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语 文的教学内容都可谓是纷繁复杂,语言表 达、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社会生 活以及人生感悟,这些都是语文新教学活动 的重要内容。而在经过小学与初中语文基础 指导的学习之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领会不 同素材和自主创作的能力,因而,高中语文 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底蕴与文化素养的 关键时期。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推 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传承我国传统文 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与文化素养 呢。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 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传统文化的现状,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 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关系到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和语言 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越来 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高中语文教 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 化陶熏,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品格,这 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
1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 义
1.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传 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因此,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 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 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 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 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情 操,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 品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1.2 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阅读高 中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不仅 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 德品质,更能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 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 的学习,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的智 慧和其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见识到中华民族 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 国,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2.1 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高 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只是简单地 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文和古诗词名篇,而 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解作品,上升到对传统文 化的理解,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大多数高中语 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常见的古文翻译方法 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 自主理解古文和古诗词名篇中的传统思想 感情,导致学生很难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蕴含 的传统文化内涵。
2.2 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在高 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靠古典文 学作品,但是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很少依靠自 己的理解,总是过度依赖《高中语文文言文 讲解》《高中文言文翻译》等教学辅助工具 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参考这些书籍对所学的古文进行翻 译、理解,缺失了自己品读、理解的过程,所 以学生学习古文的价值根本无法实现,提高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也就成 了空谈。
3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 略
3.1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里 的内容是精心选择和编排而成的,教材里的 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 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高中语文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每一篇文 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把讲课的重心转 移到传统文化观念、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 化教育上来,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传 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探 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 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比如 讲到韩愈的《师说》,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 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 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尊 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3.2 充分了解作者情况。《孟子.万章下》中 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解读文学作品,首 先要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每 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作者的生活有着 密切的关联,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会在文学 作品中有所流露。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讲解 李清照的词,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位宋代 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况和感情 变化,然后再来感受李清照在各个时期创作 的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一 般来说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主要反映 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她的思想感情,这部 分作品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 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她怀乡念旧的情感, 作品中表达出李清照后半生生活的孤独,让 人感受到她生活的浓浓哀愁和惆怅。知人论 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 层面上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作 家的作品大有裨益。
3.3 突出汉语思维方式。汉语作为汉民族 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主要手段。 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更是必须依照汉语特 有的思维方式去理顺思路,唯有如此,方能 透过文字抓住古典文学的精髓。如苏洵的 《六国论》一文,文章首尾都体现出了“弊在 赂秦”这一核心内容,反映了作文时首尾照 应的传统思维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 时,必须对学生强调文章的这种整体思维方 式。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 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文化底蕴 的熏染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采取有 效的策略,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使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传统文化去理解各种 文学作品,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传 统文化加深理解与感悟,进而在传统文化的 熏陶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实现自身素 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 合[J].文学教育(中),2013(3)
2 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 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3 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 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第二中学
论文作者:卢久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论文; 教学中论文; 古文论文; 文化论文; 《教育研究》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