bin
(Hebei Province South Canal River Management Office, Cangzhou Hebei 061001,China)
【Abstract】 In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based on the actual, cangzhou 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angzhou Duan Wenhua zone are analyzed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o on,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form the systematic architecture of the grand canal work, the form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ultiple work maintenance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s the guide of modern industrial cluster, forming perfect grand canal culture with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 of cangzhou.
【Key words】 Grand canal; Culture; Countermeasures; Cangzhou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4-0194-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93
※基金项目: 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9187)。
作者简介: 吕胜宾(1978—),男,汉族,河北元氏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标签:大运河论文; 文化带论文; 对策论文; 沧州论文; 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