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我校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提出“质信陶养 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以“质信教育”办学理念为统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质信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设“中国结”特色课程,创建“学生素质化、教师专业化、学校品牌化”的毓秀校园。
一、质信教育理念化,文化化人助发展
1.质信理念的提出
2013年,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提出“质信”育人理念。“质信”,即:提升人的生存、生活、生命质量和信念、信仰的教育。核心“四质四信”,“四质”即:修身品质、外在气质、内在才智、生命雅致;“四信”即:诚信,树人为本;自信,立身之基;相信,为人之道;互信,沟通之桥。“质信教育”理念的提升,有效实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推动了师生的健康、和谐和快乐发展。
2.传统文化的融合
我校地处被誉为“首都机场后花园”的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新了思路。2014年9月,我们与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传承人谢兰香老师合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传承中国红,开启了中国结编织技艺传承的探索。
3.校园文化的形成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把握“质信教育”的基本理念、核心价值、主要内容与实施方式,并将传统的“中国结文化”融入其中,修改、完善和制订本校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形成合乎核心理念的制度文化。并且依据校区特点,设计、建设与“质信教育”和传统文化相吻合的校园环境,确立和形成学校环境文化。
二、质信课堂具体化,课程建设促成长
1.质信课堂的创建
“只有形式多样的课程,才能充分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学有所长。”而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堂的建立。我校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在课堂方面,以“一心二高三带四点五学”作为“质信课堂”的工作思路;以“质信课堂”教学模式(出示目标——建立自信;自学探索——培养自信;引导解疑——展示互信;检测反馈——树立自信)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导学案(学习单)”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信、自学能力。为了加强教师的“质信课堂”建设能力,我们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活力。目前,我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质信杯”活动。
2.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与非遗编织传承人谢兰香老师合作,开设中国结特色本土课程。2016年,我校的中国结编织技艺从社团活动调整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形式,范围扩展到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传承文化技艺的同时,修身养性、提升自身修养,学校也通过中国结特色编织课程,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3.质信课程的建设
质信课程是我校的特色课程,我校的质信课程体系为:整体落实国家课程,探究体验地方课程,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套排课表、菜单课程、年级走课等措施保障课程的有序高效实施。课程开发不仅要具有前瞻性,更要凸显课程的整合化、系列化、人本化、普及化、专业化等特点。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不仅注重显性课程的开发,更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即:校园环境。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时,开设了国学经典区、质信风采区和办学理念展示区三个展区。国学经典区展示了校本课程《弟子规》、《三字经》的摘录;质信风采区是对师生先进事迹的宣传;办学理念展示区的文字说明与景观相互辉映,四壁分别以“美”“思”“悟”“悦”对应“书园、学园、花园、乐园”的文化内涵……学校以正能量引领师生成长,内修师生涵养,外塑师生气质,探寻生命雅致。
4.校外资源的开发
家长和社区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我们紧紧抓住这两点,进行校外资源课程开发。一方面,我们积极搭建“家长论坛”平台,聘任家长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另一方面,我们与南法信镇社区青年汇携手,借助北京团市委专家资源,积极举办“了解家乡的知名企业”“走进清华园,共筑中国梦”等活动。年初,我校组织开展“家校协同共育人 质信陪伴共成长”家长委员会工作培训会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研讨会。会议开展过程中,家长委员会委员与班主任老师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会议秉承“质信教育”理念,以家长委员会的培训为起点,做好、做实家校协同工作。号召全体家委会成员以“重家教 树家风 传美德 共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全体干部教师一起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亮精神、亮服务、亮品牌,凝心聚力,共同建设让大众满意的学校。
与此同时,我们将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顺义区气象局、中国科技馆、北京国际鲜花港、北京七彩蝶园合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并将身边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自然地融入到国家课程的实施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质信团队标准化,常态团队育人才
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十分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我校坚持“以师为先,良师立校”的原则,通过“质信团队”的打造,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走得踏实稳健。在“质信教育”理念统领下,我校积极有效地打造质信团队,“让精细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成为示范,让优秀成为习惯”。
学校现有教师58人,专任教师学历的合格率达100%。在这样一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热爱生活的群体中,有音体美专业教师,更有爱好书法、剪纸、编织的老师,这些都为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教师资源。在深入践行学校“3S”工程(3个S(six)工程,即:六亮工程——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亮精神、亮服务、亮品牌;六真工程——认清真自己、结合真实际、查摆真问题、采取真措施、完善真自我、塑造真堡垒;六做工程——做学生的楷模、做教师的榜样、做同行的示范、做家人的骄傲、做集体的标兵、做学校品牌代言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承中国结非遗文化的先行者,必须对中国结的历史文化、造型寓意、编织方法有所了解。学校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编织课堂共同学习编织技艺,感受我国民间手工艺制作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在具体实施方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加强教师培养:建立专家引领制:形成以学科专家、科研专家、班主任专家领衔的专家引领团队,指导一批有培养前途、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率先发展;建立团队领衔制:通过开展“信竹工程”发展潜力青年教师协助、参与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等来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师徒结对制: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并协调他们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结对,形成师徒互学、协作,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通过几年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教师、美术教师不仅可以游刃有余地教学生们编织中国结,就连中国结的文化传承也能娓娓道来。
四、安全教育做保障,活动引领显特色
1.注重学生的交通安全
除了日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外,与上级领导协商,建立安全等候区,让学生能够平平安安地进校园,开开心心地去学习。
2.重视学生的视力安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为此,我们积极地为学生安装坐姿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在每班班级放置视力对照表,让学生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视力;对教室内的灯、玻璃窗等进行改装,保障学生视力健康。
3.加强学生的法治安全
“法治”是立国之本,更是一所学校成长与发展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治讲座,对学生宣传法治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视频短片,让学生从小树立法治意识。
4.关注学生的饮水安全
为了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我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于2019年5月1日,在全校21个教室内安装净水器。净水器的安装有效地避免了铝水管的致癌风险,避免细菌滋生问题,减少水中杂质。
在重视安全教育的同时,我们加强了活动对学生的引领作用。组织学生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五、钟灵毓秀获硕果,高瞻远瞩铸未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在追寻一种教育的至高境界——尊重生命成长历程,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流淌灵性,释放激情。我校自开展“质信教育”以来,有效地实现了师生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完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管理格局更加合理,教师队伍更加优化,学校环境更加和谐,社会声誉更加良好,师生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办学水平也达到了区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标准形成了以“质·信”为标识的学校文化,逐步成为了顺义区基础教育界一张闪亮的特色名片。学校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校园”“校园文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2019年4月15日至20日,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全国现场展演部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全国的547所中小学校的万余名师生相聚苏州,集中举行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等艺术表演展示、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和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览。我校作为北京市手工艺术工作坊一等奖的获得者,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展演活动中,我们积极与全国各地的来宾进行交流分享,孩子们经过深度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大方、自信、阳光。
传承民族技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中国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结”为引领,在贯穿“质信教育”理念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思想,让教育体现爱,让爱融入教育,助推师生发展,让经典润泽童心,让质信推助成长!
论文作者:张建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课程论文; 我校论文; 教师论文; 理念论文; 顺义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