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课文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总要求。要知道,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诵读与积累,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看来,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读书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之美。
二、重视范读,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教师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反复练习,这样在课堂上范读才能胸有成竹,做到声情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韵律美及意境美,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三、确定不同的目标,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要想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演结合,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真正地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四、激励评价,增强信心
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学生出现的失误也要委婉地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
总之,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作者:史秀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要让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