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 300132
摘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业的重点工作,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是中国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开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与经济社会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对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建设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措施
1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内涵和意义
1.交通运输系统与系统安全
交通运输系统指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种生产要素、支撑条件聚合作用的整体系统。按生产要素划分,交通运输系统主要包括载体子系统(包括各类交通线网、场站枢纽及其组合)、运输子系统(包括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及其组合),这两个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从外部支撑条件看,交通运输系统主要指资源环境系统(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这个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系统。交通运输自身各个子系统及其外部支撑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整个交通运输复杂系统总体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水平。系统安全是在系统运行的生命周期中,通过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或基本保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系统安全的测度可通过容错性、可靠性、可控性等予以表征。
2.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内涵
(1)交通运输服务可靠。所谓“可靠”,是指交通运输系统即便在特殊情况(突发公共事件和外部环境干扰)下,尽可能地保证自身足够的功能完整性与稳定运行状态,保障客货运输需求得到满足,最大程度支撑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是基础设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通达能力、应急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二是在紧急和特殊情况下的运输服务保障和应急反应可靠、及时迅速。(2)环境影响可控。交通运输系统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产生的运输需求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客观存在,但安全发展不应当以环境牺牲为代价。一方面,交通运输正常运行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预防和可接受的,交通事故(如危化品运输泄漏、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控制的。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对周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是可预防和可控制的。
3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意义
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在当前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均将交通运输系统列为重点安保范围,许多国家还发布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保战略或行动计划。美国国土安全部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果失灵或者被摧毁,将对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及全国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或者上述几项后果的全部造成严重损害的有形或无形的系统和设施”。“9·11”事件后,美国于2006年、2009年两次发布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保护计划》,均将交通运输系统列于其中。澳大利亚也将交通运输系统列为国家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要害保卫”的概念,在2004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将机场、港口、大型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列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通过各种严密措施,确保对国家安危、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命脉”不致中断。
4存在的问题
4.1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尚未上升至系统安全层面
交通运输行业在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社会事件活动、重大运输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时,总体上处于单一、分散的应对状态,往往是出现问题后再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宏观层面上,要加强从防止交通网络瘫痪、运输大通道功能丧失、重要交通运输枢纽运行故障、重点物资保障困难、发生重大生态环境事故角度,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运输组织、运力保障、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视和科学规划。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有些项目对减少系统安全风险隐患、避免给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考虑不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侧重事后应急处置,事前风险防控体系尚未建立
从近些年的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来看,目前,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围绕事后的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展开,包括“一案三制”、技术装备和队伍建设,但事前系统安全风险的预防和事中控制投入较少,表明系统安全管理多应急处置、少风险管理。尚未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安全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全链条的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4.3缺乏科学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由于对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风险管理对象、主要内容没有全面认识,评级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无法为系统地评估当前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水平提供依据。对于灾害多发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抗灾安全性能、战略性交通运输通道畅通稳定性能、重要交通运输枢纽的正常运转的可靠性能、重点物资保障的安全性、应对生态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性,难以做出客观评估。
5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1典型案例分析入手,加快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
重点针对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突出的领域,如在役长大桥梁和隧道运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跨海客运渡轮班线运营、跨省道路危险品运输、跨省长途客运班线运营等,依托典型工程和重点路线,深入“解剖麻雀”,开展案例分析,系统开展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生态破坏的安全风险辨识,开展安全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编制形成典型案例的安全风险辨识手册、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逐步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到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相关领域中,为形成可供行业复制推广的安全风险管理积累经验。之后,再将典型案例实施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工程和路线,从而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的管理技术体系。
5.2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风险防控技术水平
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总体战略与目标,结合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现状及国外最新发展趋势,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集中全国优势科研资源,重点针对制约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四个方面,加强科技需求梳理,凝练重大科研任务,集中攻克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中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切实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5.3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形成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典型示范效应
开展典型试点示范,将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以点带面、点上突破、面上拓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遴选有代表性的项目、企业和区域开展科技示范,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为在全行业全面推广风险防控理论打下基础。
5.4加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基地是创新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等四个领域,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积极推动项目、基地和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机制建立,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养,形成人才核心竞争力,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构建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打下基础。
结论
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和潜在危害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孙英利.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将建立重大风险源报备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7):143.
[2]高洪涛,刘凯,李红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47-50.
论文作者:陈妍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交通运输论文; 系统安全论文; 系统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重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论文;